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藝茗茶」:古時,從“荼”到茶

說起茶在古代的名字,不可避免要引用大量的古文記載,希望大家見諒,哈哈,就當背文言文了。【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荼最早出現在《六經》裡,《詩經》中的《豳風七月篇》一文說道:“採荼薪樗,食我農夫。”這是最先表達出茶的詩句,第一次表明了茶的含義。【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爾雅》古時的一部詞典中對荼解釋到:“檟,苦荼”。三國時期魏國的《廣雅》一書中記載到:“荊巴間炙粳苦荼之葉,加入菽、姜、橘子等為茗而飲之。”通過這些最早的古文記載,茶的特徵也非常明顯了,就是一種苦澀的“菜葉”,用來食用。【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承藝茗茶」:古時,從“荼”到茶

《神農本草》中記載到:“神農嘗百草以療疾,一日遇七十二毒,另文解釋,得荼而解之。”這裡茶的用途直接明瞭,藥用。祖先神農氏就不用介紹了吧,發現茶的用途之後,帶領部落人民種植。【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這裡補充一下冷知識,《神農本草》是戰國時期雜家撰寫的著作,到了西漢,被刪改增補為《神農本經》,最後到東漢才被整改增補為T《神農本草》,三本醫學著作是三個時期的著作,撰寫之人自然都是有名的醫師。這些書中的荼便是指茶。【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承藝茗茶」:古時,從“荼”到茶

除了荼,茶在古時還有多個名字,非常混亂,上面講到的三個朝代《本草》中叫做荼,《桐君錄》、《晏子春秋》中又把茶叫做茗,《爾雅》中將茶叫做檟,《方言》中叫做蔎,《凡將篇》中將茶叫做芬,茶在古時主要有這五個名字。【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至於“茶”字,最早出現在唐朝時蘇恭的《本草》中,唐代的《本草》是唐高宗組織人修編的,自此之後,不再寫荼,改做寫茶。【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承藝茗茶」:古時,從“荼”到茶

唐德宗李適之前,唐朝的碑上都為荼。例如:公元750年天寶九年聖善寺沙門某禪師的墓碑上刻有荼愧,公元805年貞元二十一年吳通給楚金禪師刻寫的墓碑上有荼毗一詞等等,當時的茶還都寫作荼。一直到唐文宗李昂時期,也就是公元827年開始,這個時間之後的唐代碑上所刻沒有出現荼,而被替換成了茶字,例如:公元841年會昌元年,柳公權的玄秘塔碑中,寫作茶毗。公元855年大中九年,裴休所寫的峰慧禪師和鄭綱寫的百巖太師懷暉碑,所刻的均為茶毗。之所以會改變,則與陸羽撰寫的《茶經》和盧仝的《茶歌》的影響有關係。【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中唐之後,所有的代表茶意思的荼都寫作茶,同時茶的其他名字也被統一替代,除了茗字偶爾會與茶一同出現讀作茗茶外,其餘的字都已不用。【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承藝茗茶」:古時,從“荼”到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