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互联网过得很急。并购、危机、上市、转型、调整、撕逼,互联网像是被压缩了一样,事情都被堆到了一块。
有人说这是因为互联网迎来了一次周期性的集体焦虑潮,也有人说这只是整体人口和市场红利日趋干瘪后所带来的情绪反馈,还有人说这只是信息大爆炸时代里我们对内容的选择性放大。但不管我们怎么去回顾中国互联网的2018,我们都可以得到一个共识:要变天了。
在互联网消费经济结构开始解体又重建的过程中,迷茫和危机感,被放到台面上。BAT首当其冲。
这一年,是BAT这个霸占了中国互联网顶峰的CP团体被挑战的最凶猛的一年。在拼多多出现之前,没有人会想到在中国电商领域还能够有新的力量,以还没来得及看懂的时间,就发展成挑战阿里和京东的级别。
B站上市、爱奇艺上市、虎牙上市、映客上市、趣头条上市、美团上市、小米上市……除了水逆的滴滴被搁浅,似乎在过去十年里中国互联网所有野蛮生长的企业,都急着赶在2018年交出一份答卷。当然,这背后更像是在储备过冬的粮食。
互联网有暗流,我们似乎在面上都能隐约感到那些不安的暗流涌动。今日头条与腾讯之间的头腾大战打响了『夺权』的第一枪,原本以为贫瘠的土地上,长出挑战巨头的势力。回头一看,这贫瘠的土地,正在被重新灌溉。
冬天过去之后就要播种,撒下什么种子,成为了众多互联网企业在寒冬中需要想清楚的一个问题。
对于巨头转型有过一个很好的教材。诺基亚在十年前达到巅峰,却在转瞬之际迎来了巨亏,对于诺基亚来说,iPhone像是一部在2009年打来的叫醒电话。而现在,AI正在呼叫互联网。
一
腾讯:快速调整,侧转急行
国庆节的前一天,腾讯宣布架构调整。虽然内容被提前剧透了,但并没有影响外界对这件事的关注——腾讯进行了被称之为史上第三次重大业务架构调整,调整方向概括来说,持续投资未来前沿基础科学,加大对 AI、机器人、量子实验室等投入。腾讯正在侧重以AI技术为代表的前沿技术业务,寻找未来新的营收增长点。
腾讯坚决地拥抱TO B业务,也是对自身业务进行多元属性的补充和迁移。在腾讯的业务生态中,社交是根基。但这个根基正在随着互联网时间的碎片化和产品形式的多元化所挑战,如抖音的快速崛起。
掌握了用户网络时间的消化能力,也便掌握了重新定义社交的形式和价值的话语权。不过这只是产品的表现形式,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用户整体需求和互联网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虽然巨头的自我感知缓慢,但股价的刺激却很直接。最近一年内,腾讯股价甚至出现过腰斩跌幅,即便现在和年初比,也跌去将近4成。腾讯知道自己在高点,也知道微信的增长瓶颈和游戏的不确定性,不足以在未来持续支撑这个峰值位置,必须要开拓新的领域,帮助腾讯缓着陆。
缓着陆的力量一定是来源创新技术的新领域,腾讯不希望让自己的核心业务处于一个低门槛又随时可能冒出一个挑战者的焦虑处境。
在架构调整后不到一个月后,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罕见地在知乎上发问:『整个人类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哪个阶段?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大致方向在哪里?』
这被誉为马化腾的灵魂拷问,也更像是腾讯的十年一问。
2008年腾讯一口气连续上线了5款游戏,QQ飞车、QQ炫舞、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寻仙,从此一跃称霸游戏领域十年。虽然至今腾讯仍是游戏领域难以比肩的巨头,但自2018年3月起,版号审核便处于关闭状态,一纸文书,游戏凛冬。
在过去十年里,依靠游戏和微信的两张王牌,腾讯过得非常佛系,在投资手段上也更倾向于资本投资而不是战略结盟。拥有着堪比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的微信,腾讯其实有理由不去筹建什么其他生态。
不过腾讯的整体架构调整,聚焦TO B业务和人工智能,是提前将自己叫醒,擦擦已经落了灰的枪,准备重新进入战场。
二
阿里:后马云时代,向线下俯冲
阿里也在摩拳擦掌寻求突破,无论是业务重心还是人员架构。2018年9月马云宣布明年今日将不再担任董事局主席,CEO交棒给张勇。2个月后,张勇发出全员公开信,阿里云升级阿里云智能;加强技术、智能互联网的投入和建设;天猫自我升级和裂变为大天猫,阿里进入后马云时代。
从架构调整中可以看出阿里在人工机智能,物联网发展所能产生的新电商消费场景路径有相当高的敏感度,以及『大天猫』战略对生活消费线上线下全覆盖的野心和欲望。
从某些角度来看,阿里也刚好做过了一个自己的阶段性10年。2008年,曾被誉为『救火队长』的阿里第一任接班人陆兆禧走向台前,出任淘宝网总裁,启动大淘宝战略,推进淘宝从C2C集市向电子商务平台的演进。从大淘宝到大天猫,阿里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电商的纵向战略拓展,接下来的横向(甚至是全维度)拓展,阿里也势在必得。
俯冲线下,是阿里打开『局面』的必然选择。
线下场景对阿里至少在两点是有明显价值的,第一,流量入口补充;第二,线上生意和数据的再次延展。最近两年,阿里投资做到了『不投则已,一投惊人』的效果。近两年,苏宁、银泰商业、百联集团、大润发、三江购物、喜事多等诸多传统线下消费场景接连接入阿里投资版图。
用线上优势盘活线下资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称为了不可缺少的辅助力量。新零售不过是便于外界理解逻辑的过渡说法,智慧城市,才是阿里背后的野心。
虽然互联网常说拥抱变化,但有时候互联网的变化还是经常会让很多企业措手不及。京东追着阿里打了十几年,却在2018年被成立只有3年的拼多多反超,当京东意识到这个『小对手』的时候,却发现在市值方面自己已经需要仰视对方了。
阿里在寻求改变,或者说是,升级业务纬度。阿里在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的纬度,其生态布局让对手觉得大而立体。
阿里虽大,却很难被瞄准,且开始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只有一个智慧的体系,才会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
阿里的这次架构调整,背后的目标更像是要全面抢占生活消费。不过生活消费只是阿里的『明修栈道』,智能化或才是『暗度』的陈仓。电商对社会赋能已经透支了,接下来阿里要用AI为电商充充电。
三
腾讯和阿里前后脚的重大业务架构调整,有一个交集,就是以AI围绕展开的前沿技术所涉及的未来市场机会。腾讯和阿里默契地调整航线,又刚好驶入了百度的主航道,BAT再度重逢。
曾几何时,百度的搜索、阿里的电商、腾讯的社交,三家并驾齐驱,相安无事。之所以成就BAT,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三家选择各自选择了一条相对平行且空间巨大的领域深耕,平日里的那些业务小交集,更像是不动干戈的练兵。但谁也不会想到,2018年,BAT却都把大旗插在了AI这块处子地上。
在BAT中,百度不是业务覆盖最广收入最高的,但是在技术投入和人才储备上,算得上是最积极的。相对于阿里的手淘和腾讯的微信,在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这几年,百度总是感觉在咬牙憋着一口气,寻求反杀。
人工智能,正是百度这支握在手里的利器。据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介绍,百度在过去五六年对人工智能的投入巨大,仅在研发上的投入就高达200亿。2017年李彦宏也公开谈起过百度的投入力度,『在中国五百强企业当中,我们论收入肯定不是排在第一的,但是论研发占收入的比例,绝对是第一的。而这个研发的投入,应该说绝大多数都已经投入到人工智能上了』。
有投入自然也会有回报。中国专利保护协会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深度分析报告》显示,百度以2368件的申请量在国内申请人中位列第一,超过腾讯和阿里,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的技术担当。虽然百度这两年也遭受过不少批评指责,但一码归一码,百度的技术成绩,确实是中国在全球AI领域中的扛旗者。
如马云站台新零售一样,李彦宏对人工智能也是推捧至极,在各种场合都不忘安利人工智能在未来可能展现出的强大赋能能力。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就亲自演示了百度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落地案例应用。也与马化腾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就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进行了『甜蜜对话』,宣告百度AI正在全面落地国民经济三大产业。
百度、阿里、腾讯,三家当下无疑对AI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商业价值非常肯定,不过不同于阿里和腾讯的转型AI,百度对于AI,是迎着走过来的。
十年前,2008年3月5日百度正式宣布,语音搜索服务正式进入测试阶段,这意味着9.2亿固话用户和手机用户已经纳入百度的服务范围。在当年,这更多只是一个丰富用户体验搜索方式的创新尝试,不过现在看起来,却像是百度十年前为自己埋下的一颗种子。
十年前,或许并没有人注意到或者使用百度推出的语音搜索,但十年后,百度的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Duer OS激活设备数从1亿增加至1.41亿,DuerOS语音查询超过8亿。(据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截止9月30日)。
不管是无人驾驶,还是智能城市,AI技术毫无疑问地成为了BAT必争的领地。百度虽然早到,但阿里和腾讯,绝对不会缺席。
閱讀更多 鋅媒體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