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橫掃北方,兩天拿下京城,但李自成為何還是以敗亡為結局?

|數月橫掃北方,兩天拿下京城,但李自成為啥還是敗亡結局?

縱觀王朝無數,似乎更替已經成了無法避免的輪迴,而在這種更替下我們同樣見證了什麼是盛,什麼又是衰。無數王朝,從伊始時的富強,到後來的壯大,但到最後卻又不可避免的變成隕落。而這種輪迴也造就了歷史的多樣,和豐富性。也是這樣的輪迴,也讓我們看到了眾多王朝更替的方式與原因。

似乎更替無法避免,但是我們也見識了幾個主流的更替方式。起義必定位於首位,更替方式雖說諸多,但主流依舊為起義。當哪個政權機器在運行上出現弱化時,那麼政權內的組成“零件”自然破舊,起義一般由此情景下進行。而縱觀無數起義,我們見到了成功,諸如劉邦再到朱元璋;但我們也見識到了不少失敗,諸如黃巢再到張獻忠。

成功的起義或許我們已經瞭然於心了,畢竟成功後就是迎來王朝,所以不會陌生。但是假使是失敗呢?我們會不會尋思因何而敗?今天看的同樣是農民為主流,同樣是起義,同樣的聲勢浩蕩,但是卻是失敗,我們看看這起義的破產到底為何。

數月橫掃北方,兩天拿下京城,但李自成為何還是以敗亡為結局?

來到崇禎帝時期,當時的一個政權突然興起,名為“大順”,而他的領導者我們也極其熟悉了,即李自成。此時這個政權的建立地是西安,而後李開始了征戰,而最終目標就是北京。按理看,哪怕直接赴北京也是極其漫長了,但偏偏這樣的邊走邊打,還數月就到了京城。隨後,北京被圍。

數月橫掃北方,兩天拿下京城,但李自成為何還是以敗亡為結局?

再看京城,由於都城的緣故,所以在防禦方面絕對是完美的。無數攻打京城的先例也印證了此地的防禦水平,但偏偏這樣的固若金湯,卻只在兩天就破了,而後活了數百年的明也終於是“嚥氣了”。三個月,從政權建立地再到舊政權的都城,甚至半個北方,都順著李自成,或許此時用“民心所向”真的是不過分。

數月橫掃北方,兩天拿下京城,但李自成為何還是以敗亡為結局?

由於農民性質,所以這個政權的支持程度可想而知。但也由於農民性質,所以對於士紳而言他是絕對的賊。但是這種觀念在孫傳庭被其所破後而改變,因為有一定家底的人都知道,此時的這支賊軍或許真的就會成為未來的替代者。所以他們也由反對變為了加入,而後李自成可以說是“滿面春風”了。

數月橫掃北方,兩天拿下京城,但李自成為何還是以敗亡為結局?

此時的形勢確實於李而言是大好的,畢竟所有階層都承認了他是替代者的事實,但是此時的一個錯誤只要發生了,同樣那就是致命的,即使致命,但偏偏還是發生了。我們知道他由於農民性質,所以瞭解此類人群固有的疾苦,由此才會施恩。但殊不知施恩是建立於士紳痛苦之上,因為需要糧餉,所以目標也只能是士紳了。

數月橫掃北方,兩天拿下京城,但李自成為何還是以敗亡為結局?

雖然無數舊臣與士紳此時已然成了其擁護者,但是對他們的“納稅”還是要繼續。於是舊臣們面臨新的痛苦,就是需要拿出家底,來切實支持這個“闖王”。但多數舊臣與士紳顯然想留有部分家當的,於是各種逼供甚至明搶就這樣進行了。而京城內,士紳如此,所有商戶富人,甚至最後到百姓最後都要拿出“誠意”。

數月橫掃北方,兩天拿下京城,但李自成為何還是以敗亡為結局?

農民性質的他可能不知道,如果想要政權穩,那麼完整的官僚系統是不能少的。由此他所必須做的,就是要用舊臣與士紳,只有如此政權才能更像政權。但是前面他的做法就印證了,他對於官僚系統的態度,在只有起義軍,而沒有官僚系統的情況下,他自然只有覆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