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的悲伤——细读《雨霖铃》中的景物

最近,读到一首宋词,景物描写的非常棒(虽然我以前也读过,但是一直没发现),长这样:

离别的悲伤——细读《雨霖铃》中的景物

解读这首词,首先需要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两个版本,共同点是这首词写于宋天圣二年,也就是公元1024年。当时柳永第四次落榜(就是考了四次公务员没考上),心灰意冷,每天混迹于烟花柳巷之地(就是妓院),那时候的柳永,好比想在方文山,妓女唱他的词就能火,因此,在妓院里,他的名气很大,有很多女粉丝。他爸知道了他这么不争气,就骗他说他妈病了,要他回去,这首词就是他与一位女粉丝离别时写的。另一种说法就比较简单了,同样是考了四次没考上,柳永心灰意冷(柳永第一次考试是公元1008年,也就是说他考了16年都没考上)。被愤怒冲昏头脑的柳永看透了世态炎凉,决心浪迹天涯,这首词就是离别时写给情人的。但无论怎样,这首词都流传了千古,原因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

为什么说这首词写的好呢?因为他这首词,对景物的描写,情感的描写,还有“渲染”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寒蝉凄切,寒蝉,出现于初秋,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但这里词人显然觉得不过瘾,配合“凄切“”二字,将这种气氛更加重一步。那么,悲凉地气氛从哪来呢?对长亭晚,长亭,就是离别的代称,我们就明白了,这么悲凉的气氛是因为离别。一个“晚”字,又指出时间跨度之长,不免让人感觉到词人与离别之人的情深意切。开局第一句,一个环境描写,就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的氛围。

离别的悲伤——细读《雨霖铃》中的景物

寒蝉

下一句,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一句咋一看没什么好读的,一个十分简单的细节描写。但是结合下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烟”一起来看,一种十分浓重的离别之情就凸显出来了。相信大家都应该又与友人分开的经历,上了六年的小学同学,一起读过三年的初中好友,还有那个和你一起漫步的高中初恋,他们现在都在哪儿呢?离别的思绪就是这样的,你们二人紧握四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是一句话都说不出口。本想着多待一会,但是船家又催着要走(心痛!)……这的“催发”,不觉得与上句中“晚”字很照应么?

上阙最后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词人并没有接着离别伤心之情接着写,反而描写了一幅十分壮阔的景象。烟雾笼罩的湖面绵延千里,放眼望去,天是这么的广阔,经此一别,什么时候能够与你再次相见?在一种十分悲壮的景色的映衬下,那种离别的小家碧玉之情瞬间就突显的淋漓尽致了。

离别的悲伤——细读《雨霖铃》中的景物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词的后半阙,就是纯粹的抒情。自古以来,离别就让人十分悲伤,更何况,我们离别的时候还是初秋,不光悲伤,还冷。今天喝过这一杯酒,酒醒的时候不知自己会身在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我和你分别之后,多少良辰美景,在我眼里都形同虚设,即使是有千万种风情,都染个我和谁去诉说(这是在表忠心嘛)?

读过之后,让人不免心生寒意,被这种离别之情所感染。那个敢于与命运抗争,肯在皇帝面前说出“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骨子里竟是如此的温情。

离别的悲伤——细读《雨霖铃》中的景物

杨柳岸,晓风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