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太极拳家为什么身子都不是正直的?

我们现在学习太极拳的问题还是蛮多的。很多问题的形成不能说是学习者练法不对的原因。我们很多辅导站的教导员教的也是存在问题的。比如立身中正。在教的时候要求习练者身体必须是要正直的。正直我们不能说它是错的,但是机械性的正直就是不对的。

什么是机械性的正直呢?比如松是太极拳要领当中的要点之一。可你的立身中正无视松与不松的感受的去做,这当然就是机械的了。其实,很多学习的人忽略了除了立身中正之外还有一句话叫做中正安舒。安舒是真的做到中正与否的检验标准。你练拳做不到这一点,就一辈子都是操。太极拳就是外在的举措和内在的感知相为表里,互为作用的事。

在古拳论当中还有“立如平准”一说,是对立身中正的进一步深入阐述。什么叫“立如平准”呢?就是像天平那样的度量精准。就是这么简单,没有必要搞的多么复杂。望文生义,古人用词是极为精准的。

老一辈的太极拳家为什么身子都不是正直的?

但是实现这个精准的度量却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你要练出天平底座那样的功夫才行。如果你立都立不稳,两侧的托盘是无法保证其精准度的。所以“安舒”的安指的就是安稳。而舒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舒服?阴阳平衡的时候才能舒服。偏阴偏阳谓之疾。人就难受。就这么简单点道理。能够做到安稳舒服你什么样子都可以说是中正了的。而不是外形上我们站的多直溜,就叫做中正了。

练这种拳有“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懂劲。“轻灵活泼求懂劲”。这是古谱当中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太极拳是动的拳术,讲究动中求阴阳的平衡变化。这种平衡的变化体现的是圆周运动。这种圆周运动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它像球体那样滚动无端,而内里则是阴阳二气你来我往的平衡变转。

也就是说,不管你身形是怎么动的,外形上歪斜也好,仰俯也罢,怎么着也不许丢掉这个“中”。你们看圆球在地上滚动起来的时候,无论它它滚到哪儿,它在哪个方向都出不去顶、底、中三点一线的实质,这才是太极拳中正的本意。所以,在练拳的时候綳个大身板子的运动,那不合乎这个拳的轻、灵、圆、活、松、柔、顺、遂的原则。理就是这个理,谁能说这是错的?可是你做不到这些,以及你根本就不去做,那就是你练的错了。

老一辈的太极拳家为什么身子都不是正直的?

提到中正就不能不顺带说一下中定。你看现在学习太极拳的人中正他知道。无论他做的是不是那么回事,他可是去往那上面去做了。但是中定可没多少人知道,更别说做到了。做不到中定就别提什么中正。什么是中定呢?古谱“十八在诀”当中有句话说的好:“定在有隙,中在得横。”定就是脚下生根,劲起于脚。可太极拳的这种定不是死的,它练的是活根。站桩可以,不能把自己抱死了,不能抱死桩。这在太极拳的练法里都是指的这个。

我们有时候说太极拳会提到动静开合这四个字。可是怎么开合搞不清楚。其实很简单啊,门的一开一关就是开合。门为什么开合自如,就因为有轴,轴上有合页,合页当中有缝隙。否则死轴又怎么实现门的开合自如呢。在太极拳当中每个关节都是合页,所以每个关节都要让它留有缝隙,留一点就行。那是转换,变化的余地。留有余地,才能生化不息。做人也是一样。中在得横指的就是腰间的十字线的那个点。“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这地方和脚上能说上了话,中定也就出来了。

老一辈的太极拳家为什么身子都不是正直的?

所以,“有不得机补得势处,必于腰腿而求之”说的就是有没有中定。有了中定才能练出太极劲。有了太极劲就等于给人体设计出了一个程序。这个程序就能让人体犹如电子秤。一动一静当中都由它来衡量是否平衡。因此,无论拳势怎么变化,因为有了这个,所以外面看似不中不正,可实际却处处中正。用有形有相的眼光看太极,练太极,一辈子你也搞不明白太极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以及评论,把你想说的都写下来吧!

天下太极是一家,理虽同但法不一,各家各练法,传播正确练法练功不练招,请持续关注“太极的秘密” 交流请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