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魯哈尼訪問伊拉克,為何引起中東媒體熱議?

史殼郎先生


媒體的嗅覺是靈敏的,魯哈尼訪問伊拉克意味著自美伊戰爭後,伊朗對於伊拉克的滲透達到相當高的程度。

此次魯哈尼的訪問,需要結合2018年11月伊拉克總統薩利赫訪問伊朗進行分析。在薩利赫的訪問中,承諾改善與伊朗的雙邊關係,以國家利益、民族和政府間合作為依據,構建新區域體系,擴大雙方貿易額度,在兩國接壤處建立自貿區和鐵路。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伊朗的訪問發生在美國恢復對伊朗第二輪制裁後不到兩週時間。薩利赫的言論的信息量很大,建立自貿區是經濟合作,建立新區域體系則是國家整體戰略的協同,意味著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雙邊關係將有望大幅度改善。

而3月11日魯哈尼對於伊拉克的訪問,雖然沒有官方消息,但是幾乎可以斷定是薩利赫訪問伊朗後,伊朗進行的回訪。按照媒體報道,此次魯哈尼的訪問規格相當高,伊朗副外長已經先期抵達巴格達,為魯哈尼的訪問做準備工作。如此高規格的訪問,按照國際慣例,極有可能雙方會達成重大協議。



在伊朗2月28宣佈魯哈尼於3月11日訪問伊朗的前兩天,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突然訪問德黑蘭,甚至連伊朗外長扎裡夫都不知情。在訪問中,雙方重申了伊朗和敘利亞的外交關係,宣佈將為國家利益在各個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在短短几個月內,什葉派的敘利亞和伊朗,什葉派佔多數的伊拉克頻繁進行外交活動,透露出的信號都是合作,而且在會談中,都提及到美國對於中東局勢的破壞,相當於發出了一個信號,美國以伊拉克為基地掌控中東局勢的戰略規劃基本要落空了。

隨著美國在伊拉克的影響力下降,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之間會增強多邊合作,形成什葉派之弧,在對遜尼派為主的沙特國家產生威脅之外,將會對美國的中東戰略形成重大挑戰,首當其衝的將會是以色列,故內塔尼亞胡在1月份曾公開表示,將會對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採取行動。



目前的局勢雖然有利於伊朗和敘利亞,但是關鍵在於伊拉克。在伊拉克境內,雖然什葉派目前佔據多數,但是遜尼派任然有較強的勢力,議會會長按照伊拉克政治潛規則由遜尼派擔任。由於伊拉克的戰略地位比較重要,相當於中東地區的中原,又是敘利亞和伊朗之間的戰略通道,美國勢必會在伊拉克挑起風波,以避免在什葉派之弧形成一股合力。

在敘利亞和伊拉克駐軍的撤退問題,顯示了目前美國的矛盾心態。由於中東地區反美意識特別濃重,美國的影響力很難下沉到基層,使美國在中東無論是軍事存在還是扶持親美政府,都像是無根之萍,始終存在強大的反對勢力,而且由於意識形態存在巨大的差異,目前沒有辦法可以解決。



所以,美國扶持的伊拉克政府,頻發出現反美政客,致使美國在伊拉克的立足始終不穩,強行施加影響力將耗費美國巨大的政治軍事資源,而且不一定能夠長期穩定局勢。而伊朗可以藉助同為什葉派的身份,依靠宗教拉攏伊拉克民眾,使伊朗成為伊拉克局勢裡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繼續駐軍成效不大,貿然撤退則有損美國超級大國的形象。特朗普作為商人出身的總統,更計較收益,而美國政壇上的傳統建制派,長期沉浸超級強權的威風之中,傾向於不計耗費繼續駐軍,在雙方博弈下,美國在撤軍問題上一波三折。



所以,在多重因素影響下,造就了此次魯哈尼高規格訪問伊拉克,其會談的結果將可能改變中東局勢,自然會收到媒體的關注。


L夕惕若


2019年3月11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將開啟對伊拉克的首次正式訪問,標誌著伊朗和伊拉克關係一些新變化。實際上,魯哈尼此次訪問是在美國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朗核協議後重啟對伊朗的強力制裁,並且反對伊拉克與伊朗強化經貿關係的背景下進行的。伊拉克外長此前已經表示,伊拉克沒有義務遵守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將繼續採取措施促進雙邊貿易發展。



伊拉克在現行體制之下和伊朗之間保持著較為密切的合作關係。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國對伊拉克的政治制度進行了改造,建立了議會制民主制。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三大族群分享國家權力,其中最大族群是什葉派,約佔總人口的60%,主要都生活在伊拉克南部與伊朗毗鄰的區域。

而伊拉克和伊朗的什葉派之間從薩達姆時期以來就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後,伊朗力量在伊拉克南部區域的影響力進一步加大。伊朗也在伊拉克的什葉派陣營中扶植力量,通常情況下,伊拉克的總理人選必須得到美國和伊朗力量的認可。比如,在此前舉行的大選中,伊拉克現任總理馬赫迪並出自得票最多的什葉派政黨。他之所以能夠出任總理,主要的原因是美國的認可和伊朗的支持。在這樣的情境下,伊拉克什葉派政府必然會在美國和伊朗之間尋求一種平衡,也就是既不和美國關係搞僵,也不過度疏遠伊朗。

此外,也應該注意到2018年11月伊拉克總統薩利赫曾率領高級代表團對伊朗進行訪問,在與魯哈尼會談時表示雙方願意將現有的貿易總額從當時的120億美元提升到200億美元。從兩國的總體貿易額看,總量太小,互補性也不夠強,因此,根本無法緩解伊朗因美國製裁受到的外部壓力。可以說,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貿易合作,象徵性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


叢培影博士


伊朗媒體魯哈尼訪問伊拉克,實際上是對伊拉克的回訪,因為在2018年11月17日,伊拉克總統巴爾哈姆·薩利赫對伊朗進行了訪問,需要指出的是,彼時,巴爾哈姆·薩利赫正式當選伊拉克總統才45天。

◎2018年11月17日,伊拉克巴爾哈姆·薩利赫總統訪問伊朗。

之所以當時伊拉克巴爾哈姆·薩利赫總統訪問伊朗沒有引起巨大的關注,一則是因為當時全球的焦點還聚集在敘利亞,準確來說是伊德利卜戰役是否會爆發這個問題上,所以外界併為對伊拉克總統訪問伊朗做出格外的關注。二則,當時美國主導的反伊朗的中東遜尼派和猶太教和解聯盟體系還沒有正式形成,各方都處在一個拉攏和博弈期,所以作為國家間很正常的地緣試探,伊拉克和伊朗高層接觸也很正常。

但現在不一樣了,中東當下地緣博弈格局和脈絡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大趨勢,所以伊朗和伊拉克高層走動則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因為此背後是伊朗和伊拉克,尤其是伊拉克戰略選擇走向的折現。一則,美國已經宣佈從敘利亞撤軍,所以伊拉克已經成了美國對周邊敘利亞、伊朗戰略實施的一個重要支點。二則,2019年1月13日美國在波蘭華沙召開的中東問題會議,標誌著中東阿拉伯遜尼派—猶太教(以色列)反伊朗同盟的正式成立,伊拉克在美國主動的同盟和伊朗之間陣營的選擇,則成了中東當下地緣博弈的焦點。


2019年1月13日,美國在波蘭華沙召開圍繞伊朗問題的中東會議,幾十年仇敵關係的以色列和中東遜尼派阿拉伯國家歡聚一堂。

伊朗對伊拉克的政策實際上幾十年來如一日,就是以什葉派為基礎,構建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什葉派走廊,伊朗開闢邁進地中海和抵抗遜尼派入侵的第三條路線。在伊朗基本上全盤滲透敘利亞、在黎巴嫩有了十分強悍的代理人之後,伊朗這個幾十年一直在努力實施的戰略十分能夠完成,焦點也就聚集在了伊拉克身上。

綜上,所以當下的焦點就是在於伊拉克的選擇。

◎伊朗,伊拉克幾十年來對外戰略始終無法繞開的一道坎。


這也就是為何外界開始著重於關注伊朗和伊拉克的走近。

實際上,伊拉克在美國和伊朗之間,實際上都有著不能斷絕的利益和戰略關係。這也就導致了伊拉克為何總是在美國和伊朗之間同時深化關係。

伊拉克是美國的盟友,這是沒有一點懸念的,同時伊拉克要想搞定分離武裝勢力(極端武裝分子如伊斯蘭國、庫爾德自治區)、反政府武裝勢力(如遜尼派武裝力量),都需要美國的幫助。因為伊拉克現有政治體系和政府框架,本就是美國一手構建,所以伊拉克在可以預期的當下,很難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反過來,伊拉克對伊朗也有上述的依賴需求。當然,這個依賴需求主要是伊拉克當下的國家主體,遜尼派的需求。

◎庫爾德問題也是伊拉克、伊朗、敘利亞這三國(外加土耳其)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我們不能把中東地區各個國家都看成是一個標標準準的現代化國家。實際上,國家認同、民族認同這些現代化國家的標準在中東地區遠不如國家間部落、宗教認同。敘利亞什葉派阿拉伯民眾(敘利亞什葉派主要是以總統巴沙爾為代表的阿拉維派)遠不覺得同為阿拉伯人的遜尼派國家沙特和他們是兄弟,相反同為一個大的什葉派派別的波斯民族伊朗才是他們的兄弟。

在伊拉克,也是這種情況。薩達姆政權是伊拉克少數派遜尼派政權,所以薩達姆在國內所犯的罪行大多都是伊拉克庫爾德人、什葉派民眾製造的背景和屠殺。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後,建立了三族分權的體系,既庫爾德人、什葉派、遜尼派三族分權,當然,美國在建立伊拉克現有行政和國家體系的時候也帶了私貨,就是給一直試圖離心、獨立建國的庫爾德人劃了一個高度自治的自治區,美國此舉就是牽制伊拉克中央政府,防止最後其和美國反目而倒向伊朗。

◎什葉派走廊,伊朗心心念唸的突破封鎖和實現地區霸主的野心構想

但因為伊拉克國內什葉派是主體,所以在伊拉克現有國家體系建立之後,伊拉克什葉派依靠其龐大的國民基數基本上成功的控制了伊拉克的國家權力,也就是基本上在薩達姆時代受盡屈辱的伊拉克什葉派現在成了伊拉克的主人。

這就導致了伊拉克什葉派的憂患意識,其擔心周邊遜尼派國家幫助伊拉克遜尼派反抗和奪權,實際上現實也是這樣,伊拉克境內頻發的極端襲擊行為,就是伊拉克境內遜尼派極端組織發動,而溫和的反政府遜尼派武裝組織,背後則是沙特一直在資助。
◎伊拉克境內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三族分佈區域

所以伊拉克什葉派想要一直維護其在伊拉克的主體地位,就需要和同為什葉派的伊朗走近。依靠伊朗來保障伊拉克內部鬥爭中什葉派的長治久安。

這就是伊拉克為何作為美國的盟友,積極和美國的仇敵伊朗搞好關係的深層次原因。


中評中語


魯哈尼訪問伊拉克,就像特朗普訪問日本,是巡視,顯示控制依舊。伊朗領導去伊拉克,土耳其、俄羅斯、敘利亞樂見,而沙特和以色列感覺恐懼,美國則五味雜陳,心情和看見女孩的中年婦女差不多。


仁者無憂三世


熱議的是,美國人阿拉伯人都沒有想到啊,昔日仇敵變成了今日盟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