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挖角”平安的華林證券,與上交所首例債券違約

華林證券是在今年1月17日上市的,這相距華林證券在2018年2月6日通過發審委審核,足足過去了10個月;與之相比,2018年5月才通過發審委審核的天風證券,在2018年10月就已經在上交所敲鐘了。

在這將近一年時間裡,華林證券除了苦苦等待之外,其實還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債券違約風波。

11蒙奈倫債由內蒙古奈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2011年5月公開發行,發行規模為8億元人民幣、債券利率7.48%,為跨市場發行上市的公募企業債券;債券期限為7年期,並在第五年末附發行人上調票面利率選擇權及投資者回售選擇權,也即11蒙奈倫債按照條款於2016年5月5日實施回售,該債券的持有人此時有權選擇是否要求奈倫集團提前償付債券本金。

也恰是在2016年5月5日開始實施回售當日,奈倫集團發佈公告稱,“由於公司經營困難,無法按時、足額籌集資金用於償付本期債券的應付利息及回售款項,構成對本期債券的實質違約”,這也是首例在交易所違約的企業債。

曾“挖角”平安的華林證券,與上交所首例債券違約

但是奈倫集團則表示,截至 2015 年9月底該公司已經發生多筆貸款逾期、償債壓力很大,因債務違約相關資產被查封凍結,導致短期債務週轉能力很差,擬通過正在進行中的重組改善公司經營狀況;同時,但預期重組的“天潤化肥”項目尚未完成最後簽約。上述情況共同導致“11蒙奈倫債”無法按時償付。後續,“11蒙奈倫債”開始了漫長的償債安排,包括加快推進天潤化肥債務重組,共同推進相應債務及資產處置方式,通過各種渠道繼續籌措資金等。

好在,2018年5月,11蒙奈倫債最終完成了兌付。

11蒙奈倫債的兌付危機險些將華林證券拉下水,因為華林證券正是11蒙奈倫債的主承銷商,並且因為媒體的一篇報道,使得整個事件的發展顯得破朔迷離,也將華林證券至於風口浪尖上。《財新週刊》曾於2017年9月撰文指出11蒙奈倫(122811)涉嫌編造陰陽合同欺詐發行,華林證券也曾表示該違約事件正在處理當中;如果11蒙奈倫涉嫌造假髮行,則華林證券也將為此承擔投資者訴訟賠償等責任。

從上述事件的時間軸來看,華林證券在今年2月通過發審委審核的時候,由其擔任主承銷商的11蒙奈倫債,尚處於違約當中;加之11蒙奈倫涉嫌編造陰陽合同欺詐發行,而華林證券難辭其咎,力場君(微信公號:wuzhijingu)猜測這很可能是導致華林證券IPO被延遲近一年的原因之一。

曾“挖角”平安的華林證券,與上交所首例債券違約

回顧這一債券兌付危機的爆發,力場君(微信公號:wuzhijingu)認為這與華林證券激進的保薦承銷不無關係。而與之相對應的,華林證券“挖角”平安證券保薦代表人的過往歷史,也頗耐人尋味。

公開信息顯示,2011年10月平安證券前總裁薛榮年帶隊的21名保薦代表人,集體跳槽至華林證券;而在2011年9月以前,華林證券只有6個註冊保代,還曾一度觸及證監會規定的最少4名保代的底線。這直接導致在2011年IPO、定增、配股和可轉債項目一無所獲的華林證券,其投行業務在2012年異軍突起、成為業內黑馬。

在此之前,薛總執掌之下的平安證券,在投行界以膽大基金著稱,但隨後也爆發了萬福生科造假上市事件,平安證券在萬福生科造假上市案中被監管部門認定為“涉嫌未勤勉盡責,出具的相關材料存在虛假記載”,並最終為此付出了數億元的投資者訴訟賠償;萬福生科的保薦團隊也被監管部門施以處罰,其中包括對薛榮年處以30萬元的罰款、撤銷從業資格的處罰。

值得一提的是,華林證券的董事長林立先生,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平安集團擔任監事之職,在此期間林立先生自2014年10月起擔任華林有限董事長,也即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間林立先生分別在華林證券和平安集團(平安證券的母公司)董事會中擔任著重要職務。

曾“挖角”平安的華林證券,與上交所首例債券違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