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春天的請柬,崇天敬地的儀式,祝福家國的心願!

春節,是中華民族“百節之首”。在我國曆史文化中,慶祝春節的習俗很多,至今在民間流傳最廣的習俗應是貼春聯。

貼春聯——春天的請柬,崇天敬地的儀式,祝福家國的心願!

宋代王安石有一首詩《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包含兩個信息,一是過年以爆竹開啟,還有家家戶戶換成新的對聯,我們現代常說的春聯其實就是起源於桃符。

春聯是春天的名片與請柬,是大人孩子期盼的笑臉,是崇天敬地的儀式,也是祝福家國的心願。

貼春聯——春天的請柬,崇天敬地的儀式,祝福家國的心願!

我老家在東北農村,每當春節臨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把經過了一年日曬雨淋殘破的舊春聯換掉,在門框上貼上嶄新而紅彤彤的春聯,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豔。

小時候物質匱乏,春聯都是手寫的。父親是老一代的大學生,是十里八村公認的文化人,所以到春節前的那幾天,家裡會有好多人上門請父親給寫春聯。

寫春聯都是寫在紅紙上,紅色是咱們老祖宗傳下來象徵吉祥喜慶的顏色。父親先想好寫什麼內容,再把紅紙小心翼翼裁開,裁出的紅紙必須整齊美觀。寫的時候,父親將紅紙平鋪在大方桌上,下筆之前總是前後左右端詳了再端詳,然後再小心翼翼地在紅紙上寫下第一個字。一會兒功夫,紅底黑字的春聯就寫成了,幾片普通的紅紙也像有了生氣。

貼春聯——春天的請柬,崇天敬地的儀式,祝福家國的心願!

春聯有五字的,有七字的。五字春聯中選的比較多的是“四時多吉慶,八節永平安”“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豐年”。七字春聯有“國泰民安人人樂,糧豐財茂日日興”“朱門北啟新春色,紫氣東來大吉祥”。橫批一般是“辭舊迎新”“新春大吉”“國富民強”。這些春聯表達的都是祈求平安、吉祥、豐收的美好心願。給我印象最深的春聯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短短14個字,濃縮了歲月的流逝,也表達了最深的祝福。

貼春聯——春天的請柬,崇天敬地的儀式,祝福家國的心願!

有的人家除了正門的春聯,還會央求父親多寫幾個福字,家裡有養家畜的,最喜歡讓父親寫“肥豬滿圈”“六畜平安”。父親寫完了,鄉親們就高高興興又小心翼翼地春聯拿回家去,小小的春聯裡承載的都是對來年過上好日子的希望啊。

貼春聯一般是在年三十的早上,每次都是全家齊上陣。母親負責熬漿糊,就是用面和水熬成糊糊,父親指揮哪一副春聯該貼到哪個門上,哥哥負責貼春聯,我負責看高低,“這邊高了,左邊低了,右邊再高點”貼春聯的過程總是充滿歡聲笑語。

貼春聯——春天的請柬,崇天敬地的儀式,祝福家國的心願!

父親說,過春節,再簡單春聯也不能省,不管多破舊的房子,只要一貼上春聯,就有煙火味了,就有家的感覺了,就能聞到溫暖的氣息了。

現在過年,春聯大都是買的那種打印版的春聯,很規整,也很漂亮。原來手寫的春聯很少見了。但我還是記掛著帶著墨香、原生態、飽含熱度的春聯。

不管是手寫的還是打印的春聯,唯一不變的,是我們想用春聯表達的美好祝福和心願。

貼春聯——春天的請柬,崇天敬地的儀式,祝福家國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