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魂長存天地間——懷念張寶元先生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寶元先生離開我們已經快二十年了。二十年來,時代在飛速發展,壽光的變化更是日新月異。在這片寶元先生極度熱愛並為之奉獻出畢生精力的土地上,寶元先生以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為壽光也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異常精美的繪畫作品,這是壽光人民寶貴的文化財富。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尤其花鳥畫的歷史可以追朔到公元四世紀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代花鳥畫開始獨樹一幟,唐末五代花鳥畫的發展到達了一個高峰期,此時南唐的花鳥畫家徐熙,後蜀畫院的畫家黃筌、黃居採,成為花烏畫壇的代表人物。鄭午昌先生在中國畫學全史中寫到:"於是我國花鳥畫,遂分兩大脈,黃派盛行於後蜀之院內,徐派高鳴於南唐之院外。徐體沒骨漬染,旨趣輕淡野逸,黃體勾勒填彩,旨趣濃豔富麗。以山水畫為例,徐體可為南宗,黃體可為北宗也"。至北南兩宋,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花鳥畫家相繼閃耀畫壇,如宋徽宗趙佶、文同、蘇軾、趙昌、崔白、李唐、劉松年等人皆是其中的皎皎者。隨後元明清一千餘年,錢選、趙孟頫、林良、呂紀、徐渭、陳淳、陳洪綬、崔子忠、惲壽平、八大山人、楊州八怪、華嵒、二任、吳昌碩等人,個個既承傳統,又致力於拓展新境,開宗立派,技藝絕精,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花鳥畫的筆墨技巧和豐思想內涵,為中國花鳥畫的傳承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仰望他們,猶如銀河在天,河洛經地,他們留給後人的寶貴的文化藝術遺產,成為近現代畫家所取之不竭的豐富寶藏。在眾多的掘寶人當中,張寶元先生無疑是以優異成績,取得豐碩成果的一位。是數十年的筆墨苦耕成就了他,是無數把辛勞的汗水成就了他,是對大自然的細微觀察,日思夜琢,千萬次的筆墨實踐成就了他,更重要的是質樸善良.心地醇和的壽光人民,風光秀麗的壽光的青山碧水,如同母親的乳汁,給了他姿肆揮灑的無與倫比的聰穎智慧和獻身藝術的原動力。他是壽光人民的兒子,是壽光繪畫藝術的驕傲。

我非常欣賞張寶元先生的繪畫作品,是因為他的筆墨藝術忠實地繼承了自宋元以來的中國工筆寫意花鳥畫的氣質神韻和筆墨技法傳承,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可以說從章法構圖,筆墨氣韻,勾勒填彩,無一筆無來歷,無一筆無傳承,而在忠於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所開拓創新焉。工筆繪畫為繪事之最難者,墨彩掌控不好,非火即匠。需耍極深厚的藝術功底和靈澈的藝術悟性,才能畫出賞心悅目的作品來。

畫魂長存天地間——懷念張寶元先生

張寶元 鳴春圖

我拜讀過寶元先生一幅題為"鳴春圖"的工筆重彩作品,描繪了盛春時節一對美麗的孔雀棲息於盛開的牡丹花叢之中,這是中國工筆重彩繪畫常見的題材,但難度極大,能者不多,沒有十分紮實的藝術功底不敢輕易為之。但寶元先生這幅作品,設色瑰麗典雅,豔而不俗,孔雀造型靈動,真實,自然,姿態優雅,目光犀利,奕奕傳神.美麗的尾羽輕輕抖起,似與百花爭豔鬥美。不僅造型生動,從整幅作品的色彩暈染來看,濃淡處理把握得極有分寸,畫幅中心位置的一對孔雀是重彩渲染,突出了孔雀的妍麗和王者之氣,而周邊的花卉包括國色天香的牡丹都施以淡彩,就以孔雀腳下的假山石,雖石質堅硬,靈氣外透也乃然以淡彩處理之,這就使整幅作品大大地凸顯了孔雀的美麗形象,突出了作品的主題,給觀讀者留下過目難忘的印象,此乃先生構思高明之處也。為什麼這樣說呢?我曾見某名家類似作品,孔雀固然濃豔傳神,然周邊環列之花卉設色也十分豔麗,總體是繁花似錦,滿堂富貴的印象,但與先生作品較之,卻感到少了先生作品中那種似神女出浴,亭亭玉立的靈秀氣質和神采風韻。再看筆墨線條,整幅作品絕無生澀呆滯之筆,技杈交錯,繁紛而不失自然,密而不亂,疏而不洩,處處洋溢著春日萬物的生髮之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細細察看更覺筆筆靈動飄逸,瀟灑直到毫尖。在這幅作品中,我們看到五代巨匠黃荃的筆墨韻致,也看到了明清花鳥畫大匠林良、呂紀、任預、沈詮的風流神釆。北京著名畫家,原北京工筆重彩畫會秘書長馬泉先生評價寶元先生工筆畫作時寫道:"白描貴功力且意趣幽靜方為上乘,寶元同硯深明畫理,得斯意味"。好一個深明畫理!這實在是中肯切貼的點評。

畫魂長存天地間——懷念張寶元先生

張寶元 月下新思

眾所周知,藝術創作是一項艱苦的勞動,交織著智慧與體力的緊密結合,一件成功的藝術品,往往凝聚著藝術家為之所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它是藝術家理想中的藝術靈魂的結晶體。為此,藝術家要具備精湛的筆墨技能,要有極為豐富的想象力,要有長期的藝術情感的積累。寶元生生正是具備了上述所有的條件,才能創作出如此優秀的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的作品。細讀這幅作品,品味它的構圖,你會感受到它的中心主題突出,四圍繁花密佈而又意境空濛,靈氣外溢,一切皆在若有若旡中。很容易喚起讀者心靈中深層次的人文情愫,比如許多偉大而又美好的愛情故事,甚止紅樓夢中的寶黛形象等,偉大的藝術品,往往融合著藝術家創作靈感的交互滲透,因而產生異曲同工的妙用。寶元先生是位繪畫全才,他不僅精於工筆,而他的寫意畫作更有有筆墨獨到之處。中國繪畫中的寫意畫,大約出現於五代至兩宋時期,西蜀畫家石恪以僧釋人物畫開創大寫意繪畫的先河,明代的陳淳徐渭更是把寫意花卉推向了極致,此後清四僧,楊州八怪,均以水墨寫意震爍畫壇,清未至民國,又出現了吳昌碩,齊白石輩水墨寫意大師,給中國畫壇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齊白石先生有詩云:"青籐白陽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願三生為芻狗,三家門前走轉來"。這絕非空泛的讚譽之詞,而是一位偉大的寫意宗匠發自內心的對前朝寫意大師的由衷的膜拜和贊禮。

寶元先生在其堅實的工筆重彩繪畫的基礎上,創作了大量的水墨寫意繪畫,並表現出獨特的筆墨造型和藝術風格,遠承徐渭,金農等明清諸家諸風骨,近接吳昌碩,齊白石,黑伯龍,於希寧,李苦禪諸水墨寫意大師脈絡,溶古匯今,神韻貫通,而又於法中求變,大膽創新,遂形成帶有自身鮮明繪畫特點的筆精墨妙,清新灑脫的新寫意畫佳作。

畫魂長存天地間——懷念張寶元先生

張寶元 歲寒三友

細讀寶元先生寫意畫,有一種自然渾樸的氣韻撲面而來,筆墨點畫豁達靈通,天機內孕,情感豐富,意韻深遠。試解析寶元先生的水墨寫意畫作"歲寒三友",這幅作品作於癸亥年(1983年)春三月三日,是寶元先生為祝賀愛妻欒玉芬女士(壽光縣著名婦女活動家)四十一歲生日而作。自題款″中年未展眉,歲冷得安慰"。這一時期,十年動亂剛結束不久,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中央正集中精力排除干撓,加快撥亂反正的步伐,幹部政策遂步得到落實。對運動中飽受衝擊的妻子來說,這無疑是極大的安慰。先生以歲寒三友表達患難夫妻共歷寒苦而磨勵出的堅貞情感。整幅作品筆法蒼厚古拙,雄健有力,氣度灑脫,神韻盎然。畫中梅松交錯,松竹襯映,不畏風霜,各展風姿,層次豐富,生動自然。這幅作品,畫風淳樸天然而不加修飾,真情外溢,流淌在濃濃的筆墨點畫間。所以具有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畫魂長存天地間——懷念張寶元先生

張寶元 荷塘幽深圖

此外,先生畫松畫竹,畫牡丹仙鶴等翎毛花卉,皆能信手揮灑妙筆傳神,其所繪之蒼鷹,目光犀利,羽翼豐滿,英姿勃發,矯健而機警,充滿了英霸之氣和勃勃生機,使讀者真切感受到一種一往無前的向上的精神鼓舞力量。人們喜愛他的作品,是因為這些作品飽含著豐富的人生情感,接地氣,貼民心,它總是釋放著鼓舞人們積極向上,努力奮進的正能量!張寶元先生多才多藝,筆墨造詣功力極深,他的書法作品上追沈周,吳昌碩,近法黑伯龍,於希寧諸先生,個性強烈,筆韻自然瀟灑,率真樸實,提筆落墨,皆成佳構。比如,他在一幅"荷塘幽深處″的作品中題詩道:"雨後黃昏時,荷塘幽深處,雖是已涼秋,何曾染俗麈"。畫中香荷低垂,暗影浮動,水波粼粼,翠鳥思歸,而書法筆墨放縱,嫻雅自然,神思飄逸,自成格局,詩與畫互為寫照,文采輝映,相得益彰,更增添了荷塘深處的幽靜感和畫作的文人氣質。可謂詩、書、畫三絕之佳構。

寶元先生在壽光生活,工作了數十年,以他辛勤的勞動,孜孜不倦的誨人精神,創作出了一大批足以傳世的優秀作品,並培養出幾代壽光市的青年繪畫英才,有力推動了壽光文化事業的發展。他的精神,他的作品,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他還是二十紀八十年改革開放之初,壽光第一位在北京畫院舉辦個人畫展,並把壽光地區的改革春訊帶到北京的畫家。他是壽光中國畫壇的開拓者,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應當載入壽光乃至山東美術史冊的優秀國畫大家。

斯人巳逝,但英氣長存,畫魂長畄於天地之間。寫到這裡,我彷彿看到先生如往常那樣憝厚地微笑著,向我走來。久別了,先生您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