30多年前南京東路就有了“夜市經濟”

30多年前南京東路就有了“夜市經濟”

中國第一部自動扶梯誕生在上海第一百貨商店,上世紀80年代南京東路就有了夜市經濟,上海第一家肯德基店叫“肯德基家鄉雞”……這些都是發生在黃浦區歷史上的精彩瞬間。昨天(10月9日),“浦江潮湧”——黃浦區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主題展覽在市工人文化宮開幕,帶參觀者走進一段段難忘的歲月。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因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而得名的黃浦區,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始終勇立潮頭、與時俱進。“浦江潮湧”,正是寓意黃浦區發揮黃浦江畔中心城區的獨特優勢,在上海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乘勢而上的弄潮兒精神。本次展覽主體分為攝影作品展、書畫篆刻作品展、互動區域三大板塊,300餘幅反映黃浦區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歷史變遷和時代發展的攝影、書畫、篆刻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黃浦區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中取得的卓越成就。

其中,攝影作品主體部分圍繞“浦江潮湧”主題,以黃浦發展時間軸為主線,通過“潮起”“潮興”“潮躍”三個篇章,用200多幅攝影作品,展現了黃浦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各領域的發展成就。不少珍貴的歷史老照片,勾起了不少參觀者對往昔的點滴回憶。

30多年前南京東路就有了“夜市經濟”

陸偉國攝

上海第一百貨商店,曾誕生了中國最早的一部自動扶梯,是解放前留下來的古董級的寶貝,1982年經過修復重新啟用,當時上海灘上僅此一臺。1982年3月15日,報紙上登了“明天市百一店啟用自動扶梯”的消息後,第二天扶梯前人潮湧動,帶著興奮和喜悅的市民體驗了一把乘坐電梯扶搖直上的感覺。這是改革開放中浦江大潮湧起,上海百貨商場再次與世界接軌,重新開始面向國際化的一個小小縮影。

30多年前南京東路就有了“夜市經濟”

南京東路素有“中華商業第一街”美譽。每當入夜,南京東路上燈火輝煌、無比璀璨;但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有段時間,南京東路上的大部分商店都關門很早,不少消費者反映,下了班沒有地方買東西。於是,1984年5月,南京東路商店全部恢復了夜市,一時“十點打烊”成了南京東路商業服務消費者的標誌。

30多年前南京東路就有了“夜市經濟”

1989年,上海第一家肯德基店在位於外灘2號的東風飯店開業。東風飯店所在的上海總會大樓,位於人流旺盛的黃金地段,很多老上海人還記得,東風飯店算是當時比較高檔的飯店,很多人是喝喜酒時才第一次踏入這家飯店。但肯德基的入駐,改變了這一狀況。大概是怕當時的老百姓不知道肯德基是何物,所以當時的肯德基店牌非常接地氣,上面寫著“美國肯德基家鄉雞”。

30多年前南京東路就有了“夜市經濟”

黃浦區提供

展覽中,有一組圖片集中反映了人民廣場一帶在上世紀90年代的變化:1994年9月21日,人民廣場改造工程竣工開放,增闢了8萬平方米的綠地,成為多功能的園林廣場;坐落在人民廣場南端的上海博物館新館在1996年10月12日對公眾開放,新館外形上圓下方,宛如一尊青銅古鼎;上海大劇院於1998年8月27日開業,是上海的標誌性建築物,它的建成使得人民廣場成為上海名副其實的政治文化中心;2000年7月1日,上海最大的“城市綠肺”——延安中路大型公共綠地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向市民開放。

30多年前南京東路就有了“夜市經濟”

此外,兩個特展部分中,“紅色印記”特展中的近60幅照片,展示了黃浦區作為黨的誕生地所在區、共青團的發源地、國歌的唱響地、解放上海第一面紅旗的升起地的獨一無二的紅色資源、悠久綿長的歷史文化,以及新時代傳承弘揚紅色基因的積極實踐。“媒體眼中的黃浦”特展,透過新聞記者的視角,讓大家看到黃浦區內商業繁華、人文薈萃的文化特色。

在展覽的互動區域,參觀者可以在自拍點前合影留念,並將合影照片定製成明信片,通過在線寄送或打印帶走的方式,分享給親友。大家還可以和現場的機器人進行對話。同時,展覽還設置了一面留言牆,觀眾可以將自己參觀展覽的感受或對黃浦發展的祝福寫在五彩留言貼上。本次展覽將持續到10月2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