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46.6億再落子,這下曾經的快遞一哥“順豐”還有的玩嗎?

剛剛過去的2018年,對於物流業來說,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一年。在這一年,物流業跑贏了中國大多數實體經濟部門的增速。據相關數據,2018年中國快遞量突破了500億件,增長25.8%。截至2018年11月,快遞業收入達到5428億元,同比增長22.3%。更為重要的是,物流行業已不是簡單的運輸目的地,而是更多的滿足用戶需求,為了搶佔快遞這一高地,各家物流公司摩拳擦掌提高快遞服務來更好地滿足用戶,正所謂“得物流者得天下”。

這不,3月11日,傳來阿里巴巴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的消息。至此,繼此前提前入股圓通、中通後,阿里系快遞再添年輕血液,馬雲旗下的菜鳥網絡真的像一張無邊的網在天際張開!

在很多人看來,這張網就是為順豐準備的。

順豐和阿里,是怎麼由一對“閨蜜”到“相見兩不看”的?

回首6年前,順豐還和阿里一起擘畫過中國快遞的未來:2013年5月,阿里組建了野心勃勃的菜鳥網絡,順豐、圓通、申通、中通、韻達都是該網絡的股東,各佔1%的股份。


阿里46.6億再落子,這下曾經的快遞一哥“順豐”還有的玩嗎?


同時,阿里和順豐也通過收購或聯手同行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

比如說,阿里繫於2015年4月投資圓通,圓通上市後,阿里系在圓通的佔股為17.5%;而同期成立的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中,順豐系佔股41.4%,中通佔10.36%、申通佔9.45%、韻達佔14%。

但是在2016年,卻傳出順豐豐巢和菜鳥在合作中產生分歧。


阿里46.6億再落子,這下曾經的快遞一哥“順豐”還有的玩嗎?



接下來,在2017年5月22日杭州雲棲小鎮舉辦的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三通一達”董事長悉數與會,但順豐的王衛並未參加,這也向外界傳導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你走你的路,直到我們再也無法接觸。

2017年6月1日,雙方之間的爭議達到高潮:除了相互指責對方,彼此還切斷對方的數據接口。

也正是在6月1日這一天,騰訊雲悄然入局順豐,京東“無縫”上線了豐巢業務——看來在決定和阿里撕破臉之前,順豐這邊早就找好了退路。

如今,隨著“四通一達”陸續納入馬雲囊中,馬雲的新零售,正在現出全身的輪廓;馬雲的電商體系,正在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

而再看順豐,可謂是步履蹣跚,不僅有三通一達的圍追堵截,還有德邦物流大件物流的威脅,而順豐要想保持住行業優勢,只能不斷加大投入,比如說,擴大投入飛機場、採購飛機,但問題是,成本消耗過大,會大幅度降低利潤。

這從2018年順豐的財報看得很清楚:整個2018年,順豐營收增長27.6% ,淨利潤卻下滑4.57%,市場佔有率幾乎沒有增長。

更可怕的是,面對阿里咄咄逼人的攻勢,順豐如果沒有周全的應對之策,市場份額可能會進降低,企業債務可能增加,下一步,人員流失、網點收縮、服務品質下降等諸名問題就會集中爆發。

如果說此前,順豐的行業龍頭地位沒有被削弱是因為服務過硬,現在則要面對資本、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全面挑戰。

時侯能救順豐的,不僅僅是順豐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