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二十四位上將,揚武上將軍-馮玉祥

北洋軍閥二十四位上將,揚武上將軍-馮玉祥

  馮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煥章。原籍安徽巢湖,生於河北青縣興濟鎮,清光緒十年(1884)隨父到保定,自幼在保定東郊西康各莊村長大。少時家貧,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入保定五營當兵,光緒二十八年(1902)改投武衛右軍,歷任哨長、隊官、管帶等職。宣統三年(1911)武昌起義爆發後,曾與王金銘、施從雲等在灤州舉兵響應,失敗後被革職,褫解保定。後參加反對袁世凱稱帝和張勳復辟的鬥爭,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長。此後歷任第十一師師長及陝西、河南督軍及陸軍檢閱使等職。

北洋軍閥二十四位上將,揚武上將軍-馮玉祥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任直軍第三軍總司令,趁直、奉兩軍在石門寨、山海關等地激戰,回師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係軍閥政府,驅逐清遜帝溥儀出宮,改所部為中華民國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電邀孫中山赴京共商國事。但迫於形勢,又同反直系的軍閥張作霖、段祺瑞妥協,組成以段為臨時執政的北洋政府。  1925年春,迫於奉、皖兩系軍閥的壓力,馮玉祥赴張家口就任西北邊防督辦,所部改稱西北邊防軍(簡稱西北軍),8月任甘肅軍務督辦,仍兼西北邊防督辦。在此期間,他接受共產黨人和蘇聯專家幫助,建立各種軍事學校。1926年1月在奉、直軍聯合進攻下被迫通電下野,旋赴蘇聯考察。8月中旬回國,被廣州國民政府任命為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幫助下,9月17日在五原誓師,就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正式宣佈全體將士集體加入中國國民黨,參加國民革命。在李大釗等中國共產黨人建議下,制定“固甘援陝,聯晉圖豫”的戰略方針。隨即率部參加北伐戰爭,出師甘、陝,11月解西安之圍。  1927年4月,馮玉祥所部被武漢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馮玉祥任總司令,旋率部東出潼關,鏖戰中原,與北伐軍唐生智部會師鄭州。1928年率部參加第二期北伐。10月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因與蔣介石發生利害衝突,在1929年和1930年爆發的蔣馮戰爭和蔣馮閻戰爭中失敗下野。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積極主張抗日,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和推動下,與方振武、吉鴻昌等在張家口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被推舉為總司令,指揮所部將日軍驅逐出察哈爾省。8月在蔣派重兵威逼下辭職,隱居泰山。1935年4月,馮玉祥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12月以蔣答應抗日為條件,在南京出任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1936年後,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不久,受蔣排擠離職,仍積極從事抗日救國活動。抗戰勝利後,為形勢所迫,於1946年以水利考察專使名義出訪美國,同時被強令退役。從1947年起,在美公開抨擊蔣介石的內戰、-政策,積極支持國內人民的愛國-,在美國發表《告全國同胞書》,主張國共議和成立聯合政府。並以20年親身經歷,撰寫《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  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馮玉祥當選為常務委員和政治委員會主席,隨即發起組織民革駐美總分會籌備會。7月應中共中央邀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他自美國回國,乘“勝利”號輪船途經黑海在向敖德薩港途中,因輪船失火,於9月1日與女兒馮曉達一起遇難。著有《馮玉祥日記》、《我的生活》、《馮煥章演講集》等。  馮玉祥及其子女始終認為保定西康各莊村是自己的故鄉,並與該村保持著較密切的聯繫。在馮玉祥誕辰100週年之際,其子女馮弗伐、馮-向村裡贈書,其後村委會多次派人到北京探望馮弗伐。1985年寄居美國的馮-與馮弗伐專程到西康各莊看望鄉親們,並贈書和蔬菜種子。1987年為紀念馮玉祥將軍,西康各莊村在村中樹立馮玉祥雕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