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相亲能见世面,但没法脱单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成年人口(20-59周岁)已经突破2个亿,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的全部人口。

这让我想起微博上的一个故事,一位女子,一个月相亲50多次,平均起来,每天差不多两次,很迫切想要结婚,想要脱单。

婚姻大事,几乎是将步入中年的后青年们的心中第一大事;

这事,不但你自己急。父母急,亲戚急,甚至连政府商家电视台都替你急,纵观世界,应该也找不到第二家有如此奇观。

如此,婚姻这玩意就洐生出更多有趣的玩意,其中之一就是相亲。

要是有一个“人类行为奇葩排行榜”,那中国式相亲,肯定能排入前三;

而我查阅资料,听故事的发现时,相亲,很难脱单,归根结底,为了结婚而结婚,婚姻破裂的几率,更大。

但相亲能见世面。很多参与相亲的,就是奇葩,相亲局里那些奇人奇事集合起来,简直就是个快乐喷泉,激情不退,惊喜不断。

2014年的时候,浙江民生休闲频道,有个节目,叫《相亲才会赢》。

看节目名字大家就可以明白,这节目的导演是多么品味非凡,来参加节目的嘉宾自然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上场就是一位一开口就要嫁千万富翁的。


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相亲能见世面,但没法脱单

男嘉宾自然也不遑多让,都是海归高富帅,比如这位:


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相亲能见世面,但没法脱单

自然这位自称继承家红酒生意的精英男士,关于红酒的知识,一概不知。

对此他的解析是:在国外呆久了中文不好了。

后来《中国式相亲》凭借着“手脚冰凉的女生不能要”、“漂亮的脸蛋生不出大米”,成为了相亲节目届的奇葩说, 加上为了节目效果不断扩大家庭矛盾、年代矛盾,以及嘉宾造假、相亲舞台成为了一场表演大秀。

中国的相亲节目,最终论为娱乐综艺节目,专职负责搞笑。


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相亲能见世面,但没法脱单

节目不行,那现实世界的相亲呢?更搞笑。

在知乎上,一个“你相亲遇到过什么奇葩”的问题,累积了2300个回答,其中有一个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经历:

该答主(男)在相亲的时候碰巧帮忙修理了一下女方的电瓶车,又因为天气太热途中一度脱掉上衣。后来有一天,相亲的女孩子突然问他:

“你对特殊性癖好持什么态度?”

答主,一惊,稍作思考后回答:“在遵守我国法律、尽量遵守我国道德的前提下,男女二人,在自愿的环境中,做一些促进自己性欲增进自己性体验的行为,我不反对。”

女方:“哦,可能我们家比较保守传统吧,但我还是无法接受你私底下穿女人的奶罩。”

答主:

“???”

女方:“你帮我修车脱衣服,我看见你背后奶罩的印子了。”

说罢,就拉黑了答主。

答主久久不能释怀,直到很久以后,他才找到了答案:


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相亲能见世面,但没法脱单

一言不合就拉黑,一顿晚饭吃掉对方数千,穿着拖鞋背心见面,带着爹娘见面,相亲局里的奇观,只是你想象不到,没有你遇不到的。

03

当然,一般人的相亲经历,不见得每个都那么传奇,最常见的,就是大家都眼光奇高而已。

就譬如开头那位非富豪不嫁的女子,自认颜值比起各路明星只有过之而无不及,看不起男嘉宾的区区大学学历,认为自己的儿子未来必须是要考入美国西点军校的精英。


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相亲能见世面,但没法脱单

她的样貌是否那么靓丽看馆自行判断,但她可能不知道西点军校,并不招收非美国国籍考生(同盟国除外),为了考入西点军校,你还要得到美国参议员级别以上的官员推荐。

这不是飞上枝头变凤凰,这是要飞上月球变嫦娥。

一些参加相亲的人和其父母,总是有种谜一样的自信,但实际上这些人都缺乏了一个简单的逻辑:优秀的人,择偶范围很广,完全不需要在相亲会找对象;比较有个性的,不太愿意结婚的,被事业和学业耽误了的,这些人也看不上一般的相亲局;

所以剩下来的多数相亲局,本来就是个供菜鸟互啄的地方,而很多人还偏偏在这样一个地方,找一个自己根本触及不到的人。


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相亲能见世面,但没法脱单

关于寻找理想伴侣,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Dan Ariely,曾经做过一个很有名的实验。

实验人员找来100位大学生。男女各半。然后制作了100张卡片,卡片上写了从1到100总共一百个数字。

单数的50张卡片给男生,双数的50张卡片给女生,工作人员将编号贴在学生背后,让学生自己只能看见别人的编号;大家可以说话交流,但不能把对方的编号告诉对方。

游戏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人都找一个异性配对,而两人加起来的数字越大,所得到的奖金就越高 (奖金金额为编号总和的10倍)。

实验最后的结果,多数人选择的伴侣,都和自己的数字非常接近。

原因很简单,开始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的数字,所以必然先去观察别人,很快,数字大的男女,比如99号男和100号女,身边就围了一堆人,说服他们要和自己组队。


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相亲能见世面,但没法脱单

虽然当时人看不到自己的数字,但是高分者从身边的人数和多数人的眼神中,就可以得知道自己是大数字组,这些人自然倾向于选择同样大数字的伴侣,而那些小数字的人往往就无人问津,最后抱团取暖——虽然奖金只有那么一点,总比没有好。

这就导致实验结束后,结成伴侣的那女,往往背后的数字都非常接近——60分的男性,伴侣一般是55-65之间的女性,两人数字相差超过20的情况非常罕见;

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总会倾向寻找和自己水平相近的同伴,就像在游戏里,即使本人不知道自己的确切的分数,环境也会驱使他们向分数接近的人靠近。

意思就是大部分人,最终都会和自己差不多条件的人走到一起。


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相亲能见世面,但没法脱单

而中国式相亲局呢?正好相反,不仅大家都在找一个触及不到的人,连你爹妈都怂恿你这么做,美名曰:有追求;

什么是有追求呢?北京户口对博士学历,年薪二十万对25岁以下?不不不,太naive;中国式相亲就像市场买菜一样,大家都尽量把手上的菜卖高价,如果遇到个凯子一万块买了一棵菜,那么这个卖菜人就相当有追求了,至于这颗菜为什么能卖这么贵,who cares?

中国式相亲,就是一场买卖,有谎言,有炫耀,有心机,有心怀鬼胎,唯独没有爱情。

没有爱情也算了,这有时候连个及格的买卖都算不上,毕竟买卖也要讲基本法,欺骗顾客的,父母催买卖的,出场作秀的,与其说这是买卖,不如说是一场缓解婚姻焦虑的舞台剧。


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相亲能见世面,但没法脱单

有人说,相亲就是介绍对象,朋友介绍的叫恋爱,父母介绍的叫相亲,如此而已,不必排斥。

的确,自由恋爱没有什么好抵制的,但中国式相亲,往往和自由恋爱没有什么关系。相亲和中国式相亲,是两个东西。

中国式相亲,伴随着的是中国式焦虑,单身者身上的焦虑,是未婚=被社会抛弃的焦虑,这种焦虑,让那些没学懂怎么和人相处的人,走上相亲局自吹自擂——恋爱谈不好,他直接结婚;一堵墙我爬不过,爬个更高的,我厉害不厉害?


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相亲能见世面,但没法脱单

父母的焦虑会更好理解了,传宗接代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一些人生本来就不怎么精彩的父母怎么安乐?

虚度半生,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传宗接代了,空虚感可以从孩子成家身上得到弥补,对于这样的父母,孩子不成家,就是要他们命,所以得催!得带去相亲!要求越高越好,这样才体现出自己作品的珍贵。

有朋友把父母经常不管儿子,偶然出来管孩子就往死里管的教育,叫“诈尸式教育”;那我们某些父母这种一直压抑孩子天性,从小到大禁止恋爱,一到适婚年龄就死命催婚的,就叫“诈尸式催婚”

中国式相亲+诈尸式催婚,两部大戏共聚一堂,你就告诉我,这戏,好看不好看?


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相亲能见世面,但没法脱单

作家连岳曾经说过一句话: 要么就不要成家,成了家就一定要温暖, 要好好经营;

但这片土地横行的中国式相亲,诈尸式催婚,到底会凑出一个怎样的家庭,让人十分好奇。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大陆离婚数量急增,几乎每三对结婚的夫妇里就会有一对离婚,这个事情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

就是现代人的婚姻里就没有多少爱情,有的只是婚前的伪装和被迫,婚种的妥协和无奈,一副“上了贼船我看你怎么下“的态度,这样的婚姻能美满,才是见了鬼了。

说到底,恋爱对象是相亲来的,咖啡厅偶遇的,还是街边捡回来的充话费送的,并不重要,重要的你真的喜欢,两个人真的适合。

但这种中国式相亲,诈尸式催婚,把人乱凑到一起,给一顿洗脑,这样的婚恋,你真敢要?

所以在这个地方,拒相亲,保平安;拒相亲,留智商;信媒人,不如信上帝。


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相亲能见世面,但没法脱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