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通過銀團貸款向五家中資銀行募集140億元貸款,意欲何為?

鑫財經


近日,有消息說,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於2019年1月份通過五家中資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招商銀行和工商銀行)的一筆5年期銀團貸款募集了140億元人民幣。



另外,據一名知情人士表示,還有一筆3億美元等值的武士貸款被擱置,因該筆貸款有日本投資者參與。

由此可見,華為公司可能會有大動作,也說明其業務拓展需要,更說明了華為的資質非一般公司可比。

2018年全年,華為營收預計達7437億元(約為1085億美元),同比增長23.2%,淨利潤達到了595億元(約為87億美元),同比增長25.3%,華為就此,提前實現了其2010年提出的,將在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美元的10年戰略目標。


從近十年以來的營業收入來看,華為仍舊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從2002年的175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7437億元,16年間收入增長了41.5倍。

從華為的淨利潤來看,同樣是保持近10多年以來的高速增長。從2002年的12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近600億元,16年間增長了48.6倍。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在2018年的智能手機發貨量突破2億臺。與此同時,在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終端和公有云業務上都取得了全面穩健增長。已經成為唯一打通雲、端、管、芯等5G產業鏈的中國高科技企業。


東震木


大家好,我是強哥理財。下面對這個問題,我談點自己的看法,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這幾天到處都在議論華為募集140億元貸款的問題。說實話,聽到這個消息後,我並沒有感覺到驚奇,但是很多人都說,華為那麼有錢,為什麼還要募集資金呢。我想這個問題應該客觀的去看。

一是華為募集了五年期140億元的貸款。主要是向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招商銀行和工商銀行進行貸款。

二是這不是華為第一次融資貸款。華為雖然不是上市公司,但股份多數都分攤於員工。那麼他募集資金也是正常的。2014年,華為就向銀行募集貸款16億元。

三是這筆貸款主要做什麼用?這是大家都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我相信,華為高管絕不會把募集來的資金用來參與資金運作投資理財,只會投入到經營中去。2019年,是華為擴大發展的一個時候,也是華為主導的5G發展的關鍵時刻,華為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華為作為我國現代科技企業,他做得可以說是最好的,但也正受著美國等少數西方團體圍剿封殺。同時,他與多個國家的通訊公司簽定了很多5G建設的合同,他需要大量的資金來進行先期的投入。

華為做為中國的知名品牌、形象代言,我們要全力支持他,讓他更好地為世界人民服務。

我是強哥理財,大家多多關注。以上回答,不妥之處,請大家留言討論。


強哥理財


一個企業最害怕的就是資金鍊的斷裂,這筆巨大的資金其實主要有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海外5G訂單的增大,主要是墊資基站的建設

華為的海外訂單有多大呢?首先,華為投入5G技術研究已超過10年之久,在5G方面比同行至少領先12個月到18個月,累計獲得基本專利授權超過2570件。我們已簽訂了30多個5G商用合同,40,000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華為是全球最大的5G廠商。所以對於一個國家的基站的升級都是在億萬的建設,一半款項的墊付還是非常龐大的

國內銀行的聯繫是對於GDP的拉動以及政府的監管

這點上,對於銀行貸款,只要是較大的企業,對於銀行的借款都是互利共贏的,不僅僅是對於國民經濟的貢獻,更多是對於我們的總體經濟的拉動,這點上雖然沒有上市,但是內部的變相上市,也是企業的特色活法

防止外部資產的流入

華為為了做純中國人的企業真的是煞費苦心,包括阿里巴巴都有著外國資本流入的成分,而華為面對各種資產的流入流出,為保證資金量的巨大花費,與中資銀行合作是最好的結合,即保證了資產的本土化,又避免了資金鍊斷裂造成的科研與產品進行割裂


ICE機智


作為一家企業向銀行貸款不代表企業有什麼危機,大部分情況企業貸款,尤其是大企業做一筆銀行貸款多數是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為了不影響企業正常的現金流,貸款是一個很正常的事,而銀團貸款更特殊一點,企業要真的有危機,銀行才不會傻到組團貸給你,這次華為籌集140億貸款應該是為了5G業務或者新技術研發。而這也不是華為第一次向銀行借款,在2018年9月,華為就曾在離岸市場簽署一筆15億美元的5年期貸款。

華為作為一家沒有上市的企業,融資渠道和上市公司不同,只能通過自籌(私人借貸)、發債以及銀行貸款,銀行貸款是企業最常用的融資手段,但銀行都是嫌貧愛富的,只有企業有錢才會有銀行爭先恐後的來給你貸款,如果企業沒錢了,進入衰退期了,那對不起,沒有銀行會給你貸款,現實就是這樣,銀行的業務只能這麼做才能保證資產質量。

那麼問題來了,華為貸款是不是因為缺錢?

答案:肯定不是因為缺錢去貸款,缺錢最簡單的融資途徑就去是納斯達克敲鐘,而華為一直堅持不上市,這一點就說明它真的不缺錢,下面我們詳細看看華為到底多有錢。

2018年上半年,華為的營收就達到3257億元,同比增長15%,全年營收預計突破1000億美元。營收有了,下面來看看華為的現金流,根據華為公佈的數據,2017年華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高達963億,摺合142.8億美元,日均3900萬美元,缺錢?不可能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華為目前的業務有三大板塊: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到了2017年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對營收增長貢獻率佔比就已經達到了70%,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消費者業務是什麼?簡單的理解就是直接把產品賣給消費者的業務,就是賣手機這類產品的業務,不牽涉應收賬款,回款都是現金,具體數字是2017年消費者業務的營收高達2370億元,這部分都是現金,說缺錢那真的是開玩笑。

那麼華為為什麼要貸款?

前面提到了,企業貸款一般是為了不影響企業正常的現金流,大家都知道華為拿下了幾十個國家的5G業務訂單,華為已經成為5G技術5G業務的世界領頭羊,這些訂單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需要錢。

除了這些訂單以為,還有一點就是華為是一家為研發不惜血本的企業,華為每年的研發費用已經目前在世界範圍內也僅次於亞馬遜,超過了蘋果和微軟,華為目前累計獲得7.43萬件專利授權,90%以上都是發明專利,在研發方面2011-2017年,華為累計投資高達544億美元,以後華為的研發經費還會繼續增加,必須有充沛的現金流來保證研發投入。

結尾:華為貸款不稀奇,140億人民幣的融資用不上意欲何為這種字眼,平常心就好。最後,今天據說華為起訴了MEIGUO,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不管起訴結果如何,都要喊一聲:華為牛X


不立而立


我昨天也看到了這個消息,對此並不表示詫異,像華為這麼大的企業需要大量的日常運營資金,對外融資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我們知道近年來,華為業務發展十分迅速,2017年華為電信設備反超愛立信成為全球老大,市場份額上升為27%,讓世人矚目。2018年三季度的數據顯示,華為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已達到30%,拉大了與同業之間的差距。


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極力推進5G領域建設,這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制高點,掌握了5G核心技術,才能引領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因此,華為特別重視5G業務研發,積極推進5G研發成果轉化。任正非曾談到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高達150億到200億美元,這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因此,華為的專利技術特別多,在行業內遙遙領先,掌握了更多核心技術,所以可以把設備做的質量更好價格更便宜。而這麼大的企業研發資金運轉肯定有一部分是來自於銀行借款的,這也是常態。

另外,最近幾年華為的手機業務也是突飛猛進,市場份額已經穩居世界前三。華為手機開發了華為品牌和榮耀品牌,品牌管理做的很好。尤其是華為品牌,又做出了適合商務人士的mate系列,適合女性的p系列,成功把國產手機躋身高端手機行列,足以和蘋果抗衡。
我們都知道華為是一家尚未上市的企業,融股權融資渠道受限,只能通過債權融資,而華為尚未在公開市場發行過公司債券,所以通過銀行貸款融資是很正常不過的企業日常經營行為。對比一下騰訊這樣的大企業,我們依然可以發現騰訊2018年9月末的長期借款高達826億,而賬上的貨幣資金高達1054億。因此,對於此類巨無霸企業來說,從銀行借款是屬於很正常的融資行為,有利於推進主營業務發展,不必過分解讀。


諸葛孔明在哪裡


3月5日,據知情人士透露,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向五家中資銀行通過一個五年期銀團貸款籌集了140億美元。這五家銀行分別是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招商銀行和工商銀行。這個消息目前還沒有被實錘,華為公司也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披露公司的財政情況!

截止2017年,華為現金及短期投資達199億元,佔總資產的39.6%。在全球四大通訊基礎設備商(愛立信、中信、諾基亞)中,華為的現金儲備充足、財務彈性最強。


對於華為公司來說,增加了140億的貸款,通過與2017年5052億總資產來看,只不過是提高了2.7個百分點而已,這個增加的負債率完全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華為公司為什麼要貸款了

首先,搶佔市場份額,加快5G的建設。如今5G的建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如果華為每年投入大量的資金作為科研經費,但是華為仍然需要大量的資金來保持自己科技先進的地位。

其次,華為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的科技新星,為了讓自己更加的強大、同時也增加中國科技的影響力,華為獲得瞭如此的待遇,所以也更要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讓自己走入世界前列。


財經一小時


強大如華為,也是需要貸款,即使華為的現金流非常強大,也需要向銀行募集貸款,華為作為一家企業,對於資金的需求超乎大家的想象。

華為一直重視科技研發和渠道建設,科研需要龐大和海量的資金投入,在短期之內很難看到明顯的成效,即使取得了不少的專利技術,依然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真正轉化為營收和利潤。

如今的華為不斷押注5G,在新一代的通信技術方面還增加了投入,一直重視研發費用投入的華為在2017年的費用是897億元,並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在過去的十年裡面,累計投入研發方面的費用接近4000億元。

如今華為在移動通信領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在新的技術方面依然有著眾多的挑戰,比如芯片領域,這些專利技術都被其他公司壟斷,還有華為準備在5G領域大幹一場,爭奪下一代的主導地位。

無論是哪一個項目,都是需要從銀行借錢,國家其實也願意給這樣的企業進行貸款,因為符合新興的發展技術,符合國家的戰略定位。


小車說理財


華為是中國企業精神脊樑!它完全可以依靠上市路徑獲得股權融資資格。但華為沒有這樣幹,因為上市更加增加了企業成本,一個上市公司一年維護各種信息披露等的成本很高!同時上市導致一些企業企業文化浮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高層專心致志的發展企業。華為通過銀行融資一方面表現了華為的實力,它不需要有人搶他們的股權;另一方面根據業務發展需要來進行融資,不像有的企業只想融資圈錢,所有資產都是靠股權融資而來,沒有自我資本積累;第三這次銀行融資說明華為有更好的項目需要資本支持!期待中!


亞細亞客棧


提問者以後注意用詞!

寓意何為?完全就是貶義詞!

華為作為不上市的股份制企業,其融資渠道是非常窄的,除了發行企業債券就剩貸款了。

不管是國外的高通、蘋果、三星、微軟、愛立信、諾基亞還是中國的聯想、小米、中興有哪一個企業不是上市公司?有哪一個企業面對制裁的時候敢於挺起腰桿起訴國外政府?融資對於任何一個企業都是很正常的行為。

尤其面對國外製裁圍堵國內碰瓷的時候,華為已經被放在太陽底下,5G的研發肯定到了關鍵的時候,融資140億一奇怪碼?

用魯迅的話結尾吧:…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

——魯迅 記念劉和珍君。




蒐藏夾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一個故事:大家也許還記得萬達集團2016年瘋狂變賣資產甚至擯棄地產業務償還銀行貸款的事,當時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王健林是登過若干次首富榜的人,人們無法聯想到諾大的企業說經營困難就困難了,而且更無法相信萬達那種巨無霸企業竟然在銀行有4000億的貸款。萬達之所以出現驚險的一幕以至於變賣資產和業務,原因可能大家有所耳聞,我在這裡不贅述。

回到題主問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1月份通過五家中資銀行的一筆5年期銀團貸款籌集了140億元人民幣。關心點政治和經濟的人都明白,用途毋庸置疑,一定是華為全球建設5G基站準備的啟動資金,也是為將來的6G基站鋪路,要知道華為在5G技術上已經擁有5G標準專利51項,佔比22.9%,全球第一。因此可以說要想使用5G,沒有哪個公司或者國家可以繞開華為。

結合前段時間華為大公主孟晚舟的事情,可以體會到官方對華為的態度,要知道同樣屬於“獨角獸”的京東控制人劉強東先生遇到危機都沒有享受到外交部密集喊話施壓以至於佔據政治高點。

去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有些人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和我國的被動,尤其列強對芯片技術的封鎖和對我國進口的封鎖,國人深深意識到芯片的重要性。而中興和華為是我國現有技術芯片產出最大企業,而這兩個企業都被列強汙衊為“從事間諜行為”,而此次華為的5G領先全球,勢必掌握了市場和主動,網絡覆蓋全球,代表意義不言而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