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轉型企業TOP50

2018年度轉型企業TOP50

互聯網時代,企業持續創新轉型的能力越來越成為應對目前高速迭代的商業社會的關鍵。目前中國互聯網已發展了近20年,信息化的行程基本完結,數字化的浪潮還在繼續,智能化又迅速席捲而來,稍不注意,我們可能就要落後別人不止一個時代。以前我們常說“創業維艱”,而現在看來,轉型同樣維艱。但時代是進步的,墨守成規最終要被大浪衝走,敢於變革才能勇立潮頭。

但顯然轉型不是說說就能完成的事情,敢不敢去轉?往哪裡轉?怎樣去轉?都是企業要考慮的問題。

科技驅動轉型

面對必須要為之的轉型,美的集團走起了科技加持下的多元化之路。

2018年3月,美的在上海發佈“人機新世代”戰略,並宣佈將由家電企業向科技集團轉型,主打“智能製造”概念。戰略基於大數據的分析和打通,讓研發、供應鏈、生產、物流、銷售及售後在內的所有業務實現互聯互通,以提高產能和市場競爭力。同時攜手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德國庫卡,深入佈局大數據及AI技術的研發和創新,逐步形成能適應各類複雜生產應用場景的自動化及商業解決方案,為進一步實踐智能製造的人機共協創想夯實基礎。

通過整合並打通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智能物流等核心資源平臺,美的集團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價值驅動體系全面形成:一邊是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價值驅動體系形成,這將會在互聯網時代對美的集團“智能家居”與“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的落地,起到強勁的推動作用。另一邊則是工業互聯網與數字化2.0項目加速落地,以壓縮機、電控、磁控管等核心部件為基礎,結合強大的物流及服務能力和智能製造解決方案,既服務美的現有產業平臺,還可以在其它行業和領域進行復制,實現從硬件銷售向服務解決方案輸出的模式創新。

通過科技創新的持續推動,美的集團真正具備“持續打造差異化新品和精品”的實力,從而在競爭同質化的家電市場紅海中,建立自己的“精品逆勢增長新氣候”。利用“科技創新”這個新引擎,將暖通空調、消費電器,以及機器人和自動化、智能供應鏈等業務基於“全產業鏈”價值驅動體系下的重構與再造,賦予不同產品的科技創新力。

科技驅動、智慧協同、價值紐帶,這是科技集團美的之路,也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眾多中國企業發展變革的必經之路。同時,多元化是現代企業轉型的一個大趨勢,它不僅僅是使企業降低單一化所帶來的風險,更是幫助企業更好的探索行業生態鏈的基本路徑。當然,多元化並不意味著盲目擴張分散,核心技術永遠都是企業的立身之本。

2018年度轉型企業TOP50

轉型其實需要勇氣

“很多企業一時幹得挺好,但一個調整可能就沒了。”這是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剛剛結束的集團年會上的感慨,過去一年時間,萬達經歷了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大調整。

繼2017年7月,萬達突然宣佈以438.44億元將13個文旅項目91%的股權、335.95億元的價格將76個酒店全部轉讓給融創中國後,2018年2月份,萬達電影又宣佈以總價 77.94億元出售12.77%的股權。10月29日,融創中國再次以62.81億元收購萬達旗下原文旅集團和13個萬達文旅城的設計、建設、管理公司。

大量資產拋售的背後,一方面是萬達需要更多的資金去減輕負債率,另一方面則顯示了萬達“去房地產化”的決心。

但這個過程是痛苦的。

首先,房地產行業作為萬達長期以來的主心骨,短時間內大量拋售意味著萬達將以更低的價格來放棄這些原先的優質資本,這對當時已經在幾個大項目上接連受挫的萬達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另一方面,公司大規模的變動勢必會引起騷動,媒體的各種負面報道肯定會接踵而至。事實上,接連拋售資產後,萬達的股價開始飛速跳跌,一度下跌高達9.91%,使得萬達市值蒸發百億。相當一段時間裡,整個萬達環繞在陰雲之下。

但“刮骨療毒”最終救了萬達,通過轉讓酒店、文旅項目和其他一些非盈利性或盈利能力不強、與新目標不符的項目與資產,萬達最終走上輕資產之路。同時,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從而實現了企業負債率的穩步下降、資產質量的穩步提高。

經歷了“至暗時刻”的萬達,轉型更徹底更穩健更成功了。萬達轉型成果重要標誌之一,是文化產業成為其最大收入來源。今年1月12日,萬達集團在年會上公佈了萬達集團2018年經營業績簡報。從萬達的營收來看,2018年萬達的年收入在2142.8億元,已經超出了年計劃指標。其中文化集團收入達692.4億元,幾乎佔到了總營收的三分之一,而房地產收入540.2億元,已經下降到了不足四分之一。同時,除了近年來打造的轉型現代服務業,今年萬達又開始佈局大健康產業,明確萬達大健康將以頂級醫院為核心,綜合醫藥、康養、商業、培訓多種產業為一體,走創新健康產業新模式。

經歷了一年多的調整,萬達魄力十足的快速變革使得其轉型之路變得明朗起來。以萬達廣場為核心的商管集團為萬達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文化產業在自身業績的基礎上,將擴大其在資本市場的能量。未來,萬達將真正變成一個服務型企業。

轉型有時也不會很難

讓牧場的奶牛們體驗一把新科技,對伊利來說,轉型似乎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保定星光牧場有近300頭奶牛,放在以前,用十二三個人還看管不過來,如今只用8個人就能應付自如。牧場場長王新波說:“這全靠伊利牧業管理系統。”

伊利開發的牧業管理系統將牧場工作流程進行數據化管理,該系統涵蓋奶牛管理、庫存管理、營養飼餵、牧場設備、發情監測等各個層面,通過這一系統能對牧場情況瞭如指掌。王新波說:“哪頭牛要打針,哪頭牛要修蹄,哪頭牛要調群,只要看看數據,就能清楚明瞭。”

伊利推動的數字養殖也為品質提供了保障。在伊利牧場,奶牛降生即佩戴電子耳標,通過耳標數據嚴密監測奶牛的各種狀況,可以進行精準飼料投餵,保障奶牛的科學飲食和健康護理,養出健康牛,擠出優質奶。

同時,智能製造成為伊利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領。伊利工廠實現了全部信息的數字化,打造了智能製造的樣板間。走進伊利的“透明化工廠”,透過原奶處理中央控制室和中心化驗室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整個控制單元只有幾名操作工人。因為數字化的應用,憑藉電腦就可實時監控運行情況,嚴格控制檢測環節。在製造過程中,各種數字化信息能夠實時地反饋給管理者,各項指標自動彙總計算、多維度地對比,得益於“智能參謀”的襄助,整個管理更加精細、透明和高效。

讓技術充分賦能行業,帶來的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整個產業的升級換代。利用互聯網這根線將企業原本的經營流程更連貫的串起來,伊利的轉型之路簡單而有效。但顯然,串線大家可能都會,重要的是保證線能夠串的有條不紊,也要保證遇到死結的地方能夠去把它解開。也只有這樣,這根線才能串得更長,更結實。

轉型要迅速,也要保證原始積累

互聯網時代,變革更加具有連續性,這就要求企業需要保證自身技術創新的連續性,這樣企業才能跟得上變革的腳步。同時,轉型之初應當保證穩妥起步,並在整個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的業務模式,新的增長動能,不能在狂奔中散了架。

我們還要注意到互聯網轉型把很多經濟模式轉變了,從全球產品經濟走到服務經濟,走到體驗經濟,走到數字化經濟。互聯網轉型是外部轉型,是平臺化轉型。但平臺化轉型仍需要大量的原始積累,這份原始積累包括技術、數據,更包括模式、理念。以技術為支撐,分析行業趨勢,改進或創造更好的理念、模式,才能夠從量變走向質變,保證企業成功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