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提要

1、而且还是画家自己毁的。

2、到底是哗众取宠还是性情使然?

3、我的作品可以被买,被卖,或者被展览到任何地方,唯独不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街头大众的眼中。

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被拍卖后旋即自毁的《女孩与气球》Image: Bnaksy@Instagram

这一段时间,无论你关不关注艺术圈,都一定会看到这张图频繁地出现在各大社交网站和新闻媒体上。几乎全世界的艺术圈和新闻界都被一件事情引爆——一个画家,在苏富比拍卖的现场,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作品。而这个作品前一秒钟,刚刚被卖出了14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一千万元。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在伦敦时间10月5日的苏富比拍买上,英国街头艺术家Banksy的这幅《女孩与气球》被拍得了一百四十万美元的高价。就在木槌落下的那一刻,这幅画突然毫无预警地从画框内自行下落,且被切割成了整齐的竖条。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拍卖行的工作人员,全部发出了惊呼。随后,在现场人们的一片呆若木鸡中,工作人员紧急将这幅画撤下,带去后台。然而,真正的精彩还在后面。

拍卖结束不久,这幅画的作者Banksy

本人就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发布了一段小视频。在视频中,他展示了自己当初是如何在《女孩与气球》中放入了一个自毁程序的:原来他早在数年前就在画框里安装了一个简易碎纸机,一旦这幅画被拍卖,他就会启动这个简易装置让画作被自动销毁。不仅如此,他还为事发现场的照片配了一段“无声的旁白”继续呀,继续加价呀,没了 (going…going…gone.)。这贱贱的语气,像极了他一贯的作风。

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Banksy 在视频中展示自己安装的碎纸机 Image: Bnaksy@Instagram

就这样,全世界都为他“炸了锅”。

那么,这个竟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毁掉自己画作的Banksy, 究竟是何方神圣?

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自毁前的《女孩与气球》 Image: Sotheby.com

事实上,Banksy究竟是谁,至今都没有人知道。但“Banksy”这个名字也许是现在最具争议的街头艺术家了。

在华语圈中,他的名字大多被译作“班克斯”,是一位匿名的英国涂鸦艺术家,同时身兼社会活动活跃份子,画家跟导演等各项名头。为了推测他的身份,有的艺术评论家不惜用了科学方法追踪他的生活模式,以及近年来作品出现的地点,可惜最终也无法对他的真实身份下一个定论。所以,这位班克斯的真容,知道现在还是一个谜。

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有人推测这位叫做Robin Gunningham的男子是班克斯本人 Image: Daily Mai

班克斯因他独特的钢制模板涂鸦而闻名。之所以用模板,是可以快速完成作品,用他的话说是“可以快速逃离现场不被警察抓住”。他的作品主题主要是社会与政治议题,包括反恐反战,反法西斯,反独裁,无政府主义等等,大多具有黑色幽默的风格,尤其是他的街头作品,用艺术戏谑的方式来表达严肃的社会评论,充满了政治讽刺和隐喻。

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班克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隐喻西方国家在解决非洲艾滋病问题上的推诿拖延Image: Dave Et

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另一张代表作是经典的反战主题

在绝大多数国家,涂鸦都会被定为“破坏公物”“毁坏他人财务”的罪名,英国也不例外。2004年,英国就曾经掀起

“清洗不列颠”的反涂鸦运动。大多数涂鸦者不是选择废弃的楼宇就是隐秘的场所,而班克斯却一直反其道而行之。除了自身作品的风格独特,他的特别之还在于经常用涂鸦结合建筑物本身的物理特性和特色。因此,他的作品常会随着他的脚步神奇地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甚至成为当地独特的景观。

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班克斯在伯利恒留下的反战作品

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英国街头的黑色幽默涂鸦

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画在英国政府通讯总部外墙的作品讽刺了英国窃听丑闻

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以色列边境防护墙上,班克斯留下了对和平的希冀

与班克斯本人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相反,“Banksy”这个名字,逐渐成为了一种主流现象。因为班克斯的涂鸦迎合了互联网时代敢于发声,藐视权威和自嘲等等精神特点,他的许多作品在互联网上形成了

“病毒式传播”。而现实中,班克斯作品的际遇则更为离奇。2006年开始,班克斯的画作便因为被流行歌手克里斯汀·阿奎莱拉高价收购,接连两年成为苏富比拍卖会上的宠儿,CNN更是用“班克斯效应”来形容他的成功不仅是属于他自己,更代表了街头艺术家开始被主流接受。

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这组颇有“安迪沃霍尔”风格的凯特·摩斯头像,在2006年十月的苏富比艺术拍卖会上拍出5万英镑,是原始

不过,向来不把主流艺术界看在眼里的班克斯似乎并不买账。2007年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结束之后,一向讽刺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他,顶着自己的“天价作品”头衔把个人网站背景换成了一幅拍卖会现场的画像,还在画中空白的画布上给它起了一个名字:

“我不敢相信你们这些白痴买了这坨屎(I Can't Believe You Morons Actually Buy This Shit )”。

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有趣的是,画中激烈竞拍班克斯画作的场景,在这个十月再次上演

看来,10年前就这样桀骜不驯的班克斯,如今能做出销毁画作的“壮举”,真的一点也不奇怪。

“自毁画作”的惊世之举一出,所有的评论和猜测便像海浪一样席卷而来。苏富比拍卖行的工作人员异口同声地表示:“我们都不知情。” 拍卖行的主管更是说出了一句被全球媒体转载无数次的话:“我们都被‘班克斯(整)了’ ”。不过,很值得玩味的是,这幅《女孩与气球》的买家和卖家至今都没有透露身份。

有的媒体人表示这根本就是一场骗局。《洛杉矶时报》的评论员Christopher Knight就毫不留情地在评论文章中直言:“开什么玩笑?以为我们真的会相信这个荒谬的故事吗?”

很明显,他认为这只是班克斯串通苏富比精心策划的公关闹剧罢了。更有看客化身福尔摩斯,根据现场图片露出的蛛丝马迹,认为班克斯只是用了低劣的魔术手法——销毁的是一幅本身就藏在画框中的赝品,而真迹则被卷入了画框底部。

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有人在推特上发图,推测班克斯并没有真的销毁这幅画

不过,现在最开心的是那位140万买下画作的藏家。这个事件让

《女孩与气球》这幅画的价值瞬间翻了好几倍。就在班克斯的视频发布之后,马上就有人表示愿意出几倍的价钱收购这幅“现场自毁”的画。而艺术品经理们的想法则更为实际一些,他们则担心“后有来者”纷纷效仿班克斯,通过类似的毁坏艺术品的手段来为收藏品增值。

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班克斯类似的作品。由于涂鸦合法性的争议,画在墙上的作品通常不容易被保留下来

“自毁画作”事件,无疑会成为班克斯个人艺术生涯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会成为艺术史与艺术品交易史上的标志事件。我想,无论这件事的真相如何,这种在拍卖现场毁坏画作的行为,的的确确是一种对艺术创作过度商业化的反叛。无论世人评价此事是哗众取宠还是性情使然,或许班克斯他压根就不在意,毕竟这是他一贯的态度。这些年,他不断在质疑街头艺术,质疑主流艺术界以及他在主流艺术界的位置。提起他的涂鸦,他曾经这样说道:

我的作品可以被买,被卖,或者被展览到任何地方,唯独不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街头大众的眼中。

亲手毁掉一幅价值一千万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

“框起来很美”。 这幅涂鸦表明了班克斯对“外面的艺术世界”的讽刺和街头艺术的自嘲。

现在,全球的媒体都想把话筒伸到班克斯的嘴边问一问:亲手毁掉一幅价值140万美元的画,是怎样一种体验?如果班克斯可以现身接受采访,我猜他应该拿着手中的涂鸦漆,盯着镜头淡淡地说一句:

“把你们这群人当猴耍,真是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