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作家马九皋

马九皋(约1268-1350),又名薛超吾,字昂夫,元代回回散曲作家。

马九皋取名于《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超吾,即所谓“超越自我”。昂夫也有高扬的含义。取名都体现了超举向上的意思。确实,在诗词散曲领域,马九皋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可算得出类拔萃。

散曲作家马九皋

马九皋的父亲当过御史大夫,其兄九霄,能作诗,善书法,也做过职位不太高的官。他的家既是官宦之家,又是书香门第。受家庭的影响,马九皋从小喜欢文学,并且也有志于“功名”。马九皋很早就开始诗词创作。他31岁的时候,就有诗集问世。他的诗作,得到了当时诗坛上萨都刺、赵孟頫等名家的好评。赵孟頫评论他的作品是“激越慷慨,流丽闲婉,或为累世为儒者所不及”。就是说他在青年时写的诗,就超过了许多读了一辈子书的人。可惜他的诗集已经亡铁,仅有几首流传下来。其《送僧)一诗,语言清新流畅,意境超渺高远,很有韵味。诗如下:

游遍匡庐紫翠峰,

片云吹影浙江东。

昙花贝叶春三月,

布林青鞋山万重,

禅性若灰终有味,

机锋挚电本来空。

问师此别知何处,

笑指天边月正中。

诗中以“片云吹影”比喻僧人行踪的飘忽无定,身形的超然尘上,不为任何世俗事物拖累,凭布袜青鞋可以踏遍万里山川。最后一句,可发人想像,与王维的“山深不知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马九皋中年步入仕途,做过江西行省令史、秘书监郎官、池州路总管、衢州路达鲁花赤(达鲁花赤为行政长官)。属于中下级长官。在他任职当中,一直重视文化教育,关心读书人。这段时间里他正赶上元王朝内部争权夺势最为激烈的时期。25年中,换了8个皇帝,平均在位不到3年。其中英宗被臣下杀死,明宗刚即位就突然“暴死”,宁宗刚做了43天皇帝就得病身亡。皇族争夺帝位,必然要依仗心腹,一些官员也利用插手皇帝废立之机扩大势力接连出现了铁木迭儿、倒刺沙、燕铁木儿、伯颜等权臣把持朝政的局面,当然他们也都相继在权势争夺中身败名裂了。这是元王朝政治最混乱也最黑暗的时期。现实使马九皋日益厌倦了官场,功名之心逐渐淡漠了,对政治感到心灰意懒,于是就把兴致转到诗词和散曲的创作上。

散曲作家马九皋

他用诗歌、词曲,表明了他对现实政治和国家前途的看法。《折桂令·叹世》写道:

人生尔尔堪怜,

宝贵何时,又待问舍求田。

想昨日秦官,今朝汉阙,

呀!可早晋地唐天。

意思是说宝贵不会长久不变,时代也在不断更替,以古喻今,暗示元王朝也将成为另一家天下。实际上等于宣告元王朝末日到了。作为封建王朝中的一名无多大权力的一员,看到了元王朝灭亡的征兆而又无法改变现实。《中吕·阳春曲》表现了他的心境和政治态度:

胸中太华身难撼,

舌底狂澜口且缄。

看他暮四与朝三。

呆大胆,樽有酒,且醺酣。

“暮四与朝三”,形容皇帝上台与下台,权臣兴起与衰败,变换急促,如在朝夕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则坚定个人信念,不去过问政治,且尽情饮酒,天塌下来也不去担心了。

对政治的失望,促使马九皋认真地审视自己,仿佛这时才看清自己原是“为功名走遍天涯路”的名利客。而功名是什么?也好像现在才懂得“青镜看勋业,黄金买笑谈”。就是说,建功立业不过是镜中之影,荣华富贵金玉满堂不过是将来他人谈笑的资料。他对自己误入名利场进行了自我嘲笑。

浪淘淘,看渔翁举网趁春潮。

林间又见樵夫闹,伐木声高,

比功名客更劳。

虽然道,他终是心中乐。

知他是渔樵笑我,我笑渔樵。

渔樵辛苦劳碌,功名客奔波不停,到底谁更可笑?渔樵“终是心中乐”,当然功名客是堪笑堪怜了。

马九皋不仅嘲笑自己,也嘲笑比自己更不能自拔的其他功名客。如《塞鸿秋》:

功名万里忙如燕,

斯文一脉微如线。

光阴寸隙流如电,

风霜两鬓白如练。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

至今寂寞彭泽县。

是说一些人追求功名,急急惶惶,不顾斯文,可是转眼之间已年老白头,都在口头上说不愿当官,但又留恋官位不肯退身,使得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后孤身无伴,至今还寂寞着呢!

马九皋却真的退出官场,因为他不仅厌恶官场,而且知道“早勇退身无患”,便从此寄情于山水,沉迷于诗词。

散曲作家马九皋

马九皋写了很多散曲,写景、抒情、议事,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多样化。他有一组较出名的《朝天子》小令,都是评述历史人物的。第一首是:

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云游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

评说刘邦虽然本事很大,但大功告成之后,疏远英雄,宠信吕后,差点被吕后及其宗亲夺走江山,意思与萨都剌的《登歌风台》诗相近。

写帮助武王“一怒安天下”"的姜子牙。“争些老死向天涯”,因为有“武王任不差”,才使他得到机遇,有了施展才能的历史舞台。

写伍员报私仇过分,而“不见包胥恨”,结果落了个“可怜悬首在东门”,批评他不知进止。

写卞和献玉,因楚王不明,被砍去双足,反不如无此宝物。有宝反倒招祸。因而“传国争符,伤身行货,谁教献与他。切磋琢磨,何似偷敲破”?

写韩信,因“良弓不早藏”在未央宫丢了性命。不算智者。

写董卓是“万恶终须报,一脐燃出万民膏”,“贪心无道”的理应落个“难买棺材料”的下场。

写杜甫“踏雪寻梅去,虽然寒冷,但比只会在“暖阁红炉”边贪杯饮酒更高雅。

写孟母,“如此三迁,房钱无数,方成一大儒”,说明环境育人的重要,更称道孟母的明智。

这样一口气评说了20多个人物,爱憎分明,富于哲理,发人深思。在这套散曲的最后,以“世情嚼蜡烂如泥,不见真滋味”,“早勇退身无患”表明了他厌倦官场,决意退隐的心迹。

总的来看,马九皋在元王朝日益腐败的现实面前,采取了消极避世的态度。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他挺身而出来改变元王朝的黑暗政治,更不能要求他组织民众扯旗造反。作为封建时代官僚阶层中的一员,能放弃功名,不随波逐流,不攀附权贵,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也是值得肯定的。而他的词曲能反映现实,揭露矛盾,评说是非,并以流畅清丽的语言写了不少写景、抒情的作品,为人们所喜爱。一个回回出身的人,对汉族传统文学形式有如此高深的造诸,确实令人饮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