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退群,你敢吗?

请问:退群,你敢吗?

1.

前段时间,各种原因突然退了一个微信小组群,原本没多大在意。

结果,五分钟不到,群里连续两个人私信找到我。

问:“怎么了?”“啥情况?”

紧接着,又把我重新拉进了这个群。

下午,又因为某种操作,再一次退出了这个微信群。

结果,同样没过五分钟,又有两个人找到我。

问:“咋又退了?……”

这一前一后的“退群风波”,不禁让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想来真是细思极恐,现如今,不仅我们的生活被手机绑架,就连生活的点滴自由,似乎也都被各种眼睛时刻监视和牵绊着。哪怕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退群”小插曲,都能够引起群友们的惊觉。

以至于我不禁要问,现如今我们QQ、微信里的那些群,到底是“群”?还是“牢”?

群?你还敢轻易退吗?

请问:退群,你敢吗?

2.

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平时群里面死气沉沉,一旦退群了之后,便是一退激起千层浪,问你各种“为什么”。

其实,又哪来那么多的“为什么”呢?

曾几何时,“群”的存在只是为了提高交流的效率,或者为了某些有相同需求的“共同群体”而设立的一个交流平台罢了。

而现如今,“群”似乎和朋友圈一样,它的存在仅仅是代表“你还在”,某种意义上还代表着你不是一个异类。

而事实上,小到三四个人的群、或大到三五百人的群,能够真正起到交流和联络感情的群却是大海捞针。

更为现实的是,私底下大家宁可在朋友圈里你说我唱,也不愿在私底下彼此间一起聊个畅快,私人之间如此,更何况是群?

所以,我不禁怀疑起我们现如今所处在各种群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刷存在感?还是说为了证明我们不是异类?

请问:退群,你敢吗?

3.

在我们的潜意识的认知里,或许“群”某种意义上就等同于“家”,一旦进入了某个群,便和大家成为了“一家人”。

只是,这样的“家”来得快,去的也快。

就像我们每年年底回到老家,都习惯和过去的同学们坐在一起聚一聚、吃吃饭,完了之后一起建个群,大家都加进来交流交流感情。

可能开始的几天内,大家都会发发红包,互相调侃或者@一下老同桌;但没过几天后,群里便开始变得死气沉沉;再过一段时间,群里那些昔日热情的老同学们,便逐渐成为了“僵尸”,群也就变成了又一个的“僵尸群”。

这样的结果到底是群有错?还是群友有错?其实在我看来都没错。

如果一定要找原因,那只能说是大家彼此间缺少了交集。无论是同学群还是各种各样的其他群,最开始建立都是源于某种“目的”,只是这样的目的有时候薄的连张纸都不如,暴露了彼此间的距离。

所以导致了我们现如今,虽然通讯录里被各种各样的群填满,但真正的“活人群”却没有几个。

请问:退群,你敢吗?

4.

但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些群虽然不是“活的”,但如果你一旦退群,那恐怕就要准备好怎么回答众多的“为什么”。

说实在的,当我们被邀请进入一个新群的时候,可能并没有考虑到那么多的所谓“为什么”

可如果当你决定不再成为某些群里的一份子的时候,面对的恐怕不仅仅是众多的为什么式的追问,还需要十足的勇气来支撑。

说到底,退群的原因无非就那么几个,要么是垃圾信息太多;要么是处理垃圾信息浪费时间精力太多,其他的也基本都是大同小异。

只是能够鼓起勇气,和这些说“不”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我们有幸身处在这QQ、微信连接世界的时代,彼此间即便是素未谋面、相隔万里,也能身处在同一个群里谈天说地,这是何等的奇妙。

而我们现在却被一个又一个的“群”而搞得焦头烂额,实在是有些本末倒置。

对此,我个人的观点是:群,该退还得退;面对一些没有意义的群时,y要懂得及时止损,退群毁一时,不退烂终生。

请问:退群,你敢吗?

庚庚哥儿:单身二十数载的90后,一没颜值,二没才华,唯独不要脸,再渺小,也愿为你发声。如文章对你有所触动,转发点赞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