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网络先行

AI这个词,许多人都不会陌生。

从计算到存储,似乎AI已经掌控了IT领域的方方面面……等等,似乎在网络层面上,AI部分始终是一个空白。当然,这并非意味着网络不需要AI。恰恰相反,无论是数据中心还是物联网亦或是现在流行的边缘计算,网络都是重中之重的核心,相应的也更需要AI的支持。

来自权威分析机构IDC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行业前15%的企业都将采用机器学习;到2023年,人工智能将取代50%的IT业务工作量”。另一份来自于华为自家的预测显示,到2025年,新增数据量将达到180ZB,95%的非结构化数据(语音/视频等)依赖AI处理,企业对AI的采用率将达到86%。

那么按照这些预测,未来AI将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各大厂商也在加紧AI领域的布局。不久前,我们曾介绍过华为在去年年底宣布成立了全新的“智能计算业务部”,最近华为更是推出了业内首款搭载高性能AI芯片的数据中心交换机——CloudEngine 16800。

AI时代,网络先行

要说华为最近一段时间,在AI领域的动作真不小。且不说刚刚提到的“智能计算业务部”,其实在去年10月的HC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就推出过自己的AI芯片,当时这款名为“昇腾”的芯片着实吸引了不少行业目光。而如今,这款面向AI时代的数据中心交换机CloudEngine 16800,再一次创造了业界的新纪录;更重要的是对于客户来说,也刚好解决了业务的痛点。

“传统以太网千分之一的丢包率,将导致数据中心的AI算力只能发挥50%;同时,随着数据量的激增,现有100GE为主的数据中心网络已无法支撑数据洪水的挑战;另外,随着数据中心服务器规模的增加,以及计算网络、存储网络和数据网络三网融合,传统人工运维手段已难以为继,亟需引入创新的技术提升智能化运维的能力。”在谈到客户痛点的时候,华为交换机与企业网关产品线总裁钟开生如是说。

说到底,如今数据中心的网络交换机已经难以应对大数据环境下AI的需求,无论是丢包率导致的AI性能降低,还是100GE网络的带宽,甚至包括在数据中心管理和运维方面的诸多人为因素,都在为AI时代“拖后腿”。技术不行、带宽太低、运维压力大……这三点,成为了数据中心交换机迭代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是因为丢包导致对AI的支持不够,另一方面是没有AI导致人工运维的难度大大提升,似乎看起来,这是一对悖论。如何能够在保证AI支持的同时,尽可能提升AI的能力呢?对于这个问题,华为CloudEngine 16800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AI时代,网络先行

“CloudEngine 16800具备三大优势“,钟开生在采访中表示,“业界首款内嵌AI芯片数据中心交换机,100%发挥AI算力; 业界最高密度单槽位48 x400GE,满足AI时代5倍流量增长需求; 使能自动驾驶网络,秒级故障识别、分钟级故障自动定位”。正是得益于这三大特性,使得CloudEngine 16800成为了华为、也是业界第一款面向AI的数据中心交换机。

AI时代,网络先行

首先,对于AI的支撑技术上,CloudEngine16800具备了华为独创的iLossLess智能无损交换算法,实现流量模型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在零丢包基础上获得更低时延和更高吞吐的网络性能,克服传统以太网丢包导致的算力损失,将AI数据算力从50%提升到100%,数据存储IOPS(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性能提升30%。

AI时代,网络先行

而针对带宽问题,华为CloudEngine 16800更是提出了48 x 400GE的解决方案,这也是目前业内领先的交换机规格。为此,华为全面升级了硬件交换平台,在正交架构基础上,突破超高速信号传输、超强散热、高效供电等多项技术难题,使得单槽位可提供业界最高密度48端口400GE线卡,单机提供业界最大的768端口400GE交换容量,交换能力高达业界平均的5倍,满足AI时代流量倍增需求。

最后,在人工运维与AI运维的选择上,华为自然是站在了AI运维一边。在最新推出的CloudEngine 16800交换机中,内置了强大的AI芯片,可大幅度提升“网络边缘”即设备级的智能化水平,交换机具备本地推理和实时快速决策的能力,结合集中的FabricInsight网络分析器,可实现秒级故障识别和分钟级故障自动定位,使能自动驾驶网络加速到来;同时,基于分布式的AI运维架构,可大幅提升运维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部署性。

上述三点理由,成为了华为CloudEngine 16800交换机区别于传统交换机存在的最大特性,也是华为为什么将其称之为AI交换机的原因。当然,在这些行业性的突破背后,是华为多年来在技术领域的深耕,是华为对于客户需求和痛点的深入分析,也是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最佳体现。

AI时代,网络先行

“2017年华为研发费用高达897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的14.9%。我们持续坚持每年将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投入。持续的研发投入也得到市场的认可,在企业业务领域,全球财富500强中已经有211家企业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在运营商业务领域,全球Top50的运营商中有45家都与华为建立合作关系。而在数据中心领域,”在提到这些数字的时候,钟开生可谓是如数家珍,脸上也洋溢着对于华为品牌的深度认同和技术的极度自信。

其实,以网络起家的华为在交换机领域的成就远不止如此。从2013年到2018年,全球数据中心交换机厂商中,华为以82%的复合增长率连续六年增速全球第一,5年间全球市场份额排名从第9跃升至第3。而在过去3年中,华为在国内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收入一直居于首位,市场份额达到了39%,目前已有6000+企业客户。

钟开生更是从交换机产业十余年的技术变化来看待AI的发展问题。“企业数据中心网络走过虚拟化时代,云时代,正在迈入AI时代。在虚拟化时代,通过虚拟化技术来实现资源池化共享,提升资源利用率,比如服务器利用率由20%提升到60%。这个阶段的交换机需要支持网络虚拟化技术,比如TRILL等。云时代,通过SDN实现云化服务,优化了发放效率,可以实现业务分钟级部署,业务智能运维。这个阶段的交换机需要支持VxLAN 、Telemetry等技术”,钟开生分析道。

当然在能源日益被大众所关注的今天,未来AI时代不仅仅需要智能的设备,也更需要节能的设备。钟开生在分析中特别提到了能耗的问题——我们今天发布的的CloudEngine 16800,突破了高效供电、超强散热等多项技术难题,实现平均每bit数据的功耗降低50%,达到0.13W/G,1台CloudEngine 16800每年可以节省32万度电,减少碳排放259余吨,帮助客户大幅降低成本。

正如华为网络产品线总裁胡克文在主题演讲中所提到的那样:“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正加速到来,数据中心正成为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华为率先将AI技术引入数据中心交换机,引领数据中心网络从云时代迈入AI时代。”

从计算到网络,华为AI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