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心不去,大道难通;道心不立,碌碌无功

引言:大道易知,尘心难去。纵欲驰骋,归根是梦。

尘心不去,大道难通;道心不立,碌碌无功

老子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人莫能知,莫能行。”此言不欺人,大道至简,易知易行。所以莫能知莫能行者,皆因尘心太盛。

昔黄帝问道广成子,见面就说:

“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

此时的黄帝,拿仁义巧饰自心,用志向充塞自心,还自以为多么伟大多么聪明,像这样的人,尘心极盛,根本没法和他谈论大道。所以广成子根本没有多搭理他,只是回道:“尔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尔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骂了他一通,便不理他了。

但这里我们就要佩服黄帝这位老祖宗了。作为一国之帝,被区区一个隐士这样嘲讽却没有生气,而是谦卑的退了回去,从此“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改过自新,抛弃曾经的一切功名智巧,把自己退回到零点,如此三月,终于想明白了什么,便又去问道去了。

这次黄帝到了广成子的居所,顺着下风一路跪到广成子身旁,再拜稽首而问道曰:“吾闻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哈哈,这才是一个正常人该问的问题。广成子一听,那是“蹶然而起”,大赞这是个好问题,更是将自己的长生之道倾囊相授。

尘心不去,大道难通;道心不立,碌碌无功

天下的志向都是向外的,唯有修道的志向是要向内的。

现在有很多人张口便问如何用道致功,如何用道治世,如何用道这样那样,好像四海八荒都要他来解救,好像大道没了他就运行不动。这样的人,谓之狂夫。斗于蜗角,谋于兔毫,夜郎自大,得道无期矣。老子云:“开其兑,济其事,终身无救”者,正指此类。

尘念纷纶的内心是无法参悟大道的,因为尘心只能看到有形的术,却不能看到无形的道。只能看到有用之用,不能领悟无用之用。尘心是偏执的,大道是灵通的。

大道无首无尾,无上无下,因此可以应物而不穷。苟有上下首尾,可以耳听,可以事行,则为有方之死术,而非灵冥之大道矣。由是可知去除尘心确为修道之第一要事。

只有去除尘心,才能生起道心。只有生起道心,才能洞观大道。只有洞观大道,才能正确修道,只有不懈的修道,才能与道冥合。

俗世间的功业没有志向尚且难以成就,通玄达道的修行更需要树立端正的道心才有可能成功。再快的马也很难自己从洛阳跑到长安,这是因为它行动没有目的。再长的藤蔓也不可能自己长到天高,这是因为它自身就不够坚实。

寿陵小子盲目的学步导致最后连走路都忘记,这是因为他分不清走路和走的好看哪个才是根本,自古以来修道的人多而得道的人少,这不是因为大道难修,而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树立起端正的道心。

尘心不去,大道难通;道心不立,碌碌无功

道心,是修行的根本。不树立道心,永远不可能通晓大道,修行一生也只会碌碌无益,甚至可能像邯郸学步一样,最终连个正常人都不是。

道心,不是俗世中驰骋的志向,而是虚静里恬然的守一。俗人的志向,用老子的话来讲,就是“如春登台,如享太牢。”熙熙攘攘,你争我抢,看起来热闹至极,光彩夺目。但到底不过是万化中一渺,真空里一幻,天地间的一息过去罢了。

而道人那虚壹而静的道心,却是看似平凡无兆,闷闷沌沌,实则却是一中含万化,空里有大千,是可以洞观万象,通玄达道的灵心。

形象讲的话,志向便是个汲汲而趋,行色匆匆的奴仆,好像令了命令要去执行一样。道心却是个混混而守安然泰定的大人姿态,端坐帷帐之中,把握的却是无极之大局。此二者有云泥之别,不可不察,切忌混之以为一。

若混之以为一,便会把淫志作为道心,整天想着致功就业,又是要用道炒股,又是要用道经商,又是要用道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沦为个披着道皮的儒士。更有甚者,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得道了就能成为高人,无所不能,无所不通。现实却是除了成为一个幻想狂外,一无是处,乃至走火入魔,被打入精神病院。

道是有大用的,但老子讲来不是让大家打妄想的。没有见过先有孩子后有母亲的事。老子讲得很明白,“

无为而无不为。”但人们偏就是喜欢装作不懂。揣着尘心悟道,舍夷而入歧,越走越远了。

翻来覆去讲了这么多,显得颇为啰嗦,而且语焉不详,讲得不很透彻。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祖师爷的那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明白这句,这篇文章,大可弃而不看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