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凉州手艺人的绝活,补锅和钉碗,相信90后见过的不多!

补锅和钉碗,是上世纪凉州手艺人的绝活。那时候,由于经济条件差,凉州的家家户户几乎都用的是砂锅子和粗泥烧制的碗碟,此类餐具由于质地粗糙,工艺低劣而不结实,就是打破了,凉州人还是舍不得丢弃,把破对头收拾起来,专等补锅钉碗的手艺人上门修理。

上世纪凉州手艺人的绝活,补锅和钉碗,相信90后见过的不多!

补锅匠肩挑一副担子,一头是风箱,一头是炉子和坩埚。补砂锅子时,首先生火化铁水,然后把要修补的砂锅子的裂缝和破损处有计划地打几个小洞。再让帮手把砂锅子把持稳当,他在“上把器”中倒入适量铁水并迅速地对准砂锅子上的小洞,在“上把器”向上推的同时,另一只手中的“摁把布”迅速地摁在从小洞中冒出的铁水上,这样一个生铁疤子便钉在了小洞上,一条裂缝多则四个生铁疤子,少则一个就把锅修补好了,最后在裂缝和破损处抹上“胶泥”,锅就不漏水了。人们把补锅者统称为“箍拢匠”,姓张的就称为“张箍拢”,姓赵的就称为“赵箍拢”。

上世纪凉州手艺人的绝活,补锅和钉碗,相信90后见过的不多!

钉碗匠,人们习惯性地统称为“钉碗佬”。钉碗佬也肩挑一副担子,担子内装着钉碗工具和材料、配件。他先把要钉的碗对好碴口,然后用细绳子捆绑固定后,将破碗夹在两膝间,把“金刚钻”缠绕在弓弦上,一手扶钻,一手拉弓,只听“咯吱—咯吱”一阵作响后,沿着碗的破损处钻出了相互对称的几双小眼眼,然后一手持小小的铁蚂蟥疤子,一手操小铁榔头,“咣—咣—咣”几下,把一个个小铁疤子钉入小眼眼中。最后去掉细绳,一只碗就钉好了。

上世纪凉州手艺人的绝活,补锅和钉碗,相信90后见过的不多!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砂锅子和粗泥碗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圈子,即使有人把细瓷餐具打破了,也是一扔了之。现在,上述绝活已经是人逝去、艺失传了。

上世纪凉州手艺人的绝活,补锅和钉碗,相信90后见过的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