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从今天开始结束清单式人生


63岁,从今天开始结束清单式人生

今天的首图是摩西奶奶,一位令人的敬佩的老人,摩西奶奶年轻时以刺绣为业,养育了10个孩子。直到76岁关节炎让她放下了绣针,但有什么能阻止一个忙碌了一生的老太太呢。

绣针很小,画笔很大。

76岁摩西奶奶拿起画笔,80岁举办个人画展,101岁离世,20年间她创作了 1600幅作品。

在给出渡边淳一的信中,摩西奶奶说:

“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佛系青年总说“重启试试”,电脑宕机可以重启,手机卡顿可以重启,情场失忆可以重启,职场瓶颈可以重启。

唯有人生没有重启键,我们只能继续,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继续。

关于这一点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深以为然,他的故事只关注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和10岁以下的小孩,因为他们是最不会在意社会既定法则的人。

《人生清单》中,他以63岁的布里特.玛丽为主人公。


63岁,从今天开始结束清单式人生

01、清单式人生


日本人特别喜欢列表格,他们喜欢将事情清单化,日本作家原尻淳一将阅读清单化,写出一本《高效能阅读》,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将笔记清单化,写出《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美国人喜欢将食物流程化,麦当劳、肯德基遍布世界各地。

那如果将人生清单化会怎么样?

布里特.玛丽始终过着程序化的人生,每天6点准时起床,12点必须用餐,18点准时吃晚餐。每天用小苏打将床铺整理的一尘不染,几十年只用一个牌子的清洁剂。

她始终坚持“文明人守则”,必须按照叉子、刀子、勺子摆放餐具,必须用铅笔写下每日清单,必须执行清单上的任务,不可以吃外国的食物,不可以说脏话,文身等于小混混,天黑后不许出门。

她有许多许多清单,每日list,购物list,打扫list,甚至有一张记录所有清单的清单,以保证她和丈夫的太平日子万无一失。

在我们看来,布里特.玛丽的生活如死水一潭,激不起一点波澜。

唯一的乐趣是玩报纸上的填字游戏。

她的清单以丈夫肯特中心,她有的伟大而又卑微的期许。

她想要一个家,希望孩子们(虽然不是她生的)无论如何都能回家过圣诞节,即便不来,也至少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她想要井井有条的餐具抽屉,时常去剧院看场戏,想要能看到外面世界的干净窗户,希望某个人会注意到她精心打理的发型,或者至少假装注意到了,或者至少,允许布里特-玛丽去假装。她希望这个人每天回家之后,走在拖干净的地板上,享用热腾腾的晚餐时,偶尔能发觉她的努力。

但就在她63岁这年,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故。特犯了心脏病,年轻漂亮的小三给她打来电话,宣誓主权,一切好似那么理所当然。

孩子们或者说肯特的孩子们,并没有参与其中,他们有自己的生活。

肯特病房里那件混合着披萨和香水味的衬衫只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将布里特-玛丽的那颗心击得脆弱不堪的元凶,是简单的心愿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绝望。

当所有的期待都过了保质期,她能做的就是重写谱写一段清单人生。

02、在信仰中疗愈


布里特.玛丽走出清单式人生的第一步是离开生活了四十年的家,第二步找一份工作。

劳动就业办公室的女孩儿,帮她联系到了小镇博格娱乐中心管理员的岗位。

布里特和博格的初识并不美好。

布里特-玛丽停下她的白色汽车,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这两个地方。至于她第一次接触到博格的足球,则是被一只迎面飞来的球狠狠砸中脑袋的那一刻。而被球砸中之前,她的车刚刚爆炸。


如果有比意外更令她抓狂的,那一定是在披萨店醒来,布里特.玛丽此生最讨厌披萨。

倒霉的事情总是一件接着一件,好不容易开始了新的生活,新生活却任性的不断刷新着她的底线。

好在,她一直不善于表达自己,她一直活得克制隐忍。她只是一个消极挑衅者,只会无声的表达抗议。

小镇博格的人们虽然不喜欢她,但还不至于厌恶。

只是从此她和足球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小时候布里特的姐姐非常喜欢足球,她乐观外向聪明,是一切美好的化身。

布里特.玛丽一直是姐姐的背景色。

直到一场车祸夺走了姐姐的生命和他们原本幸福的家。

布里特的讨好型人格就是在那时候开始显现的。她安安静静的做好饭菜,收拾厨房,做好所有的事儿,期待着表扬,承受着嘲讽。

意外的发生总是一连串的,和足球的关系也是如此。

不懂球的布里特居然成了孩子们的足球教练,当然她只负责点名和洗衣服。

足球是博格小镇的精神支柱,在这里每个人都喜欢看球。

足球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可以让分崩离析的人拧成一股绳。

非洲小国塞拉利昂,因为出产钻石被世人所知,也因为钻石爆发战争。贫困、战争、钻石和足球是这个国家的代名词。

在这里有一只独腿足球队,队员们因为战争残疾,因为足球疗愈。


63岁,从今天开始结束清单式人生


足球让布里特.玛丽交到了朋友,找到了自己。

走出了过去。


03、做自己


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改变习惯了的人。

布里特的明信片给了肯特回来的勇气。他习惯布里特的默默付出,他们养成了共同的生活习惯。

“我收到了你的明信片。我……好吧……会计查了你的取款记录。”他有些尴尬地说,指了指外面那条通往镇上的公路。


为别人而活迟早会习惯的,布里特的人生清单中心是肯特。

回到过去对她诱惑太大,这个诱惑甚至超越了她对警察斯文的产生的好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讲,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63岁,从今天开始结束清单式人生

曾经的布里特只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如今她尝到了苹果的香甜,自由的可贵,她想要自我实现,不为任何人而活。

《外婆的道歉信》中,外婆在给布里特的信中说,“你值得拥有更好的,尽管你只是个老太婆。”

当肯特和斯文让她二选一时,她听从了内心的声音,开着自己的车,去过自己的生活。

书的结尾并没有说她去了哪里,我想她会开着车去巴黎,反正她有足够的汽油。她会遇到一个尊重她的男人,也许是斯文,也许是其他人。也许在去巴黎的路上,她结识了“摩西奶奶”,开始了另一段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布里特迈出了第一步,摩西奶奶也迈出了那一步。

我们天天睁眼拿起手机,往返于两点一线间,何尝不是一种清单式人生。

翻看老照片才发现,上一次旅行是2年前,上一次见闺蜜是1年前,上一次逛街是半年前。

还有我今年没有63岁,还好一切都不太晚。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