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三國之被冤枉的魏延

三國時期劉備自立漢中王后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一切正朝著諸葛亮的預期在發展,然而關羽大意丟了荊州,使得交通要道被東吳佔領,接著劉備攻打吳國卻被火燒連營,不久病逝於白帝城,這時候蜀國大將已經是鳳毛麟角,開國大將也只剩下趙雲,馬超,魏延,蜀國岌岌可危,能指望的上的大將也只是魏延,然而就是這樣以為本該指望的將領卻以造反的名義被殺死,魏延真的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嗎?說起來魏延還真有點冤。

揭秘三國之被冤枉的魏延

魏延,字文長

劉備佔據荊州,準備入川,命令關羽攻打長沙,關羽攻下長沙後有兩位將領投靠了劉備,一個是與關羽正面交鋒的黃忠,另一個就是魏延。諸葛亮看到魏延後立刻命令把魏延推出斬首,理由竟然是魏延腦後有反骨,日久必反,這樣的奇葩理由無疑讓人哭笑不得。諸葛亮的原話是:食器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據其地而獻其城,是不義氣也。我們看一下當時的情形,魏延是為了救要被韓玄處死的黃忠才殺了他,而我們站在魏延的角度來看,劉備這樣的主公比昏庸的韓玄好多少倍,因此投靠也是正常的舉動。實際上縱觀全局,魏延也就反了這一次,就是反到了劉備陣營,找不出了別的造反的跡象。也許這只是一個想要投靠明主的舉動,就像當年趙雲從公孫瓚投靠劉備一樣。

揭秘三國之被冤枉的魏延

然而後期諸葛亮北伐,魏延總是希望能自己帶一撥兵,諸葛亮帶一撥兵,而且像諸葛亮獻出了子午谷奇謀,而這些都被諸葛亮拒絕了,諸葛亮和魏延的關係就是上級和下級,下級公開獻策,肯定會讓上級感到自己的權威收到了挑戰,而諸葛亮從來沒有接受魏延的意見。這才讓兩人之間有了隔閡,魏延感覺得不到重用,但是也沒有公然造反,只是嘆氣。後來諸葛亮死了,魏延心想諸葛亮死了我是最高指揮了,我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繼續北伐。我們想這也是正常思維,如果你是魏延,你應該也會這樣吧,繼承大業,完成先帝遺願。然而諸葛亮卻讓隊伍班師回朝,這時候魏延不幹了,說道:丞相去世了還有我,豈可因丞相之死壞了北伐大業。換做誰也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吧,而這樣撤退更會讓人感到憋屈。而魏延的做法卻欠妥,燒燬了回蜀中的唯一的棧橋,這就讓別人覺得他是在造反,而實際上魏延是希望可以繼續北伐的。從這個角度來講魏延是不是有點冤呢。人都是有性格的弱點的,而魏延也是出於建功心切而忽視了自己的行為,非常可惜!

揭秘三國之被冤枉的魏延

影視劇中的魏延

如果蜀中團結能使魏延繼續北伐,結果又是怎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