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時代,聯想讓因材施教成為可能

“鈴…………”

伴隨著上課鈴聲的響起,小明風風火火的跑進教室,氣喘吁吁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可惡的堵車”,小明想。不過來不及考慮太多,語文老師已經出現在了教室門口。小明定了定神,拿起課桌上的Pad,開始進入聽課狀態。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联想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拿著Pad一會兒看看老師推送的內容,一會兒參與課堂互動,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不過上學時走得匆忙,小明忘記了下一節課的教室在哪裡。他來到了位於教室門口的智慧班牌附近,直接刷臉就拿到了當天的自己課程的全部信息,“原來是化學實驗課”。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化學課總是伴隨著刺鼻的氣味和伴有危險性質的實驗,但是更多時候為了看清老師的實驗操作,大家又不得不在近距離觀察老師的一舉一動。那小小的一根根試管,也讓實驗課的難度增加了不少。不過在小明的學校,早就採用了互動投屏的設備,可以將老師的一步步操作儘可能放大,讓教室中的每一位學生看到,包括最後一排。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联想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除了化學課之外,下午的陶藝課同樣是一門操作實踐課,那些髒兮兮的泥土一不小心就蹭在衣服上,“怕是回家又要挨老媽的打了”,小明想。不過這次上課他卻發現,教室裡別說陶泥,連做陶藝的雲臺都沒有。相反,每個學生的座位上都有一臺VR眼鏡,帶上這個眼鏡不但能夠跟隨老師的步驟進行陶藝製作,還能跟現場的其他同學互動,真是又好玩又長知識。

下一節課,是計算機課……

離開校園10多年,再次聽到上面小明的故事,我甚至不敢相信,許多人恐怕也像我一樣。因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中學生還是懵懂無知的少年,“按照學校的要求上課就行了”,而“選修課”、“必修課”的概念還存在於大學階段。但其實,隨著新高考改革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學校都走上了“選課”的道路,傳統高中的文理分科正在逐步消失。

這勢必也對傳統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以往的黑板粉筆、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正在進行快速的轉變,無論是更為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方式還是更側重於互動的師生課堂模式,都代表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正如我們剛剛在小明的故事中介紹的那樣,智能化、信息化的設備對於老師還是學生,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好處。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联想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就比如我們剛剛介紹的語文課。傳統意義上,語文課無非就是講課文、背課文、遣詞造句等等內容,這其中往往是老師單方面的說教,學生被動的接受,缺乏互動的過程,與教育行業倡導的“教學相長”更是不搭界。但是在採用了信息化的教學方式之後,老師可以將課堂重點分發到每個學生的Pad設備上,學生通過操作進行反饋,也便於老師及時瞭解學生的動態,瞭解知識點的覆蓋程度。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也是教育信息化2.0帶來的好處。

再比如我們提到的陶藝課,恰恰是新IT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全新體現。VR技術的大膽採用,能夠讓課程體驗變得更為生動,也讓學生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理解、觀察和看待事物。學生無需再受到教室牆壁的束縛,老師們也不用再被傳統的課程計劃所約束,這更符合素質教育的本質。

那麼可能有人要問了,是不是隻有名校才能夠有這樣的教育條件,是不是未來每個孩子都能夠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資格?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為了這一天的早日到來,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包括許多與教育相關的IT從業者也在不斷努力著,爭取用更先進的IT技術、更完善的解決方案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在這其中,就不能不提到一個響亮的名字——聯想。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联想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作為中國IT發展的驕傲,聯想在過去的30多年裡一直深耕教育行業,如今在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學裡,隨處可以聯想的電腦、教育平臺與解決方案。通過多年來對教育行業的洞察和服務,聯想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資源,至今已經擁有包括教育雲數據中心、教育大數據平臺、智慧課堂、電子教室等多種方案。這些方案已經服務於全國數百家學校,幫助上萬名老師解決了信息化教學的問題,也形成了眾多的案例。

“我們要建成一個互聯網+教育的大平臺,所以我認為國家從教育信息化1.0時代邁入到2.0的時代,根本的思路應該是從通到用,如何把我們過去的投資,和買到的設備進一步用好。這是我們下一個階段共同所努力的重點方向”。說這話的,是聯想集團中國區商用業務教育行業總監趙博。

今年4月,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旨在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其中,“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是《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重要目標之一,合理運用信息化教學工具也成為了老師們必須掌握的技能。

在這次大會上,聯想也宣佈了自家在教育行業的戰略構想——“聯想智慧教育解決方案全景圖”,涵蓋“教學、教務、教研”的智能化場景創新,實現了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模式的變革。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联想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聯想智慧教育解決方案全景圖

一直以來,聯想都特別看重科技在推動社會發展特別是教育行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和力量,為此聯想也特別提出在了智能化時代中改變社會的三大要素——數據、計算力和算法。而在趙博看來,教育信息化的本質就是把信息化過程當中的這些技術、產品、方案應用到傳統的教育教學環境當中,把傳統的教育教學環境當中不可量化的服務環節用數據採集,服務於智能算法,同時反饋給教育,服務於教育,提升教育教學環境中的效率,實現個性化教學和精準化教學的目標。

還是小明的例子。在傳統教學中,小明在校的成績或者表現好壞,除了部分側面依靠考試分數來體現,更多的時候來源於老師的個人印象,但是我們都知道老師的印象對於學生來說有多大的影響力,以這樣主觀的感受來評判學生的優劣,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但是在教育信息化之後,學生的表現就可以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學生的課堂表現,可以通過與老師的互動反饋來體現,這些反饋的結果都會被系統記錄下來並進行分析;而每次測試成績,也同樣進入每個學生個人的信息庫當中。與此同時,學生上課的喜好都可以作為數據存儲下來,系統也會根據上述數據對學生本身進行智能化的分析和針對性的訓練,相對於傳統的教育來說更能夠實現四個字——因材施教。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联想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我們的智慧教育解決方案種類繁多,應用教研、教務和教學三個核心場景中,同時服務於底層平臺的建設,包括智慧校園的管理平臺和智慧課堂的資源平臺,這就是我們全景圖”,趙博表示。同時,他特別強調“應用+平臺+終端”的整體解決方案。

聯想IDV雲教室解決方案:基於IDV虛擬化技術面向日常教學的專業雲教室虛擬化解決方案,實現教學環境快速部署,可滿足教學準備、教學實施、個性化教學和系統安全維護等需求;

聯想智慧課堂解決方案:基於雲資源與智能終端,對接精準教學資源,讓教與學數據流全匯合,以互動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實現多屏互動、多人互動、分組學習和實時反饋;

聯想常態錄播解決方案:將普通教室升級為錄播教室,對接學校現有錄播和網絡視頻設備,全方位分析學生面部微表情,同時擁有海量的併發能力;

聯想智慧班牌解決方案:集學生打卡考勤、班級文化展示、課程信息展示、校園信息發佈、拓展課堂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智慧班牌解決方案,可實現對課前、課中、課後整個教學週期的管理;

聯想互動投屏解決方案:與既有網絡或顯示設備直接融合,通過多樣化投屏模式,優化不同教育場景應用,實現多元立體化互動教學的解決方案;

聯想互動大屏解決方案:集高清顯示、紅外/電容觸控、窄邊結構外觀、無線傳屏、OPS工控電腦主機、智能白板為一體,提升教學互動性及多功能資源共享,可用於遠程教學;

聯想VR教室解決方案:基於聯想Mirage SOLO VR、Pad等智能設備,搭配豐富教學內容的VR教室整體解決方案,擁有多門類全景探究課程;

聯想英語聽說解決方案:基於語音識別技術的SaaS平臺,由教師端、學生端、考務端和管理平臺構成的英語聽說整體解決方案,為學校提供定製題庫服務;

毫無疑問,這些解決方案的出現展示了聯想在智慧教育各個應用階段和各個細分領域的強大實力,也證明了聯想有豐富的經驗和全方位的能力解決教育環境中遇到的任何數字化問題。

“我們要為老師、為學生、為各級教育的管理者創造價值,提高效率,而不是替代任何一個環境和任何一個角色”,趙博說。

後記:說起教育的話題,每個家庭都感同身受。每個人都經過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習,也都對校園生活記憶猶新。如今的教育改革,不僅僅是向我當年經過的那樣“減負”,只是從形式上較少作業或者課外班,更多的測試從教育的本質上,從素質教育的層面實現變革。

這也是我們看到為什麼新高考受到如此重視,為什麼現在的教育從單一的電腦變成了平板、投影乃至於VR的全方位演示。正如趙博說的,這一切的變化都是手段,都是為了幫助老師更好的教學、學生更好的學習,進而幫助教育過程中的每個人成長、實現自身的價值。

我很欣喜的看到,2000多年前孔子所倡導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等許多理念,正在一步一步的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