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大龄未嫁,薛姨妈却说把林妹妹定给宝玉是真心还是假意?

57回,宝钗母女去潇湘馆看望黛玉,又因邢岫烟和薛蝌的亲事,引出薛姨妈的一番姻缘论。期间宝钗笑言把黛玉聘给薛蟠,岂不比外头寻的好?薛姨妈笑道:“连邢姑娘我还怕你哥哥遭塌了他,所以给你兄弟,别说这孩子,我也断不肯给他。”接着又打趣黛玉:

“我想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你又生得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岂不四角俱全?”

这话要是别人说来,也不过是长辈打趣小辈,但是由薛家的人说出来就有意思了。

宝钗大龄未嫁,薛姨妈却说把林妹妹定给宝玉是真心还是假意?

薛家是什么情况?京中有几处宅院,但是拖家带口在贾府住了四五年。本是打算进宫小选,结果落选之后又传出金玉良缘。紧接着元春赏赐宝玉、宝钗相同的红麝串,并让贾母去清虚观打谯,打谯的时候又恰巧遇到张道士给宝玉说亲,说亲的对象又恰巧和宝钗同岁,比宝玉大两岁。

宝钗大龄未嫁,薛姨妈却说把林妹妹定给宝玉是真心还是假意?

如果说以上都是恰巧,但宝钗的年龄总是不可以否认的。湘云12-15岁之间,有人相看说亲(32回),探春15岁有媒婆上门求说(77回),迎春年纪不详,已许给孙家(79回),岫烟15岁与薛蝌订婚(57回),宝琴早已定亲,15岁进京正是为了聘嫁一事(49回)。

可以说这些女子在15岁的时候不是正在相看人家,就是已经定亲。而宝钗年纪最大,57回薛姨妈打趣黛玉的时候,宝钗年18有余,既没定亲,也没有相看人家。就年纪而言,要说宝钗住在贾府那么久,又不相看人家,难道是要当老姑娘?到了80回结束,宝钗已满20,未嫁。

宝钗大龄未嫁,薛姨妈却说把林妹妹定给宝玉是真心还是假意?

20岁在古代什么概念?《礼记·杂记》:“女子十有五年许嫁,笄而字。”注:“其未许嫁,二十则笄。”所谓许嫁,即是定亲。也就是说女子到了15岁就可以说亲了,说亲之后才能行及笄之礼,但是要是你一直都没有许嫁,到了20岁就要强制行及笄礼。也正是因为宝钗没有许嫁,宝钗15岁时,贾母说她是将笄之年,给凤姐20两银子办生日。而同样是生日,凤姐的生日宴用了150余两。

宝钗大龄未嫁,薛姨妈却说把林妹妹定给宝玉是真心还是假意?

以薛家的作为,宝钗的年龄,怎么看薛家都是在打着金玉良缘的主意,那薛姨妈说把黛玉定给宝玉就耐人寻味了。

要说薛姨妈的这番话是真心还是假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前因,二后续。

看前因:

首先,贾母不愿意。宝钗在贾府住了许多年,又有金玉良缘的说法,薛家的心思不言而喻。而贾母却偏偏像薛姨妈询问宝琴的八字,很明显,贾母向薛姨妈传出一个信息:她没看上宝钗(50回)。

宝钗大龄未嫁,薛姨妈却说把林妹妹定给宝玉是真心还是假意?

其次,宝玉不愿意。不愿意到直接摔了通灵宝玉以证没有金玉的心思(29回),不愿意到在梦中惊呼不要金玉良缘(36回)。更是在听到紫鹃说姑娘要回老家时直接呆傻,吓得李嬷嬷说宝玉不中用了(57回)。

只是听说黛玉要离开,宝玉就去了半条命,要真是让黛玉外嫁,那宝玉会怎样?所以说宝钗要嫁给宝玉只有两种情形:一、黛玉已经去世;二、宝玉如同高鹗续写的那样神志不清。

宝钗大龄未嫁,薛姨妈却说把林妹妹定给宝玉是真心还是假意?

这种情形下只要是疼女儿的都不会让宝钗嫁给宝玉,可薛家为什么没放弃?

没放弃的原因也有两个:

一、宝钗已经在宝玉这里蹉跎那么多年了,又在贾府住了那么久,又传出金玉良缘,又不说亲,明眼人都知道薛家的意思,这个时候再想回头已经晚了。

二、宝钗自己对宝玉也产生感情,不然也不会替宝玉做鞋袜,绣肚兜,也不会明知金玉一事,还提醒宝玉用金线编成络子络住通灵宝玉。

宝钗大龄未嫁,薛姨妈却说把林妹妹定给宝玉是真心还是假意?

所以薛家的处境很尴尬。想继续金玉良缘,可明显宝玉的心不在宝钗身上;想放弃,可宝钗都已经18了,再重新相看人家也有点晚,而且因为之前金玉良缘的宣传,也未必能找到更好的。

基于此,薛家的态度应该是犹疑的,这个时候薛姨妈对黛玉说把她说给宝玉,可能是试探,也可能是真心。

宝钗大龄未嫁,薛姨妈却说把林妹妹定给宝玉是真心还是假意?

看后续:

一、紫鹃、婆子听完薛姨妈的话,提议薛姨妈对王夫人讲。薛姨妈和黛玉根本没亲缘关系,有贾母和两个舅舅在,黛玉的婚事自然也轮不到薛姨妈去提。紫鹃的话与其说让薛姨妈同王夫人提宝黛的婚事,不如说直接让薛姨妈向王夫人表明自己无意金玉良缘。薛姨妈不愿意提?难不成刚才的话都是骗我们姑娘的?不过,无论是对王夫人还是对贾母,薛姨妈最终也没再提这件事。

二、宝钗到20岁还未嫁人,最后还是嫁给宝玉。

薛姨妈说完把黛玉定给宝玉,四角俱全之后,宝钗又蹉跎了几年也没嫁人。就这点而言,薛姨妈的话能有多真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