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玻璃的中國

先問一個問題,中國古代有沒有玻璃?

正確答案是,有。

近年來,在戰國、秦漢的墓葬裡面都有玻璃製品出土。據考證,玻璃的起源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大概是公元前5世紀傳到中國。

但問題是,中國古代有大量的陶瓷、玉器,但是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好像沒有什麼玻璃製品流傳下來呢?中國開始有眼鏡、玻璃窗這些東西,那要等到明清兩朝了,那已經是從西方進口的產品了。

這個其實原因不難猜,因為中國古代的瓷器製造水平實在太高了。

相比瓷器,玻璃器皿有很多劣勢,比如玻璃的導熱性比較高,喝熱茶時會燙手,瓷器顯然更適用;再有,瓷器可以在表面畫上漂亮的秞彩,但玻璃製品表面上可做的文章就少多了。

所以,玻璃製品在中國一向都不重要,頂多算個小玩意兒,用途很少,我們的興趣主要在瓷器上。

痛失玻璃的中國

確實,如果只是用來製造瓶瓶碗碗,沒有玻璃,並不要緊。精美的瓷器更高檔更漂亮,也更好用。可是後來人們發現,玻璃的用處遠比瓶瓶碗碗多得多。中國人和玻璃擦肩而過,其實是錯過了至關重要的發展機會。

那西方人的玻璃產業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

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條是西方沒有適於燒製瓷器的高嶺土。所以,從古羅馬時代開始,歐洲人就只好生產玻璃,反正他們的主要飲料是葡萄酒和啤酒,和玻璃杯很配。結果就是,因為一直生產玻璃,歐洲人率先在玻璃技術上取得了突破。

一開始,玻璃都是不透明的,因為有雜質,有點發綠的顏色。和陶器、瓷器比起來,只有劣勢沒有優勢。但是,歐洲人在積累長期經驗以後,到12、13世紀陸續取得了技術突破,可以生產出透明的玻璃和平板玻璃了。

從此之後,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透明玻璃的出現和廣泛應用,後果極為深遠。

近幾百年來的世界歷史上,有兩個最重要的突破環節,就是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當然,咱們不能說玻璃是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得以出現的原因,玻璃並不是充要條件,但玻璃確實是個必要條件。

歷史學家分析了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20個科學實驗,發現其中16個都用到了玻璃,其中大部分甚至完全依賴玻璃。

比如牛頓用稜鏡對光所做的分析、巴斯德研製人工疫苗、湯姆森發明顯像管等等。事實上,中世紀以來所有的科學實驗室都充斥著各種玻璃製品,什麼燒瓶燒杯等等,你很難想象一個沒有玻璃的實驗室。

這些是技術性環節,但玻璃對人更深入、更顛覆的影響在觀念層面。這種影響今天很難察覺,因為今天的世界中玻璃已經無處不在。

痛失玻璃的中國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說的內容,需要大家有一點想象力,想象一個沒有玻璃的世界。

比如畫畫,中國的藝術有一個傳統,叫“書畫同源”,也就是認為繪畫和書法、寫詩、賦文是同一碼事。一個優秀的國畫作品,必須做到“詩書畫一體”。

一個只會畫畫,不會寫詩、書法不好的人,只是畫匠,而絕不是畫家。這種傳統下的繪畫,其實是符號堆積,要表達的是畫家的某種情懷,而不是對真實世界的反應。

那反應真實世界很難嗎?

當然很難,因為人們很難憑空掌握,在平面上表現立體世界的各種複雜技巧。歐洲人剛開始也不會,後來是通過鏡子和透明玻璃才逐漸掌握這些技巧的。

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畫家,往往是讓一面鏡子反射要畫的人物和東西,他是照著鏡子裡的形象來畫。鏡子幫助他完成了三維到二維的轉化,他要做的就是一筆一劃地把鏡子裡的圖景複製到畫布上。另一種辦法,則是在模特和畫家之間放一塊透明玻璃,畫家直接在玻璃上描出輪廓填充顏色,然後再按照玻璃上的圖案在畫布上畫出來。

你看,沒有玻璃這個工具,中國的文人畫,雖然達到了極高的美學境界,但是在寫實,在反應真實世界這個方向上,就很難取得實質性的進步。

後來,西方的玻璃技術再發展下去,就出現了眼鏡、望遠鏡、顯微鏡等一系列應用,無論宏觀還是微觀領域,人的視覺都被極大地擴展。

視覺被擴展是個不得了的事,因為視覺是人們最重要的感官,人類接受的信息中90%都通過視覺。視覺被大大拓展之後,有個非常重要的結果,西方人觀察世界的角度出現了重大變化。

你想,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人們理解世界,仍然主要依靠經典、靠反覆註釋聖人、祖先和神仙的話。但在玻璃技術大發展的歐洲,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依靠觀察和實驗。

玻璃把權威從話語、從書本、從大人物的所思所想,轉到了外在的證據,那些可以用玻璃製品看到的證據。所以,引發科學革命的實驗法,在玻璃出現以後,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玻璃讓無數人逐漸樹立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信心——這個世界是可觀察、可理解、可研究的。

更進一步地想,在世界其他地方,人要是想看到自己的樣子,只能用水盆或者是模模糊糊的銅鏡。而西方人,可以從大塊的明亮的玻璃鏡子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形象。

痛失玻璃的中國

這種仔細自我審視的機會,對人心理的影響,非常非常大。面對鏡子中的形象,人們以全新的眼光發現了自我,把自己從周圍世界中分離出來。在個人主義觀念的形成中,明亮的大鏡子是個重要的推動力。

你看,13至16世紀,既是玻璃技術大發展的時期,也是歐洲個人主義觀念大發展的時期,這還真就未必是巧合。

當然,今天我們說這個話題,並不是說中西方近代發展的差異,主要原因就是玻璃,玻璃只是條件之一。

遙想當年,中國人靠瓷器技術,大把大把地賺西方人錢的時候,怎麼會想到,我們和一個有著神奇潛力的小玩意——玻璃,擦肩而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