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退群,你敢嗎?

請問:退群,你敢嗎?

1.

前段時間,各種原因突然退了一個微信小組群,原本沒多大在意。

結果,五分鐘不到,群裡連續兩個人私信找到我。

問:“怎麼了?”“啥情況?”

緊接著,又把我重新拉進了這個群。

下午,又因為某種操作,再一次退出了這個微信群。

結果,同樣沒過五分鐘,又有兩個人找到我。

問:“咋又退了?……”

這一前一後的“退群風波”,不禁讓我驚出了一身冷汗。

想來真是細思極恐,現如今,不僅我們的生活被手機綁架,就連生活的點滴自由,似乎也都被各種眼睛時刻監視和牽絆著。哪怕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退群”小插曲,都能夠引起群友們的驚覺。

以至於我不禁要問,現如今我們QQ、微信裡的那些群,到底是“群”?還是“牢”?

群?你還敢輕易退嗎?

請問:退群,你敢嗎?

2.

相信不少朋友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平時群裡面死氣沉沉,一旦退群了之後,便是一退激起千層浪,問你各種“為什麼”。

其實,又哪來那麼多的“為什麼”呢?

曾幾何時,“群”的存在只是為了提高交流的效率,或者為了某些有相同需求的“共同群體”而設立的一個交流平臺罷了。

而現如今,“群”似乎和朋友圈一樣,它的存在僅僅是代表“你還在”,某種意義上還代表著你不是一個異類。

而事實上,小到三四個人的群、或大到三五百人的群,能夠真正起到交流和聯絡感情的群卻是大海撈針。

更為現實的是,私底下大家寧可在朋友圈裡你說我唱,也不願在私底下彼此間一起聊個暢快,私人之間如此,更何況是群?

所以,我不禁懷疑起我們現如今所處在各種群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是為了刷存在感?還是說為了證明我們不是異類?

請問:退群,你敢嗎?

3.

在我們的潛意識的認知裡,或許“群”某種意義上就等同於“家”,一旦進入了某個群,便和大家成為了“一家人”。

只是,這樣的“家”來得快,去的也快。

就像我們每年年底回到老家,都習慣和過去的同學們坐在一起聚一聚、吃吃飯,完了之後一起建個群,大家都加進來交流交流感情。

可能開始的幾天內,大家都會發發紅包,互相調侃或者@一下老同桌;但沒過幾天后,群裡便開始變得死氣沉沉;再過一段時間,群裡那些昔日熱情的老同學們,便逐漸成為了“殭屍”,群也就變成了又一個的“殭屍群”。

這樣的結果到底是群有錯?還是群友有錯?其實在我看來都沒錯。

如果一定要找原因,那隻能說是大家彼此間缺少了交集。無論是同學群還是各種各樣的其他群,最開始建立都是源於某種“目的”,只是這樣的目的有時候薄的連張紙都不如,暴露了彼此間的距離。

所以導致了我們現如今,雖然通訊錄裡被各種各樣的群填滿,但真正的“活人群”卻沒有幾個。

請問:退群,你敢嗎?

4.

但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些群雖然不是“活的”,但如果你一旦退群,那恐怕就要準備好怎麼回答眾多的“為什麼”。

說實在的,當我們被邀請進入一個新群的時候,可能並沒有考慮到那麼多的所謂“為什麼”

可如果當你決定不再成為某些群裡的一份子的時候,面對的恐怕不僅僅是眾多的為什麼式的追問,還需要十足的勇氣來支撐。

說到底,退群的原因無非就那麼幾個,要麼是垃圾信息太多;要麼是處理垃圾信息浪費時間精力太多,其他的也基本都是大同小異。

只是能夠鼓起勇氣,和這些說“不”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

我們有幸身處在這QQ、微信連接世界的時代,彼此間即便是素未謀面、相隔萬里,也能身處在同一個群裡談天說地,這是何等的奇妙。

而我們現在卻被一個又一個的“群”而搞得焦頭爛額,實在是有些本末倒置。

對此,我個人的觀點是:群,該退還得退;面對一些沒有意義的群時,y要懂得及時止損,退群毀一時,不退爛終生。

請問:退群,你敢嗎?

庚庚哥兒:單身二十數載的90後,一沒顏值,二沒才華,唯獨不要臉,再渺小,也願為你發聲。如文章對你有所觸動,轉發點贊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