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前6个“最后通牒”,为何你却忽视?

猝死,也许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耳熟能详。

一看到猝死的新闻,大家都想到了又是一个过劳死的悲剧!

每逢这类新闻出现,媒体都会加上“每年60万过劳死”等字样,仿佛这过劳死,几乎人人都成为它的致命对象。

就连常坐在电脑前不断码字的小康医生,也成为了猝死的危险人物范围内......

但是!

这个“每年有60万人过劳死”是一条持之以恒,经久不衰的老谣,刚出道的时候,北京房价还不达到一万块,刘翔还没没跑出12秒88,以及贝克汉姆还活跃在球队......

猝死前6个“最后通牒”,为何你却忽视?

往事不堪回首,不过这60万过劳死还真不属实!

“60万”这一说法,实际上是当时医学研究对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的估算。但在文章传播过程中,有部分韩国媒体误将“猝死”翻译为“过劳死”,于是就引申中国加班制度文化,导致每年有60万过劳死的文章。

事实上,过劳死并不是一个医学概念,更多是一个法学概念。猝死的原因有很多,过度疲劳的确会诱发身体原有的各种疾病,是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但猝死只是一个意外表现。

猝死前6个“最后通牒”,为何你却忽视?

猝死,你会死成为下一个的受害者吗?

在排名前5的猝死死亡原因中,分别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创伤、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交通事故。粗略估计,心源性猝死的比例占了接近一半。

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每年我国可能有超过100万人猝死,相当于每分钟就有2人突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猝死前6个“最后通牒”,为何你却忽视?

那么,面对猝死的突发性和危害性,我们到底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哪些群体会成为猝死的受害者?别急,咱们用图来说话:

猝死前6个“最后通牒”,为何你却忽视?
猝死前6个“最后通牒”,为何你却忽视?
猝死前6个“最后通牒”,为何你却忽视?
猝死前6个“最后通牒”,为何你却忽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