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節目,詩歌朗誦,表演者: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

說起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那真是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雄霸一方的“諸侯”,風流倜儻的“少帥”,蔣介石的命令算什麼?我的地盤我做主!今天我們不說軍政大事,專門比劃比劃,哪位將軍的文采好,先比打油詩。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發生,冀察地方宋哲元集團是馮玉祥西北軍舊部,因為備戰不積極,幻想局部和平解決,導致北平、天津輕易失守不算,還折損兩員大將——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

下一個節目,詩歌朗誦,表演者: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

北伐戰爭後期,蔣介石與馮玉祥合影

馮玉祥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他說:“我一面痛哭,一面很高興。哭的是佟麟閣、趙登禹都從十五六歲就跟我,那些官兵也都是跟著我同生死共患難的好兄弟;高興的是他們為國捐軀,忠勇赴義,死有重於泰山。”

悲痛之情溢於言表,乾脆作了一首白話詩:

佟是二十六年的同志,趙是二十三年弟兄。我們艱苦共嘗,我們患難相從。論學問,佟入高教團,用過一年功;趙入教導團,八個月後即回營。......二人是一樣的忠,二人是一樣的勇。......你們二位在前面等我,我要不久把你們趕上

下一個節目,詩歌朗誦,表演者: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

蔣介石、馮玉祥、李宗仁等人會師北平

當時傳聞馮的長子南苑教導團大隊長馮洪國同時陣亡(實際未死),馮玉祥表示“如真有其事,可算是很好的下場”,也作了一首白話詩:

兒在河北,父在江南,抗日救國,責任一般;收復失地,保我主權,誰先戰死,誰先心安;犧牲小我,求民族之大全,奮勇殺敵,方是中國兒男。天職所在,不可讓人佔先。父要慈、子要孝,都須為國把身捐

盧溝橋事變的消息傳到山西,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也寫了一首名為“恨敵驕”的打油詩,“已過九一八,今日盧溝橋,我未現代化,國中任敵驕”。8月上旬,蔣介石調集大軍開闢淞滬戰場,閻錫山心裡很不爽,仗在北方開始打的,為什麼要把重點改向南方? 於是,再來一首“剜肉補瘡”:“敵人專意取華北,我則一心保江南,急其所緩緩其急,何異補瘡把肉剜。”

下一個節目,詩歌朗誦,表演者: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

山西地方實力派閻錫山

10月上旬,晉軍第196旅防守原平城,旅長姜玉貞壯烈殉國,閻錫山傷心之餘作“原平戰役”:“全區原平戰最烈,三團只還五百人,據守三院十一日,玉貞旅長兼成仁。”

馮玉祥、閻錫山的打油詩寫得怎麼樣?孰高孰低?且慢評比,再來看看“少帥”張學良的。

“東北易幟”之後,張學良成為國民政府舉足輕重的座上賓,但凡南京的重大會議場合皆需出席。“我本來是坐在前頭的,後來老總統(蔣介石)規定,按歲數坐,六十歲的坐頭一排,我那時候不到三十歲吧,只能坐在最後頭”。張少帥有些不滿蔣介石的安排,作了一首打油詩:少活三十年,座位下三排;沒前我不怕,屁味實難聞!

下一個節目,詩歌朗誦,表演者: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

“少帥”張學良

張學良說,“開會沒事淨在那兒做打油詩”,我們不妨再錄一首,“大委員,小委員,大委員委小委員,男幹事,女幹事,男幹事乾女幹事”。晚年張學良接受唐德剛訪問,說起這首打油詩記憶猶新,“老總統(蔣介石)有三個詞——死幹、硬幹、快乾”,“哈哈!死乾硬幹快乾,幹得有趣!委實無聊嘛!

好了,今天就輕鬆到這裡,以上打油詩分別出自《馮玉祥日記》、《閻錫山日記》、《張學良口述歷史》,感興趣的網友不妨找書看看。對啦!諸位都來打打分,您覺得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這三位大將軍,誰的打油詩最有文采?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參考文獻

1、《馮玉祥日記》,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閻錫山日記》,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

3、《張學良口述歷史》,中國檔案出版社,2007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