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制造:中国工业4.0崛起

互联网+制造"如果只是在生产制造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制造业本身不会得到提升。如前所述,我们需要从整个价值链环节来看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我们发现,下游网络零售、网络分销环节的数据化在倒逼制造业的转型。

整体来看,以互联网为商业基础设施、由消费者所驱动、能够实现大规模定制乃至个性化定制的C2B(Consumer to Business)商业模式,在中国的服装、箱包、鞋帽、家电、家居等诸多行业和企业中已经开始了快速发育。它的三大支撑就是个性化营销、柔性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的供应链。柔性化生产的演进,是一场正发生在中国部分行业、部分企业车间里的静悄悄的生产革命。

电子商务作为完全基于互联网的经济交易活动,天生就具备"在线化、数据化"的特征和优势。互联网大大削减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了生产端与市场需求端的紧密连接,并催生出一套新的商业模式——C2B模式,即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C2B模式要求生产制造系统具备高度柔性化、个性化以及快速响应市场等特性。这与传统B2C商业模式下的标准化、大批量、刚性缓慢的生产模式完全不同。

传统B2C模式下的生产制造与同时代的市场消费需求、分销渠道、大众营销等固有特点密不可分。其基本形态是:大规模生产+大众营销+大品牌+大零售。传统模式下的大批量、规模化、流程固定的流水线生产,追求的是同质商品的低成本。大量商品生产出来之后怎么办?依靠的是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主要载体的大众营销的狂轰滥炸。在这种广告模式下,品牌是靠媒体塑造出来的,消费者是被灌输方。被教育方。例如1965年,宝洁只需在"新闻60分。节目中做三条插播广告,就可以触及美国80%以上的成年观众,完成对消费者的教育过程,为大零售做好铺垫。传统B2C模式下,生产与消费之间隔着重重的批发、分销、配送环节。而且生产商都通过设定折扣、运费政策鼓励分销商、零售商一次性大批量订货。信息传递缓慢而零散!生产商往往数月后才能从订单中看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厂家需要以。猜。的方式进行库存和生产。而信息的失真和滞后,导致猜测的准确率非常低。管理学中称这种现象叫"牛鞭效应。。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用。啤酒游戏。详细介绍了这种现象。在传统的B2C模式下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畅销的商品往往缺货,滞销的商品却堆满货架和仓库,既错失销售机会,又积压资金。

而基于电子商务的生产方式是需求拉动型的生产,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消费需求数据、信息得以迅捷地传达给生产者和品牌商。生产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组织物料采购、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使得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的推动式生产向市场需求拉动式生产转变。拉动式生产并不一定要对市场需求进行精准的预测,关键是供应链的各方面要更紧密地协同,以实现更加"柔性化。的管理。所谓。柔性化。是指供应链具有足够弹性,产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做出反应:多款式小批量可以做,需要大批量翻单、补货也能做,而且无论大单、小单,都能做到品质统一可控,成本相差无几,及时交货。对于企业而言,柔性化供应链的最大收益在于把握销售机会的同时,又不至于造成库存风险。

柔性化最极致的做法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实现。个性化是客户化市场的需要,批量化是企业生产效率和成本的选择,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就是要解决这一对长期存在的矛盾,解决个性化客户需要和低成本、高效率的集约化生产问题。在过去,戴尔的生产模式还只是菜单式的选择,而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出现,使得这一问题如今可以真正得到完美的解决。

销售方式决定生产方式。在大众营销、大批量分销订货、同质性消费的模式下,不可能产生柔性化生产的需求。而互联网确实释放了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也催生了新的销售模式和生产方式。目前,在淘宝网上,多品种、小批量、快翻新,正在逐步成为主流。以服装业为例:在消费端,淘宝网上固然有一些单款销售数万件的服装,但另一方面长尾效应也越来越显著,一款女装销售百余件,在淘宝网上是一个很普遍的现实。这意味着,企业生产体系必须适应哆品种、小批量。的要求,才能''接得住"蓬勃的个性化需求。在生产端,从纺织机械来看,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对数码印花、数控裁床、三维人体测量仪等适应于柔性化生产的设备,开始加大了引入力度。从软件来看,诸如爱科在线的服装自动排料服务,以SaaS(软件即服务)方式推动着中高端软件走向普及化。从生产方式来看,原来的服装企业大都采取捆包制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但部分服务电商企业则越来越多地开始采取更适应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单件流或小批量转移。事实上,也不只是服装业,互联网上大量分散的个性化需求,正在持续地施压于电子商务企业的销售端,并倒逼生产制造企业在生产方式上具备更强的柔性化能力,并将进一步推动整条供应链乃至整个产业,使之在响应效率、行动逻辑和思考方式上逐步适应快速多变的需求。

如前所述,拉动式生产、柔性化供应链对于企业的价值巨大。但在过去的30年里,只有极少数企业能有洞察力也有资金采取这种模式。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云计算的普及,大数据的成本大大降低,中小企业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特别是电子商务企业,因为交易、营销活动的在线化,可以利用大数据精准地进行市场调研、细分,选定目标客群,评估天花板。另外一方面,电商企业不需要再用''猜"的方式来预测市场,而是可以用小批量来测试市场,再利用灵活的试销、AB测试等方式,从销售相关数据中找到潜力款,然后根据生产周期与销售周期来多频次小批量补货。最重要的是,在市场需求发生突然变化的时候,以数据驱动的C2B柔性供应链可以灵活应对。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催生了C2B的商业模式,也倒逼制造业加速推进柔性化生产。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拉动式的柔性供应链只是少数大企业的专利,但到了互联网时代,由于电子商务天然的大数据优势,企业之间可以很容易实现低成本的数据和信息协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做到柔性化生产,这样就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整体转型成为可能。

催生中国版工业4.0

从价值链全流程的角度看,电子商务也是工业4.0的一部分,''制造业''和"电子商务"分别是工业4.0的后端和前端。在中国这样一个电子商务和制造业的大国,制造业完全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实现弯道超车。

"工业4.0''近期成了业界炙手可热的概念。这个概念首先由德国人提出,这源于他们在互联网时代深深的危机感——不愿看到互联网时代国家优势能力的丧失,以及对产业数据被外国掌控的担心。很明显看到,德国工业4.0是在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主的新一轮通信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与之前的IT革命浪潮有本质的区别:首先,从生产制造的角度看,工业4.0实现了广泛的连接,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客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连接的背后是全流程或全网络数据和信息的流动与共享。其次,从实现的效果看,德国工业4.0是为了实现柔性化生产,基至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负责人克科勒尔指出,全球的生产必须越来越强调个性化、柔性化,同时保持竞争力,而数字化就提供了最佳条件,使生产线拥有足够的灵活性,不局限于固定生产一种产品,相关信息就存于初产品内,并对机器发出加工指令,比如''周一和周二用不同漆喷''。第三,实现柔性化生产就能做到低成本下的小批量生产,同时周期短、反应快。小批量生产可以减少市场风险,降低资金、库存压力;市场反应快就可以及时把握市场机会,实现更高毛利水平。所以我们看到,德国工业4,0的最终目的是可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盈利水平,是由市场个性化需求倒逼的"技术改造'',是上下游结合的供应链的视角。

德国工业4.0主要是通过实现柔性化生产来应对市场的复杂性,就单一产品的生产而言,生产效率并不会有很大提高。同时,德国工业的体量也决定了,德国和整个欧洲的制造能力目前根本不能满足世界的产品需求。满足世界产品需求的中心还是在中国。中国相对德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的优势在于:中国不仅是全球制造业大国还是网络消费大国,电子商务与制造业的结合有可能让中国走出一条不同的工业4.0道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人口——6.5亿网民,但只有48%的互联网普及率,到2020年互联网人口将达10亿,消费潜力很大。电子商务客观上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统一大市场,释放了庞大的内需消费潜力。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2010年就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既然工业4.0或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基于市场需求的拉动式、柔性化的供应链,那么基于电子商务的大数据优势再加上庞大的制造业资源,中国有可能在未来弯道超车。首先,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电子商务市场,2014年网络零售达到2.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几万亿商品的交易数据自然沉淀,结合3.6亿多个网络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通过电商平台可以低成本地反馈给生产制造端,推动制造业的变革。同时,中国的电商平台正积极向全球拓展。例如,阿里巴巴的"速卖通''(Aliexpress,海外版淘宝)平台已经是俄罗斯、巴西等国的第一大电商平台。每月登录全球速卖通服务器的俄罗斯人近1600万。2014年天猫。双十一。首次面向全球,最终共有217个国家和地区在地图大屏上被点亮,实现成交。这意味着中国的电商平台可以沉淀、使用全球的消费数据,并为本国制造业所用。虽然亚马逊和e Bay也在全球拓展,但美国没有中国这样庞大的消费品和原材料制造业规模。在工业经济时代,以沃尔玛为首的跨国公司利用手中掌握的全球消费者数据,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把控价值链的设计、研发等高利润环节,而让中国、越南、巴西这样的制造业大国处于价值链的底端。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主导权发生转移,为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同时,中国的制造业以中小微企业构成的产业集群为主,与欧美大型制造业企业相比,其天然就具备柔性化的集体产能,可以保持与市场需求几乎同比例的扩张、收缩,可以较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在互联网时代,连接的低成本使得信息、数据能够快速分享和使用,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学习、模仿加速夕将推动产业集群的整体转型。例如,在杭廾1、东莞等服装产业集群,受服装类电商迅猛发展和市场化愈加。小批量、多款式、快速反应。需求的带动,原来的批发市场正在转型为给淘宝店铺提供"网供"的电商园区;越来越多的服装、鞋帽、箱包等生产制造企业开始往柔性化生产、拉动式供应链转型。电子商务就像一张大网,把越来越多的零售、批发、制造企业连接在一起,通过数据协同的方式促进他们整体转型。

小结:在互联网条件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是独立发生的,而是呈现营销一零售一批发一制造的一个倒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业出现由需求驱动生产的C2B模型,而柔性化是制造端的主要转型方向。实际上,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在探索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拉动式供应链,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比如戴尔、ZARA和丰田。但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这种进程,更多的中小企业也可以进行这种变革,并从中受益。工业4.0的上半身是电子商务,下半身是柔性供应链,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消费市场和制造大国,具备别国不具有的双重优势。互联网带来了新的竞争空间和竞争规则,如果政策得当,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