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开始聊起北欧,感叹这个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地方,北欧成了好多人的向往之地,大家开始学习这些北欧生活方式:瑞典的“Lagom”、“Fika”、丹麦的“Hygge”,想从这些词语之中找到关于「幸福」的蛛丝马迹。

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除了这些舒适惬意、追求幸福的生活态度,在北欧人心底还有另外一些,不那么容易,甚至有些磨炼意志的精神品质,比如“詹代法则”和“西苏”精神。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而且在北欧高福利、高幸福感生活的背后,还隐藏着高自杀率、高抑郁发病率和SAD(季节性情感障碍)。芬兰1/3的国土都处于北极圈内,极昼、极夜和漫长的冬季都深深地影响了芬兰人的性格。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芬兰人的喜怒哀乐

你可能难以想象。

抬头就能看见的阳光,在北欧是很珍贵的,而我们每年都会经历一次的夏天,会被当做节日来庆祝(北欧仲夏节)。

一些伟大的北欧设计、文学和电影作品的诞生,也多少与北欧恶劣的环境有关。

比如挪威画家蒙克的著名画作《呐喊》,蒙克经历了太多次家庭的衰亡、亲人的离去,挪威恶劣的自然环境也让他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孤独和绝望使他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于是,面对血红的落日景象,他感到突如其来的恐惧,由此诞生了这幅伟大的画作。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呐喊》蒙克

1.

芬兰人幸福生活的背后,究竟是怎样扛过来的


1940年《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西苏:一个能解释芬兰何以为芬兰的单词"。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芬兰,毫无疑问就是“西苏”。

"西苏精神甚至会带你穿透花岗岩。"一位芬兰老人这样说到。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SISU精神,即西苏精神。在芬兰语中,"西苏"意味着力量,意味着坚持不懈地完成一项在有些人看来疯狂、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赫尔辛基阿尔托大学的教授拉赫蒂(Emilia Lahti)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这是特指一种准备迎接极具挑战性时刻的精神,是我们觉得必须破釜沉舟的气概。可以说西苏是面对需要勇气的逆境时的能量和决心。"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Jonatan pie from unsplash

而在基督教路德宗的哲学中,这个词更多表示一种坏的品质,是不善于接受命令,与他人格格不入。但在这个国家新成立的那段时期,“西苏”的理念被芬兰知识分子们所接受,并被视为一种特别的芬兰品质

图尔库大学的文化历史学家拉蒂宁(Rauno Lahtinen)说,"上世纪20年代,需要为芬兰找到一些作为独立国家的特征。所以西苏是一个很好的正面进取的东西。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可以在寒冷中得以幸存。这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在寻找积极的自我形象。"

说到这我们不得不回顾一下芬兰的历史,“西苏”精神的诞生。

2.

战斗的民族不只有俄罗斯,芬兰的战斗值都爆表了


“西苏”精神逐渐在历史中帮助定义了这个国家:

  • 1917年12月6日。芬兰脱离俄罗斯宣布独立,正式进入共和国时代。
  • 1939-1940年。芬兰与苏联的进行冬季战争,芬兰军人与敌军的伤亡比例是1∶10,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 1941-1944年。芬兰从苏联那里夺回了卡累利阿地区。
  • 1944年-1945年。拉普兰之战,芬兰又将德国人赶出了芬兰北部地区。

在战争期间,还诞生了一位“狙击之王”。

猎人出身的芬兰狙击手西蒙·海耶,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击毙了542名敌军。他的狙杀纪录至今还没有人打破,放到现在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吃鸡之王”。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西蒙·海耶

海耶在战场上不仅要经受耐心和耐力的考验,还要忍耐零下20至40摄氏度的严寒和极夜带来的漫长黑暗,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别说是狙杀敌人,连自己都性命难保。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也许就是这种极端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西蒙·海耶和所有芬兰人那股独有的“西苏”精神。

他们凭着不屈不挠的“西苏”精神,在气候严寒、物资匮乏的土地上,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不仅完成了从农耕国到工业国家的过渡,还从二战中北欧五国唯一负债累累的战败国,变成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43000美元的经济强国。

3.

越是艰难的环境,就越……疯狂迷恋蒸桑拿


芬兰的意志和体能耐力十分惊人。

在上世纪90年代,芬兰登山家古斯塔夫森成为了“西苏”的国家象征,他是1993年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芬兰人。到了2009年,他已经攀登了世界上所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并且没有补充氧气,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九位完成这一壮举的登山者。

他还登上了南极洲的诸峰,并将其中一座命名为"西苏山"。不仅如此,他五岁的儿子也叫西苏,他的脸还被印在一款流行的芬兰糖果上,叫做"西苏含片"。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即使在今天的芬兰,人们依然以“sisu”为傲,本土汽车品牌sisu,以sisu命名的芬兰破冰船,sisu牌装甲车。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西苏”精神下的芬兰人认为:一旦你做出一个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所以经常有不少芬兰人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穿着单衣单裤在户外长跑。每年,芬兰各地还会举办铁人三项赛、马拉松比赛、蒸桑拿大赛和冰钓大赛等,吸引着大量国民参与,其中还包括很多芬兰政府中的高级官员。

对于他们来说,既然改变不了当下的环境,不如换一种思维方式,去享受大自然的恩惠。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插图:Naomi Wilkinson

4.

西苏下诞生的传奇手机,摔不坏的诺基亚


很难想象,00后的孩子们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诺基亚这个手机品牌。当年网友们调还侃诺基亚手机像砖头。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诺基亚曾带领芬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工业和通信技术的时代,在鼎盛时期,诺基亚甚至为芬兰贡献了4%的GDP和1/4的公司税。

在2003年,诺基亚推出的1100款手机成为了全球最畅销的移动电话,总计售出2.5亿部。这家芬兰公司将移动电话从可望不可及的“大哥大”,变成了人人不离手的必需品。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还记得那个著名的开机界面吗?

诺基亚就是芬兰“西苏”精神的典型代表。

在1865年成立时,诺基亚只是个小木浆厂,之后成为造纸、化工和橡胶制品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诺基亚经营举步维艰。随后诺基亚毅然决定全力主攻新兴电信产业,时任诺基亚总裁的奥利拉这样说道:“转变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勇气、耐心和决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芬兰人会用SISU来战胜一切困难。”


在这个锦鲤游遍了中国互联网的时代,很多人寄希望于抽中锦鲤发大财,下半辈子再也不用上班。但运气之所以被称为运气,因为它是小概率事件。

而我们真正能做的,依然是不断沉淀和积累。

今天北欧人的幸福生活,是靠着坚韧的意志力和不服输的精神打拼出来的,所以他们看起来温和、朴实,他们重视教育、美学和社会福利。

也正是这样的“西苏”精神,引领着那里的人们,成就了今天。芬兰人永远不会忘记“西苏”精神,永远以“西苏“为骄傲。

这样一个优秀的精神品质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北欧的生活真的那么好吗?”

“如何像北欧人一样去生活?”

真的要学习北欧生活方式“被北欧化”吗?

也许看完这篇文章,我们心里应该都有了答案。

一起学习西苏式的生活态度:

1、真正“断网”

2、拥抱寂静

3、安排独处的时间

留言和F聊聊:

你有多久没“为难”自己了?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FikaFika是一家以咖啡馆为载体的北欧家居潮品集合店,致力于向大众推荐北欧式的自由生活提案和提供触手可及的北欧好物。目前已经和多家北欧品牌开展代理销售和市场推广合作。

FIKA源于瑞典语中的Coffee Break,在瑞典,拉上三五好友一起FIKA不仅是每天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很多重要的决定和创新都来自FIKA时刻。

如果真实的北欧是这样的,你还愿意“被北欧”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