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超市巨頭敗走中國:沃爾瑪抱京東大腿,曝家樂福要賣給馬雲

財經天下(ID:cjtxzk)

1月18日,據法國媒體《回聲報》報道,家樂福正研究將其中國業務出售給歐尚和阿里巴巴。雖然這一消息很快就被家樂福否認,但關於家樂福要賣掉中國業務的傳聞,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此前,家樂福也有要剝離中國業務的消息傳出。

兩大超市巨頭敗走中國:沃爾瑪抱京東大腿,曝家樂福要賣給馬雲

1995年進入中國的家樂福,前10年內快速發展,2006年家樂福中國門店數量突破100家,成為大賣場的領先者。但它近幾年遇到了在中國最艱難的時刻。2014年,家樂福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落後於高鑫零售、沃爾瑪、華潤萬家、僅列第四位。2015年,家樂福在中國關店的新聞頻頻出現,這一年家樂福在中國關了18家店。

2016年、2017年,家樂福也並未扭轉頹勢。2016年,家樂福財報顯示,期內經調整淨利潤10.31億歐元,下跌7.4%。主要原因是法國本土和亞洲市場表現不佳。而2017年8月,家樂福曾發佈盈利預警,中國業務銷售額在2017年上半年同比下挫6.0%。

家樂福中國業績之所以下滑,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認為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家樂福的盈利模式存在弊端。一般來說,超市的綜合毛利指前臺毛利和後臺毛利。前臺毛利即賺取購銷差價,它的代表是沃爾瑪,其採取無進場費,和供應商溝通降低採購成本的方式賺取差價。後臺毛利則是向供應商收取費用,家樂福就是後臺毛利的代表。

在朱丹蓬看來,家樂福的這一模式擠壓了供應商的利潤,且商品價格較高,很容易受到衝擊。

一旦到了電商迅速發展和便利店遍地開花的時候,大賣場的日子也就不好過了。人們每週去大賣場囤貨的習慣,正被電商和便利店瓦解。

朱丹蓬認為,在這樣一個時代,線上線下一定要做到互相融合,同時商業模式也需要進行調整,適應中國主流消費群體的購買思維變化。

在他看來,家樂福在中國的諸多嘗試都稱不上成功。比如家樂福的便利店業務—Easy家樂福,開到現在不過30多家店,電商到現在也才覆蓋18個城市,這個速度根本跟不上中國電商和便利店的發展速度。因此,如果只靠實體店,家樂福中國業務出售是必然的結局,只是時間問題。

同樣的,其它超市也面臨著電商和便利店的衝擊。比如沃爾瑪,數據顯示,其2012年在華關閉了5家門店,2013年關閉15家,2014年關閉了25家,2016年關閉了13家。

兩大超市巨頭敗走中國:沃爾瑪抱京東大腿,曝家樂福要賣給馬雲

不過跟家樂福不同的是,沃爾瑪正重金佈局電商。

它先是全資收購1號店,不過這次聯姻並未達到沃爾瑪預期的效果,後來沃爾瑪用一號店置換京東股權,之後又增持了京東的股份至10.8%,與京東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沃爾瑪的電商業務。2016年10月,沃爾瑪又以5000萬美元投資新達達共建O2O物流渠道。

此外,沃爾瑪在美國本土,印度等市場同時佈局電商。在美國,沃爾瑪採取的是買買買模式。它先後收購了在線零售商Jet.com、服裝電商Shoebuy,以及戶外裝備零售商Moosejaw等。

去年年底,沃爾瑪宣佈改名,去掉了“Stores”,從“沃爾瑪百貨公司 (Wal-Mart Stores, Inc.)”變更為“沃爾瑪公司(Walmart Inc.)”。此舉被不少人解讀為,其正在弱化實體零售商的形象。

今年1月12日,沃爾瑪宣佈關閉63家美國山姆會員店,其中有不少門店將會轉變成為線上購物物流中心。也就是說,加碼線上成為沃爾瑪這幾年的重點。

不過在中國,沃爾瑪山姆會員店並沒有關店的消息,相反,山姆會員店在中國的經營狀況良好,沃爾瑪決定在中國繼續增開山姆會員店,從目前的19家門店,達到2020年的40家店。

在朱丹蓬看來,傳統大賣場的模式已經成為過去。和家樂福不同,山姆會員店之所以能夠保持發展,是因為它本身捆綁了很多會員,也就是說,會員制度給它帶來了流量。

此外,由於定位更高端,260元會員費的門檻,讓它的中國會員多為更注重品質的中高端群體,這符合很多中國消費者正在升級的消費理念。

在朱丹蓬看來,除了轉型線上,類似山姆會員店的模式會是傳統大賣場的轉型方向之一。另一個方向是,成為吃喝玩樂的購物綜合體,而不僅僅只是賣貨。只有這樣,大賣場才能夠煥發新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