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参加近20场科考,66岁终于考上,但最后却落得个被鞭尸的下场

科举制是古代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历经1300余年,累计产生百万举人,近十万进士,700多名状元。

科举制度是古代官员录用的主要制度,十分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发展,唐代以后科举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中高层官员几乎都是科举出身。科举制最大的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整个社会更加开放。

此人参加近20场科考,66岁终于考上,但最后却落得个被鞭尸的下场

科举也是绝对大多数人改变命运主要方式,“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题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虽然科举制是改变命运的方式,但无疑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独木桥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好过,我们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考了一辈子,最后终于考上了,结果没想到由于太高兴,发疯了。

此人参加近20场科考,66岁终于考上,但最后却落得个被鞭尸的下场

其实,历史上真有这样的人,此人就考了一辈子,一生参加科举考试近20次,到66岁终于考上。当然,此人考上后,比范进的命好,不仅没疯掉,还得到皇帝的青睐,但结局却很惨,死了还要被鞭尸,此人就是清朝的沈德潜。

沈德潜从小就很有才华,所以22岁就中了秀才,虽然此人才华有,但运气实在不佳,一生先后参加了近20次乡试,直到最后一次才考中举人,而靠上的时候他已经66岁了。次年,总算中进士,考上了。

此人参加近20场科考,66岁终于考上,但最后却落得个被鞭尸的下场

他从22岁中秀才到67岁中进士,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虽然他不是有史记载中举年龄最大的,但也是排名靠前的。在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说沈德潜实际上是一个行将就木的人。没想到,这时考上了。而且之后沈德潜似乎转运了,好运连连。

70岁那年,沈德潜被乾隆皇帝召见。我们知道,乾隆皇帝很喜欢写诗,一生写了几万首诗,乾隆与沈德潜讨论历代诗源。没想到沈德潜博古通今、对答如流,结果乾隆大为赏识,称之为江南老名士,并对大臣们说:“我和沈德潜的友谊,是从诗开始的,也以诗终。”

此人参加近20场科考,66岁终于考上,但最后却落得个被鞭尸的下场

于是沈德潜被授予编修的职务,这是个从七品的官职。次年三月份,沈德潜升为左春坊左中允,两个月后又升为翰林院侍读,接着不到一个月,又晋升为左庶子,即左春坊掌坊长官,九月晋升为侍讲学士,成为从四品官员。

可见沈德潜升迁之快,运气好的不得了,当然,他这么牛,的确跟他的才华分不开。沈德潜年轻的时候师从叶燮学诗,他的诗歌理论受叶燮影响很大,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主张。曾经他不满王士祯的“神韵说”,针锋相对地提出“格调说”。

此人参加近20场科考,66岁终于考上,但最后却落得个被鞭尸的下场

“格调说”发轫于严羽,格调包含格、调两个方面,“格”强调的是思想性,“调”对应的是艺术性。

所以说,他是有才的。其实,沈德潜在清代诗坛地位很高,舒位的《乾嘉诗坛点将录》将他与袁枚、毕沅并称为“诗坛都头领三员”。

此人参加近20场科考,66岁终于考上,但最后却落得个被鞭尸的下场

结果沈德潜继续高升,75岁那年,沈德潜被授以从二品的礼部侍郎;77岁那年,被赏赐礼部尚书衔(从一品),曾祖、祖父、父亲被诰赠礼部尚书衔,曾祖母、祖母、夫人被封为一品夫人。

不过沈德潜年龄实在太大了,同年,他辞官归里,屋居木渎山塘街,著书作述,并任苏州紫阳书院主讲,以诗文启迪后生。

此人参加近20场科考,66岁终于考上,但最后却落得个被鞭尸的下场

据说沈德潜退休苏州养老后,乾隆多次下江南,几乎每次都要他来陪护,都要唱和几首诗。乾隆十六年,乾隆游幸江南,沈德潜赶到清江浦迎驾。九十岁的时候,皇帝还记得给他升官,晋阶为太子太傅、太子太师。

可见,沈德潜的确才华横溢。97岁那年,沈德潜因病逝世。

他逝世后,乾隆皇帝为此还十分的伤心,亲自为他追封,亲赐挽联,可以说是荣极一时。

此人参加近20场科考,66岁终于考上,但最后却落得个被鞭尸的下场

不过沈德潜最终难逃厄运,死后被鞭尸。这就要说到徐述夔,此人是一个举人,写了一本书,因为当时沈德潜名声在外,于是他就邀请沈德潜给他写序。沈德潜欣然接受,可是他没仔细看,此文中有一句“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他没注意到。

结果公元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徐述夔文字狱爆发了。因为是沈德潜写的序,自然牵扯到他。

此人参加近20场科考,66岁终于考上,但最后却落得个被鞭尸的下场

乾隆一想到他的“故人”为徐氏这么个叛逆做了“传记”,恼羞成怒,大骂他“昧良负恩”“卑污无耻”。但此时沈德潜过世都快十年里,徐举人也早不在世了。怎么办呢?

依然有办法,乾隆皇帝命人对沈德潜开棺鞭尸以消心头之恨,同时将原先封给沈德潜的所有荣誉全部“追回”。

此人参加近20场科考,66岁终于考上,但最后却落得个被鞭尸的下场

可怜的一个老先生,考了那么多次,才考试,还是难得善终,死了之后还要被人如此侮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