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聊攝像機,聊點兒啥好呢?

話說影視節目相關群中活躍度最的就是設備群,無論是NX100群,還是單反群。。。。。都很火爆。

而一個群即使不叫器材群,但火爆!那麼看下群裡討論的內容,肯定也是攝像機,單反、單電、穩定器。。。。。

而且除了器材,其他話題基本沒人討論。

也就是說影視製作群談的基本上全是器材!

當然實際情況是攝像機也好,搖臂也好,穩定器也好,只是拍節目的一個工具,為啥到了群裡就成了唯一的談資呢?

很多朋友對於這件事兒很不解?

不聊攝像機,聊點兒啥好呢?

話說這位朋友問的真心到位,為啥不能討論點兒技術內容呢?

確切的說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器材”就是技術?

不少朋友確實認為“攝像機”就是技術,研究攝像機參數就是在探討“攝像技術”。

而且討論的攝像機檔次越高,技術就越高。

討論數字電影攝像機的就比討論單反、單電的牛X!

而討論錄製RAW格式攝像機,就要比討論直出的水平高。

看起來有些好笑?問題在於這是真的。

。。。。。

至於做節目,攝像機檔次高,自然節目質量高。

也就是說有臺牛X的攝像機,就是大佬,就能拍出牛X的節目了。。。。。

所以摸過8KVV的就比耍小武器的要牛X,而用BMD最好是低調做人。

。。。。。

不是開玩笑,這是真的,起碼人家是認真的。

為啥呢?用一句套話“拿起攝像機的未必是攝像師”,有很多人是拿攝像機但不拍節目的。

例如發燒友,就是喜歡攝像機,喜歡RAW格式,討論設備真心正常。

其實發燒友還好,畢竟討論的還是實際情況,碰到啥說啥。

更糟糕的是參數黨。。。。。主要是一些“小朋友”,他們認為自己創意能力超強,肯定是要做導演、做攝影指導出人頭地的。

現在阻礙他們崛起的只是攝像機不夠好,一旦有一臺好攝像機就立馬成功。

所以孜孜不倦的討論各種參數。

RAW。。。。。LOG。。。。。全域快門。。。。比廠家還認真、苛刻的去探討各個參數。狠一點兒的甚至還要研究下為啥會這樣。

。。。。。

無論發燒友還是參數黨,都已經把追求參數當成了一種信仰。。。。或者事業更合適,因為在參數這個圈子裡他能找到尊重,“大神”兩個字不是白叫的。

而很現實的問題就是,他們的時間都很富裕,能長期爬在群裡,論壇上。

精研參數,時間充足,這讓他們在設備方面基本能懟掉任何人。。。。。

明明談設備,能封神。。。。。你不讓他們談設備可能嗎?不現實!

而且只要他們有控制權,那麼也就不讓你談別的了。

什麼“做節目”,“選題”、”文案“、”腳本“。。。。。都談不成。

因為在那些領域,他們沒優勢,沒有絕對權威,聽著刺耳。

。。。。。

有朋友說了,這些參數黨太差意思了。。。。。

這麼說也不合適,這件事兒沒有誰對誰錯。

只能說你進錯群了!

你想討論做節目,因為你是職業工作者;

人家談攝像機參數興奮,因為哪樣讓他很適宜舒服,談到天邊兒也是”人家樂意“這四個大字。

古人說的好”有錢難買我樂意“。。。。。誠不我欺也!

不聊攝像機,聊點兒啥好呢?

所以也不用佈道,說啥”談參數不能賺錢。。。。。“,這就屬於”雞同鴨講“了。

人家不需要靠這個賺錢。

至於以後,有句更老的話”誰倒黴誰自己知道“。

所以也犯不上提醒誰,空惹人煩你。。。。。

如果你進的是這種“影視器材娛樂群“,那麼只談設備,不討論技術純屬於正常。

二、攝像器材使用就是技術

實際上”拍片兒“這幾個字太複雜。。。。。拍電影是拍片兒,拍會議活動也是拍片兒,而婚禮跟拍同樣是拍片兒。

而節目類型不同,需要的拍攝技術也就不一樣了。

對於會議活動拍攝,直播。。。。。不需要攝像師設計鏡頭,研究運動,把內容拍下來就行了。

所以對於這種記錄類拍攝,攝像機、三腳架、切換臺。。。。。這些器材的使用就是技術。

例如討論直播技術,話題就會是NX100沒有SDI接口,所以不合適;而Z150有接口直播就很合適。。。。。

然後就會討論UX90跟NX100咋樣,咋樣。。。。

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技術,直接影響到拍攝成本,效果,利潤。

而對於婚慶跟拍,也是一樣的道理。

流程全拍,內容都要,畫面要美。。。。。這樣攝像師的重點就是穩定的抓下來,畫質就得交給攝像機了。

所以也得討論”佳能單反“跟”索尼微單“比,哪個畫質更好,哪個跟焦更靠譜。

當然你可以說這種節目模式太差了,賺不了多少錢。

但必須承認,如果一定要跟拍,就得討論這些。

你說蒙太奇,表現型蒙太奇。。。。。沒人聽的懂,也不會有人回覆。很明顯不能愉快的聊天了。

三、想談,無從下嘴

當然對於從事專題片、宣傳片、微電影的朋友來說,按理說技術方面就太有的聊了。

首先可以聊下接活兒,然後還有文案、劇本、腳本兒、拍攝、後期剪輯。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這幾個話題基本談不起來。

1、基礎問題很要命

很多朋友認為片子做的好不好,要看自己的創意能力。。。。但不知道你想過一件事兒沒有,如果你職業做小專題,那麼一個月做他3、4個很正常。

如果每部片子都要殫精竭率的去創意,那麼一個月下來得死幾個腦細胞。。。。。你耗的起嗎?

實際上節目製作有明確的標準、流程,無論微電影、專題片、宣傳片都這樣。。。。。

簡單舉個例子。。。。。談客戶吧,很多人認為這靠嘴,能說就行。

問題在於客戶真這麼淺薄嗎?幾句好話就暈頭了,把活兒給你?

人家做節目是有明確目得的,不是出來消費逗貧玩兒的。

最後是靠嘴談成的,但為了這一談得準備好幾天的資料,熬幾宿。。。。。

這部分下的功夫通常比拍攝,後期剪輯還要大。

有朋友問了,這算技術嗎?

當然算!這其實屬於編導科目的”選題技術“。。。。。

但問題在於懂選題的人真心不多,於是這個話題成了一言堂,沒得聊了。

不聊攝像機,聊點兒啥好呢?

有的朋友說了,這問題太高深了。。。。。但問題在於這真心不是高深的知識,而屬於基礎知識。

郝老師幾乎在每篇文章中都勸大家掌握基礎知識,於是不少朋友說了,我有基礎,老師就別費心了,教教沒基礎的吧。

也有不少朋友說,以前入門的時候看郝老師的文章,學了不少基礎。

這裡先謝謝這些念舊的朋友,這麼久還記得這事兒。

但很抱歉的說,這些攝像機選型,參數,使用。。。。。其實真心不是基礎知識,而是必備知識。

真正的基礎是崗位基本知識、鏡頭語言。。。。。

例如上面提到的談客戶,其實就屬於基礎知識,如果你自己組團隊,接活兒,這就是你必須掌握的。

但問題在於一個群幾百人到幾千人。。。。。有多少懂基礎的?

不懂基礎的話,大家根本就聊不起來。

例如有朋友問了“老師能說說談客戶嗎?”

我說“好的,選題做好就行了”。

下面就是“啥是選題呢?老師“

。。。。。。

這可是好幾天的課啊,我能在群裡聊清楚嗎?

所以沒基礎知識,導致深一點兒的科目就聊不起來。。。。。

還是談設備吧。。。。。大家都知道,能聊的起來。

2、技術不外洩

有的朋友說,老師太絕對了!好像全世界就你最行,難道別人就沒幾手絕活兒?

這個問題太好了,一個幹了幾年的老攝像,當然會有幾手。。。。。

不,這麼說不正確,應該是”留幾手“。

那是每個人多年磨練總結出來的,當然不能平白給人了,二話不說拿到群裡大家分享。。。。。哪真是二愣子了。

例如,小搖臂怎麼用,用在哪兒?

這倒是純技術,但有人會說嗎?不會。。。。。

其實這也是群裡不討論技術的一個原因。

3、沒時間聊

做過的朋友都知道,職業攝像師、剪輯師很累的。。。。。上工累死,回家了不休息,還跑到群裡去吹牛。。。。那真是閒的了。

所以群裡只談設備不是偶然的。。。。。

有時間在群裡天天聊的,不是發燒友就是器材黨,肯定談影視器材。

做記錄拍攝的朋友,器材對他們很重要,必須聊。

想聊技術的朋友,大部分沒基礎,聊不起來。

手裡有點兒技術的,則不想外露,白給別人。

而實際上一線幹活兒的,又沒時間聊。。。。。。

大抵如此吧!

海達郝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