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 西安文化產業如何實現模式創新

近年來,西安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紛紛湧現,文創產業集聚發展成績日益突出。文創產業的集聚發展已經成為西安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基本發展方式之一。但由於我市文化創意產業起步較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模式目前大都是政府總體規劃佈局、主導建設形成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制約著文創產業集聚發展。

西安文創產業集聚發展現狀

在“互聯網+”新技術新業態應用方面:目前,文化創意產業與“互聯網+”的協同發展,在西安市最短缺的是技術基礎與輻射能力。不僅西安市,整個陝西省的大型互聯網公司都是極其缺乏的。

根據2018年西安市統計年鑑數據,西安市規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行業單位僅有23個,從業人員平均3161人。而截至2017年末,西安市的互聯網終端用戶(包括4G移動端和電腦端)共計1715.79萬戶。對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好的杭州,單純從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行業企業數量看,西安市的“互聯網+”基礎力量就遠遠低於杭州。這就導致了西安市文創產業集聚發展過程中存在文化創意產業科技含量低、融合“夾生”現象嚴重以及文創產業與互聯網融合難度大等問題。

在產業集聚效應方面:目前,全市除了曲江新區以外,其他各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多是沿用傳統工業園區發展模式,創意園區集聚效應不突出,主要表現為:

一是集聚創新能力不足。非常突出的一個現象是,西安文化產業發展創新能力極為欠缺,湧現的知名品牌很少,很多優勢的文化產業都沒有發揮出集聚效應,造成很多地方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都一味地模仿曲江模式,缺少創新,不適應本區域產業發展。

二是橫向集群尚未成型。一些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內文化企業入住率低,佔比不高,不能實現主體化、個性化的集聚,難以形成行業氛圍。部分區域文創產業集聚區內基地建設空間不足,基地產業規模偏小,不利於集聚效應的進一步增強。

三是縱向產業鏈不健全。在西安市絕大部分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內,產品設計、服務類企業多,產品生產類企業少,雖然在產品設計服務鏈條上,部分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經做得比較完備,但缺少相應的上下游產業鏈條,大部分文創產品都需經由外地生產商生產,沒有實現園區內甚至是全市範圍內文化創意產業上下游的無縫鏈接。產業鏈條不完整導致園區內文創企業盈利模式單一,衍生產品的開發與營銷薄弱,損失很大一部分經濟效益。

在文創產業集聚發展方面:

一是複合型人才缺乏。目前,西安市缺乏在文創行業長期磨練、具有打造大型項目綜合能力的領軍人才,再加上文創產業的前期投入大,盈利週期長且極具不確定性的特點,加大了文創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不穩定性,極易造成人才外流。

二是文創產業投融資渠道單一。西安市的文創產業發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資,相關的政策法規仍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問題,金融機構對文創產業集聚的支持力度不夠。在文化產業融資途徑中,銀行貸款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大多數文化企業不能獲得來自銀行的資金,缺乏投資主體,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形成制約。

三是缺乏本地龍頭企業引領。近年來,西安市文創產業發展較快,但文創產業在供給側方面也存在資源使用效率不高、文創產品層次不高、企業效益不好、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西安文創產業集聚模式的創新路徑

——用“互聯網+”促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創產業的科技含量

一是以文化創意催生新興科技業態。將文化元素和文化服務植入科技產品,催生出動漫、網絡遊戲、數字內容、手機媒體、多媒體產品等一大批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文化科技業態。作為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西安必須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切實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加快科技成果在文創產業領域的廣泛應用,搶佔文創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二是通過互聯網技術消除文創產業各細分行業之間的體制、機制和技術壁壘,推動互聯網與文創產業各細分行業的高質量融合,實現互聯網文創產業創新發展。

——用“互聯網+”助力“智慧園區”,創優“產業園區”集聚模式

一是制定園區發展總體規劃。將大數據融入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建設,運用互聯網技術對西安文創產業分佈的基本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制定文創產業園區總體發展規劃,避免發生園區間的關聯性不強,整合力度不明顯,主導產業同質化,在發展過程中未能將文創產業與所在區縣的優勢和特色資源充分融合等問題。

二是塑造產業特色。擁有大量文化資源的西安,應以原創內容開發、文化裝備製造、文化旅遊、影視演藝為主,形成以需求為導向的產業模式。開發文化內涵豐富、高文化附加值、人性化、個性化的文化產品,滿足消費者體驗式文化消費需求,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創產業優勢。

三是營造寬鬆環境。大量新增的文化創意服務方式,在某些程度上超越了行政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範圍,對這些創新型的文化創意服務,應持寬容、支持、引導態度,鼓勵探索和成長,為各類企業解決運行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化解瓶頸。要利用互聯網的傳播優勢,擴大對文化創意企業、特色文化創意項目、新興文化創意消費的報道和展示,積極引導市民文化消費,增進市民與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間的聯繫,培育潛在的文創市場。

四是健全產業鏈,提升附加值。產業鏈是文化產業園區的脊樑。針對西安市文創企業大多集中在產業鏈的同一環節,無法實現上下游產業的無縫鏈接,且企業之間互補性不強,沒有形成集群優勢等問題,建議把“互聯網+”的理念融入產業鏈的相關環節,提升園區的數字化、智能化,提高產品附加值。以互聯網技術為突破口,緊緊圍繞大數據延鏈、強鏈、補鏈。

用“互聯網+”創新商業模式,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一是加強文創人才隊伍建設。鼓勵文化企業引進國內外高層次的管理人才、創意人才和營銷經紀人才;設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獎項,開發優質的文創產品,吸引專業人才來西安創業;啟動青年文化人才培養計劃等重點人才建設項目,選拔優秀人才進行培養深造,為文化人才的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

二是拓展文化企業的融資渠道。引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各類投資機構投資文創產業。鼓勵文化企業通過境內外主板、創業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股權融資。鼓勵大中型文化企業採取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資產支持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優化融資結構。支持具備高成長性的中小文化企業通過發行集合債券、區域集優債券、中小企業私募債等拓寬融資渠道。支持文化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實施再融資和併購重組,推進文化資源整合,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

三是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要立足西安現有的文化創意產業基礎和優勢,著重在數字圖書期刊出版、影視、旅遊、網絡動漫、遊戲等發展較好的領域繼續做強做優,扶植建立起在全省乃至全國文化領域有影響的龍頭企業,依託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整合區域內文化產業資源,實現地域輻射,以此為中心完善整個產業鏈的佈局與建設。(本文來自:西安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