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福”不成,账号被盗!网上抢票,信息泄露!这些诈骗正盯上你,还不注意吗?

求“福”不成,账号被盗!网上抢票,信息泄露!这些诈骗正盯上你,还不注意吗?

你在集“福”,骗子悄悄埋伏;

你在到处抢票,骗子给你下套。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

我市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明显下降,

但仍有骗子不消停。

求“福”不成,账号被盗!网上抢票,信息泄露!这些诈骗正盯上你,还不注意吗?

春节期间的防骗锦囊

套路1

求“福”不得 支付宝账号反被盗

案例

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注意到这样一个案例,江苏南京鼓楼警方接到许先生报警,称其为集齐五福卡被骗1000多元。许先生扫了多次还差一张“爱国福”,许先生开启了“附近的人”功能,不停在“红包地图”活动页面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在添加了一个昵称为“贝壳”的好友后,对方称由于自己今天赠送的五福卡达到上限,需要许先生的手机验证码才能将“爱国福”转赠许先生,求“福”心切的许先生立即将验证码发给“贝壳”。随后,许先生收到的信息让他傻了眼:他的支付宝密码被修改无法登录,银行卡连续在异地消费,被扣款1000余元!许先生赶紧报警求助。

民警分析,许先生发的验证码,其实是对方重置他支付宝登录密码的验证信息,他因此被盗号。

提醒

民警提醒,涉及金钱交易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并且要保护好手机收到的验证码。此外,骗子以“福”骗人还有以下手法:

1

借以互换“五福”诱导受害者扫二维码加入微信群,当受害者扫描木马病毒植入二维码链接的页面后,骗子盗取受害者的银行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进一步实施诈骗。

2

受害者在网上搜索到购买“五福”的QQ号,加入好友后,按对方要求发了不等金额的红包,对方没有兑现并将受害者删除或拉黑。

3

冒充熟人向受害者发送短信,声称送受害者“五福”,并附上链接,当受害者点击该链接后,骗子就会盗取受害者的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套路2

抢票软件抢的是你的信息

求“福”不成,账号被盗!网上抢票,信息泄露!这些诈骗正盯上你,还不注意吗?

案例

有人忙着集“福”,也有人忙着抢票。警方表示,1月27日晚,央视财经向铁路总局证实,第三方软件的相关机器特征已被识别并被实施限制措施。也就是说,买“加速包”抢票,钱白花了!

据央视财经消息,为了买到回家车票,不少人求助抢票软件。这些第三方的抢票软件通常会收取20-50元不等的加速服务费,但其实,第三方软件抢票就是不断刷新12306网站余票信息,从而为消费者抢票,但是第三方抢票软件存在安全隐患,个人隐私信息得不到保障。

此外,民警分析,在抢票类骗术中,抢票软件可能也是一个插件,技术门槛低,不法分子将病毒、木马伪装成抢票软件,并以“免费”“秒杀”为幌子在社交网络上散播,吸引用户下载安装。一旦中招,恶意软件即可偷偷拦截用户个人信息,导致用户经济损失。

提醒

购买车票一定要选择12306等官方购票网站,不要轻信其他渠道,不要使用所谓的抢票神器。市民朋友可在电脑、手机上安装杀毒软件来拦截病毒、木马,测试网站是否为“钓鱼网站”,个人信息一定要妥善保管。

套路3

“高价收游戏账号”骗局锁定学生

案例

据市反诈骗中心统计,1月20日至1月29日,我市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电信诈骗警情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68%;网络诈骗警情环比下降30%,同比下降22%。

警方也发布了多发警情“前三名”,分别为涉及商品交易、贷款、征婚交友方面的诈骗。

多发警情“前三名”中,涉及商品交易的有37起,其中购买手机被骗13起,购买游戏币、游戏装备被骗12起。

春节将至,不少人有换新手机的想法,想通过网购的方式进行购买,随后便联系了一些网站、平台上预留的不法分子的电话或微信,不法分子以保证金、手续费、运输费等为由,要求受害者转账汇款。

此外,现在也是寒假假期,学生群体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投入到游戏当中,这也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不法分子一般打着“低价出售装备”“高价收购账号”“优惠代练”等幌子,引诱受害者上钩。

提醒

游戏交易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校方、家长也要尽到监督管理的职责;热衷网购的朋友,要学会甄别网上的购物信息,不要轻信所谓的“低价”“折扣”等虚假信息,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网购。

套路4

“春节来厦见面”是“杀手锏”

求“福”不成,账号被盗!网上抢票,信息泄露!这些诈骗正盯上你,还不注意吗?

案例

涉及征婚交友的16起警情中,有7起是骗子以“春节来厦见面”为由,要求受害者帮忙买动车票或飞机票。

骗子通过网络交友(如微信、QQ等)、相亲网站,编造出“高富帅”或“白富美”等虚假身份,在与受害者进行网络交流,骗取受害者信任、确立交往关系后,选择时机提出借钱周转、家庭遭遇变故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后便销声匿迹,“春节来厦见面”更是他们近期的“杀手锏”。

提醒

交友时,一定要及时、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在涉及钱财问题时,不要轻信征婚交友对象的任何借口、说辞。多与身边亲友沟通、询问。

套路5

“大额度免抵押”贷款诱你上钩

案例

多发警情“前三名”中,涉及贷款的诈骗34起,全部为受害者自己在网上填写贷款信息后,骗子趁机找上门。

春节假期前,不少市民有资金需求,便想着通过网上申请贷款进行资金周转。骗子正是看到了这种需求,以“大额度、低利息、免抵押”等为幌子,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吸引受害者前往咨询借款。受害者上钩后,骗子就会以“手续费”“保证金”“交易流水”等为借口,要求受害者转账汇款。

提醒

若确实需要贷款,请尽量通过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降低风险;不要轻信在网上或广告上看到的所谓“无抵押,无手续费,免费贷款”等信息;办理贷款时,预付利息和保险等要求都是不符合贷款规定的,当对方要求事先支付任何形式的资金时,要特别警惕。

求“福”不成,账号被盗!网上抢票,信息泄露!这些诈骗正盯上你,还不注意吗?

厦门警方出品

审核:LDQ

求“福”不成,账号被盗!网上抢票,信息泄露!这些诈骗正盯上你,还不注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