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奧祕一:地球最南端的中國“科學小鎮”

地球的最南端

南極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是根據地球旋轉方式決定的最南點。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陸。

南極大陸的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和印巴次大陸面積的總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個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

地球的奧秘一:地球最南端的中國“科學小鎮”

第一個考察站

1985年2月20日,中國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站——中國南極長城站勝利建成,標誌著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座南極考察站是中國南極健兒在短短的26天內經過頑強拼搏、晝夜奮戰建設起來的。加上從兩艘萬噸輪卸下500噸建站物資和器材的時間,也僅僅用了45天。長城站的落成,結束了中國南極考察初期的帳篷時代,考察隊員們再也不用住在簡陋的充氣帳篷裡忍受風雪之苦了。

地球的奧秘一:地球最南端的中國“科學小鎮”

長城站是中國在南極的第一個科學基地,每年都有科學工作者來這裡度夏或越冬,從事各項專題性的考察,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各種設施卻缺一不可,因此有人稱長城站是一座微型的袖珍城,真是一點也不誇張。

長城站位於南極的喬治島,中國科學工作者之所以在這裡選址建站,是因為這裡有充沛的淡水源。在站區西部、西南和南部,寬淺的山澗窪地裡散佈著3個小淡水湖,離站區最近的西湖,清澈、平靜,像一面瑩潤的鏡子。湖的最深處可達10米,一道清溪由湖中溢出,從Ⅰ號樓與Ⅱ號樓之間,蜿蜒流過注入海灣,這便是於武衡同志命名的翠溪。長城站的供水主要依靠它呢。此外,還有一條水量非常豐富的溪流,也為長城站提供了充沛的水源。

地球的奧秘一:地球最南端的中國“科學小鎮”

中國的科學小鎮

為了更多研究,中國相繼建設了新的基站。

中山站建立於1989年2月26日,位於東南極大陸伊麗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維斯托登半島上。

崑崙站於2009年1月27日建成,是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上的科學考察站。位於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西南方向約7.3公里。由於選址在冰天雪地中,雪層會不斷積累,因此該考察站考慮了年積雪速度,設計壽命為10年。

泰山站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開站,位於中山站與崑崙站之間的伊麗莎白公主地,距離中山站約520公里,海拔高度約2621米,是一座南極內陸考察的度夏站。

2017年11月8日,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直奔位於羅斯海西岸的恩科斯堡島,開啟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的建設。

地球的奧秘一:地球最南端的中國“科學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