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银行矛盾愈演愈烈,P2P网贷将何去何从

P2P网贷公司的出现,丰富了普通民众的金融需求,但是由于各种问题频繁出现,各种负面也渐渐显露。如今的P2P公司进入了“内忧外患”的行业“清洗”时期,每天都有平台或被查或倒闭,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好几千家这样的公司逐渐消失。

与银行矛盾愈演愈烈,P2P网贷将何去何从

某些稍有实力的平台依然在苦苦支撑,它们觉得只要熬过这个“寒冬”,活下来的必将会迎来“春天”的生机。它们相信大浪淘沙,剩者为王,这个愿望是美好的,然而或许现实会更加残酷些。

从诞生那天开始,P2P和银行就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关系。银行最为传统,也是最核心的两项业务——存款和贷款,P2P同时涉足,不仅夺走了客户,而且增加了银行的运营成本。尽管绝大多数银行都有“国资背景”,并不担心“关门大吉”这一问题,但是蛋糕被动了不少,日子自然也难过了许多。

P2P违规整理过程中,国家加强了对网贷平台资金管理要求,从必须第三方存管到必须有资管牌照的第三方存管,再到必须有资管牌照的银行存管。这一系列规范,将本来只是对立的P2P平台和银行变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与银行矛盾愈演愈烈,P2P网贷将何去何从

有人觉得,那这不是银行“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或许一开始银行也是这么觉得。其实非也,首先银行间也是有竞争的;其次资管业务对银行来说既是一笔手续费收入,又是免费揽储的渠道;再次P2P公司那么多,掌控的资金也不少,想要消灭这一对手貌似不可能。于是很多银行便纷纷敞开大门——欢迎P2P公司前来合作!

然而这样的“蜜月期”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P2P网贷行业越来越萧条,国家对银行存管监管越来越严格。银行慢慢发现,要承接这项本来“油水”就不多的资金存管业务,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太多,免费揽储的作用渐渐失去,已经到了得不偿失的边缘。更重要的,如果对接的网贷平台出现问题,银行不但需要承担资金监管责任,而且声誉会有所受损。于是,越来越多的银行选择退出资金存管业务。

与银行矛盾愈演愈烈,P2P网贷将何去何从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开展资管业务的银行还剩下63家,相比上1月份少了6家。在这63家银行中,有21家没有通过监管“白名单”测试,其中10家银行仅上线了一个平台,随时准备退出。就连合作平台最多的华兴银行,一个月内便减少了22家P2P网贷平台的合作,而且停止存管系统的更新,外界预测,这是准备退出存管业务的预兆。

越来越多的银行退出存管业务,P2P网贷平台寻求合作的成本肯定会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根据目前监管要求,银行存管是网贷平台合法化经营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这是绝对不能够规避的成本。

本来,遭遇“寒冬”的网贷,就面临这多重困境:理财端客户信任度急剧下降,资金来源难度飙升;贷款端客户资质严重下滑,逾期风险加大;催收端受到约束,手段有限,坏账越来越多;营销方式受到约束,打开市场方法不多。

现在,行业环境恶化再添“新愁”——因为资管立场选择问题,P2P网贷和银行的矛盾愈演愈烈,而且双方都有迫不得已、无可奈何又不可调节的理由。

与银行矛盾愈演愈烈,P2P网贷将何去何从

当可选择资管的银行寥寥无几,在没有替代品的条件下,P2P网贷平台将何去何从?那些断臂都不能求生的中小平台逐渐退去的时候,是否又形成了几家寡头独立行业的局面?是否又回归到最传统的银行业务中去,变成大财团的金融工具呢?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