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順天不一定是王者,成大事還得有些流氓(一)

楚漢,那個動亂的年代,成就了一方霸主,也成就了一代帝王。回顧項羽和劉邦,一個做事光明磊落,處處顯出過人的膽識與氣魄;一個行事齷齪,畏首畏尾,在很多情況下,宛如一個流氓。可歷史卻喜歡和我們開玩笑,在戰場上,成功的永遠是那些敢打敢拼的,在成就上,似乎老奸巨猾者更勝一籌。總結一下,順天不一定是王者,成事還得有些流氓。


楚漢:順天不一定是王者,成大事還得有些流氓(一)

楚漢:順天不一定是王者,成大事還得有些流氓

一、貴族與流氓

烏江一刎,項羽還是敗了,他敗給了自己一直都看不起的敵人——劉邦。項羽怎麼會敗給劉邦呢?這兩個人,一個是出國的貴族,一個連自己父輩是誰史書都沒有記載。

項羽的出身,可是很高的。他的家族,在當時是很有來頭的。封在項地的項氏一族,世世代代都是楚國的將軍,很能打的。據史書記載,秦朝吞併六國以後,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可想而知,身為將軍世家的項氏一族,對於兵法,是有多麼的瞭解!而項羽本人,則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自幼的願望便是“學萬人敵”。

楚漢:順天不一定是王者,成大事還得有些流氓(一)

楚漢:順天不一定是王者,成大事還得有些流氓

反觀劉邦,就沒有項羽那麼高貴了。《史記》說劉邦“父曰太公,母曰劉媼”,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劉大爺劉大媽,這當然不是名字,可見是“無名之輩”。劉邦自己其實也沒名字,“小字季,即位易名邦”。可見在發跡前,他連一個正經名字都沒有。可是就是這個連自己名字都沒有的劉邦,生活在社會底層,懂人民大眾的疾苦,明白許多項羽不明白的道理。

劉邦與項羽的共同特點是胸有大志。兩人年少時期都見過秦始皇,表現出的反應基本都一樣。項羽見了秦始皇,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劉邦因為替政府辦事,在咸陽也見過秦始皇,看到秦始皇的排場,也曾嘆息:“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楚漢:順天不一定是王者,成大事還得有些流氓(一)

楚漢:順天不一定是王者,成大事還得有些流氓

不過,把他們兩的話與陳勝的比較一下,不難發現,陳勝的“往後將相寧有鍾乎”,充滿了挑戰性。而且挑戰的對象,不是秦王朝,而是自己的命運;項羽的話,則充滿了英雄氣概,那口氣,就像囊中取物一樣,那位統一中國的始皇帝,在他眼裡,也就是一個“彼”的代稱,沒什麼了不起,這是自信,也是自大。而劉邦,就沒這麼有氣概了,“大丈夫當如此也”,話語之中,充滿了不甘,也充滿了感嘆。大丈夫就是要過這樣的日子,可是過不了又能怎麼樣呢?大約只好算了。雖然不英雄,倒也實在。

可以看出,與項羽相比,劉邦的目的是很明確的,但是也更加實在。項羽更看重的,是英雄業績,是過程,而劉邦,雖然也重視過程,但更重視結果。而且,又多了一些豁達。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可能這樣能屈能伸,才更加容易成功吧。

二、剛愎自用與眾星環極

在起義反秦的初期,項羽的膽識讓他,佔盡了優勢。公元前207年,趙王君臣被秦兵圍在鉅鹿,告急的書信如雪片般向項羽飛來。當時救趙的諸侯,凡十餘壁(營壘),卻無不作壁上觀,在遠遠地看著。只有項羽的楚軍,以破釜沉舟的氣概,以一當十,與秦軍血戰九次,震天的喊聲把秦兵的臉都嚇白了,這才大破秦王,救出趙王。有這樣的膽識,又有這樣的體格與氣魄,項羽在戰場上自然是自信滿滿。他雖然是主帥,但是常常衝鋒陷陣,在戰場上耀武揚威。每次戰鬥,都身先士卒,自然也就所向披靡。往往是,兩軍交戰,項羽的士兵還沒出擊,就大眼一瞪,對方便魂飛魄散,一敗塗地。

有著這樣的氣勢,自然也就聚攏了一大批願意追隨項羽的人。不論英布還是韓信,最開始都是項羽麾下的軍士。但是與劉邦相比,他太重視個人個人才能了。劉邦曾經在勝利之後的宴會上,就道出了所有的秘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

楚漢:順天不一定是王者,成大事還得有些流氓(一)

楚漢:順天不一定是王者,成大事還得有些流氓

說到底,項羽自幼好學“萬人敵”,但他實行起來,不過還是“一人敵”而已。他曾經對劉邦說過,天下不得安寧這麼多年,還不是因為我們兩個人麼?乾脆我們兩個打一架,誰打贏了,天下就是誰的,何必讓天下人都跟著受罪!看著英氣十足,但劉邦並不吃這一套,兩軍之中,項羽要殺自己的父親吃肉,以此來要挾劉邦,劉邦耍著無賴:“咱們兩結拜過的,我父親就是你父親,如果你殺了你的父親,請給我分一杯羹。”

劉邦的做法,一點也不酷。但是在那個時候,他的做法,無疑是最正確的。論武力,自己當然不是項羽的對手,以當時的那個處境,那種兵力差,與項羽死磕無異於以卵擊石。而且,說到底,戰爭是政治鬥爭的延續,而政治鬥爭,與個人的身材力氣,並沒有多大關係。學過兵法的項羽不可能不知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可見,與其說項羽是一個將軍,到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屆莽夫。

楚漢:順天不一定是王者,成大事還得有些流氓(一)

楚漢:順天不一定是王者,成大事還得有些流氓

正是由於項羽過於剛愎自用,過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才會在與劉邦的戰鬥中一敗塗地。縱觀整個楚漢相爭,項羽前期的優勢太大了,打得劉邦幾無還手之力。但劉邦知道,自己的時機遠沒有到來,等到時機承受的時候,劉邦僅僅幾步,就咬到了項羽的七寸。


楚漢那個充滿硝煙戰場,其激烈程度一點都不亞於之後的三國。從劉邦與項羽的個人實力來看,成大事者,除了響應時代,自身實力也得過硬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