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為什麼輸給了李世民?

tdjrx


李建成輸給李世民,既有性格的原因,也有謀略的因素。

↑李建成的歷史形象被扭曲了↑

也就是說,李建成採取的策略最終輸給了李世民,而策略的背後,性格,環境等因素都在起作用。

李世民最終對同胞兄弟下毒手,親手殺死自己的同胞大哥,並且更是滅絕人性的殺死了十個親侄子(有的尚在襁褓之中),當然稱得上兇殘。

然而,平心而論,李世民的兇殘,並非源於性格本身就殘暴,實際上,他稱得上是歷代皇帝中比較能夠剋制自己的人物了,這絕非溢美之詞,從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行政設定來看,李世民把皇權與群臣進行了一度程度上的分享。

相比之下,朱元璋對皇權的強烈到變態的掌控欲,是李世民比不了的。但李世民長年成功的軍事生涯,促使他性格中務實以及拒絕失敗的一面不斷加強——與其說是皇位對他有吸引力,不如說是他絕對不允許自己失敗更妥帖。

↑李世民能夠剋制自己,帝王中少見↑

戰場上,他沒有輸過,政治角鬥場上,他也絕對不願輸。

那怎麼贏得政治上的較量呢?

李世民曾經一度寄希望於他父親李淵能夠重新選立太子——不是立嫡,而是立能。但以李世民的精明,當然不會把命運全部寄託在別人手裡,哪怕這個“別人”是他的父親。

李世民指揮的戰鬥具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他永遠都是掌握主動權的那一個。

在政治角鬥場上,李世民也同樣採取了這個策略,於是他一邊征戰四方,一邊建立自己的團隊幕僚,並且不惜得罪李淵,把攻城所獲的金銀錢帛大方的賞給自己的士兵,也就是多虧李淵特別疼愛兒子,換成別的大將,僅憑這一條能死一百次了。

李世民“文鬥”策略的最後一戰就是“楊文幹事件”,從事後處理來看,杜淹背了鍋,這也說明了此次事件是李世民團隊的政治陰謀,意圖徹底打擊李淵對太子李建成的信任,從而為李世民贏得機會。

↑李淵愛子如命,下場卻比較悽慘↑

結果,失敗了……李建成和李世民更加水火不容的同時,李淵卻仍然大搞平衡術,試圖不讓事態失控。

然而,從那之後,李世民徹底放棄了對他老爹的幻想。皇權和勝利者,需要鬥爭才能得到,既然“文鬥”不行,那就“武鬥”!

說起搞武力陰謀,李建成反而是處於下風,雖然他不斷擴大東宮的守備力量,對李世民防範意圖十分明顯,而他通過賄賂李淵身邊的妃嬪們,採用“吹枕頭風”策略試圖讓李淵早下決心除去李世民,顯然也不是一個善茬。

↑李建成採用的已經是最優策略了↑

但李世民可以搞武裝偷襲暗殺,李建成卻不能這麼搞。為什麼?從心理學和策略博弈角度來看——李建成沒必要搞武裝陰謀,他的老爹李淵對他始終是信任的。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楊文幹事件”爆發後,李建成帳下幕僚一度勸他乾脆起兵,奪取皇位,弄假成真,但李建成堅決拒絕了——他選擇了賭!賭李淵對他還是信任的。於是李建成負荊請罪,徑自前往仁智宮向李淵請罪。

李淵在最初的狂怒之後,當然選擇是原諒啊,因為他了解李建成,也相信李建成,何況,在李世民咄咄逼人的情況下,李建成只有贏得李淵的信任,才是最佳策略。

李建成要是武裝起兵的話,他首先得控制甚至殺死李淵,同時也得控制或者打敗李世民,這個難度太大了!!而且一旦失敗,什麼都失去了,如果成功,無非還是得到皇位,而這個皇位本來就屬於他的啊,只要他在李淵面前乖乖聽話,受到信任,等李淵去世就好了。

所以,在策略如此不均等的情況下,李世民可以採用“玄武門之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但李建成除了賄賂群臣與後宮在李淵面前嚼耳根,說李世民壞話,沒有武力手段的謀劃。

↑李世民殺了兄弟侄子,還搶了弟媳……↑

至於史書上說李世民應李建成之邀赴宴,喝了毒酒吐血,差點死掉,這種可能性極低,如果李建成真要對李世民下殺手,為什麼毒個半死,這不是寒了李淵的心嗎?這不是逼李世民公然合情合理的走內戰路線嗎?

李建成未必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李元吉也不會總想殺死李世民,史書已經讓勝利者改寫,我們很難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但我們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一生無數次征戰的一次,其中的策略,手段,該出手時就出手的狠辣,絕對的政治理性,都是和李世民在戰場上的表現一脈相承的。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在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只不過李世民極為冒險的策略僥倖成功罷了。


我見青史多嫵媚


李世民開啟了貞觀之治,創建了大唐盛世,可已看出做一個皇帝他是成功的,是傑出的,在繁忙的國事之餘還時時刻的想著百姓的生活如何如何,這在封建社會中是難得的,從這點看他是心繫百姓的好皇帝。比較那些昏庸無能的帝王李世民是優秀的。但李世民登皇位的過程還是比較難的,據史書記載,他是發動了《玄武門事變》才最終登上皇帝位的。(二)在立太子的問題上,李世民的觀點是不能以長幼論之,要看能力,從這點看他爭太子之心早有之,他認為,對自己來說威脅最大的莫過於大哥李建成,因為李建成當時已是太子了,且擁有了極高的權力,李淵賦予他″自非軍國事務,悉委決之",這樣看來權限是抺糊了,很難界定和區分的,何為軍國大事,何為非軍國大事。所以李建成辦什麼事就自作主張了,什麼父皇啊,什麼朝中各部門全然不在眼中,比如在防禦突厥方面他自己在管;另外在招募長林軍和給楊文幹送甲事情上,他也沒能奏請皇帝及兵部,他連父皇都不請示那兵部又算什麼呢?‘更何況還是自己管轄的部門。在招長林軍方面,李世民沒有驚動他(可見李世面在政治上是伺等的成孰),一則這事是公開的,二單憑這事扳不倒他,李世民在觀望,在等待,在積累他的罪狀。就說給楊文幹送甲這事,李建成給李世民提供了好的達恰當的機會,李建成仍然認為這是自己管轄的事,好糊塗啊!此時李世民看時機成孰,急忙見父皇狠狠的奏了一本,李淵令宇文穎調察此事,誰料想李世民早已通過宇文穎策反了楊文幹,事情發展到現在,原本不大的事變得嚴重了,李淵見事不妙不得不處罰李建成了。(三)這事雖說沒有真正的證據,能證明李建成與楊文幹起兵事件有所關聯,但送甲是鐵的事實,李淵"認為該事件牽扯于軍事及國防上,尤其還牽扯上了突厥,這事非同小可,必須嚴肅對待,認真處理。所以他給李建成送了三百突厥兵的可達志,同時又處理了參與者韋挺、王珪、魏徵。李淵知道如此處理對李建成不公,因為李建成受此不白之冤完全是自己造成的。對於李世民李淵心裡明白,他這是在故意找茬,想尋找時機上位,所以李淵也處理了李世民的部下:杜淹。以此警告李世民。可惜了,李淵只將問題看成是家庭內部矛盾,只是草率的各打五十大板了事,他沒有看透問題的本質,也不想看透罷了。實際上這是兄弟間圍繞皇權而開展的殘酷的鬥爭,最終發展到了誰也不想看到的兄弟之間的一場血淋淋的撕殺一一玄武門事變暴發了,該事件已李世民的最終勝利而宣告結束!(四):現實中,李建成建國初期也是率領軍隊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的,只是到後來有點居功自傲了,竟發展到自己私下養兵以壯大自己的勢力,這在當時是國法所不允許的,這事令李淵有所顧忌,原本在父王眼中勤勤懇懇、可堪重任的李建成就因此在皇帝心中一落千丈,可想而知到最後是什麼樣的結局;而李世民策劃的玄武門事變的勝利足以說明李世民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是一個善長玩政治手腕的高手!(五)最後,雖然說李世民策劃的玄武門事變非常的殘酷和血腥,但這並不能抹殺李世民的功勞,他仍然是一位世界所敬仰的好皇帝!:


北辰272055996


唐朝建立初期李建成基本上是陪伴父親李淵坐鎮中軍大帳。而李世民則是親自掛帥衝鋒陷陣。這樣導致李建成除了有我父親李淵的鼎力支持和兄弟四弟李元吉的鼎力相助再就是其幕僚全部都是一些文臣,例如魏徵、王圭等人。


而李世民由於唐朝建立初期到建立唐朝這段時間,一直是親自掛帥南征北戰,錘鍊了自己的軍事謀略和才能。同時因為李世民廣納賢士從而結交了一些能征善戰、友誼深厚的幕僚兄弟,其代表人物如長孫無忌、李孝恭、房玄齡、尉遲敬德等。


由於在唐朝的建立屢立戰功,導致了李淵對李世民到了再無可賞的地步。而太子李建成由於李世民威望與地位極高,感覺李世民是自己未來登上皇帝寶座的重大威脅,隨採取了政治手段,分解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將其得力干將逐個外派,逐漸削弱李世民其實力。例如李建成建議讓四弟李元吉率領軍隊出兵突厥以此來奪取李世民的兵權等等。李世民雖然常年徵殺戰場但是並不是匹夫之勇。他早已在太子李建成身邊安插了親信。凡東宮李建成有什麼對自己不利的事情都能夠及時掌握,做到了運籌帷幄。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鬥爭也從暗鬥逐步走向了公開化、激烈化。李世民派人上奏李淵說李建成要殺他,而李淵聽到信息以後優柔寡斷,不立刻出來調解。

李建成則對李世民的情況沒有掌握,但是他想借李元吉做統帥出兵突厥的有利時機,握住李世民的兵馬,再找機會除掉李世民。626年7月2日李世民再次向李淵告密,李淵絕對次日宣二人進宮接受質問。太子李建成發現自己陰謀暴露,隨提前進宮,逼迫父皇表態做出選擇。人算不如天算,本來宣武門的禁衛總領是李建成的親信,誰成想早被李世民策反了啊,李世民早已帶領人馬埋伏在宣武門內部,李建成、李元吉一同進朝,快走到林湖殿的時候發現情況不對,急忙騎馬掉頭跑,但是為時已晚,李世民帶領人民從後面殺出來,情急之下李元吉連續向李世民射三箭都是五一命中,倒是李世民一箭講李建成射殺,尉遲恭同時也射殺了李元吉,

東宮得到李建成在宣武門慘遭埋伏後,立刻出兵過來支援,於是在宣武門之外展開一場混戰,尉遲恭見事不好,拿起大刀砍下了李建成、李元吉的人頭,東宮軍隊看到二人人頭不得不散去。
事成之後李世民面見李淵將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訴說給父皇李淵,三天後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兩個月以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從此唐朝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以上為我個人拙見淺識,有什麼不到之處懇請朋友們予以指出,謝謝您


淡淡典雅A


隋煬帝楊廣昏庸無道,隋朝末年爆發了翟讓領導的大規模農民起義。致使隋朝陷於戰亂,李淵是隋朝唐國公。有人建議李淵趁機起兵,奪取天下。可是李淵猶豫不決,是其兒子李世民力勸父親,李淵才下決心起兵,當時李世民才18歲,從這個意義上說,李世民的政治頭腦比李建成成熟。對時局的洞察力比李建成更具有非凡的能力!按現在的話說。那就是輸在起跑線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生的政治頭腦!有時我們不得不驚歎作為帝王有天生的異於常人的頭腦!

李世民20歲就跟隨李淵南征北戰。為大唐的建立做出來很大的貢獻,也在戰爭中壯大了自己的勢力,收羅了一大批效忠自己的文臣武將。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武的有尉遲恭,秦瓊,程咬金,候君集等瓦崗寨的眾位英雄好漢!而反觀李建成在與隋朝的作戰中自己的勢力沒有李世民那麼壯大。

按封建社會的皇權等級制度,李建成作為李淵長子,是理所當然的太子,太子之位非他莫屬。他為了保住太子的位置。也可以說做了很多對不起李世民的事,李世民也覺得自己對建立唐朝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心裡也覺得不平衡,本身又不想寄人籬下。所以也在暗中積蓄力量。他的手下也在積極的勸說鼓動他及早考慮太子人選,說白了就是讓他下決心剷除李建成,自己做太子。

皇帝的寶座太有誘惑力,生在皇帝之家,每個人的命運不是自己能掌握的,即使你不想做皇帝,也有人怕你和他爭,也覺得你是對他最大的威脅。你不想爭皇位的繼承權,手下的那幫人也不會甘心。他們又何嘗不明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你除非你是傻子!皇帝的家庭裡,皇位的誘惑力總是大於親情!

杜如晦,房玄齡剛開始勸說李世民及早下手的時候,李世民也有顧忌,畢竟是親弟兄,決心不是那麼好下的。也因此在李世民決心動手的時候去請兩個人,兩個人還不來,最後由尉遲恭拿著李世民的劍才把兩個人請來,他們知道,李世民已經下了決心!

李建成又何嘗不是這樣,魏徵勸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他和李世民有同樣的顧慮!但是李世民最後在通過李淵剪除李世民勢力的時候,下了決心,而李建成遲遲沒有下定決心!李世民搶先一步。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成功逆轉對自己不利的局面。

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前一天晚上,就去找李淵訴苦,告太子的狀,李淵答應明天讓他們三個都到皇宮去調和他們的矛盾。李世民第二天就發動政變。李元吉已經預感到危險來臨,也曾勸李建成不要去。而李建成仗著有父皇的維護,沒有聽從李元吉的勸告,釀成悲劇。可以說李建成也有點太自信,太大意了。說白了還是李世民棋高一著!





草堂夜語



賽麥大弘


1:李世民是職業軍人出身 是一名優秀的統帥和軍事家!他的軍事素養可以和中國最頂級的名將和軍事家相提並論!以武立國的大唐300年間是唯一可以和大唐第一將李靖相提並論的人物!所以他身上具備了優秀軍事家的特徵!殺伐果斷!絕不婦人之仁!奇正轉換!懂陽謀也精陰謀 玄武門之變的部署比他的任何一場經典戰例運用的計謀有過之無不及 第一步先誣告太子齊王 讓李淵召兩人入宮 第二步買通常何 控制宮門 把800人運進玄武門第三步劫持皇帝李淵 擒賊擒王 從而控制大局

2李世民從小志向遠大!他雄才大略 不會甘心屈居人下!他的志向不在劉邦項羽之下。劉邦和項羽看到秦始皇大陣仗出行的態度 劉邦:大丈夫當如是也;項羽:彼可取而代之 李世民有過之無不及 他一開始就有反隋之心了 他也有計劃!早就開始部署了皇帝應該做的事情 建立軍功 在軍隊和百姓中建立威望 同時還可以網羅人才 結交豪傑 公元623年幹掉王世充和竇建德後天下基本統一 然後他又戰略性的看到了偃武修文 開文學館 從中可以看出其志不在小

3李世民廣納賢才 知人善任 兼聽則明 對人才很是重視 非常禮遇 而且手段高明 從他收服敵將尉遲恭可以看出來 後面尉遲恭成了李世民的最重要的心腹愛將 沒有之一 在太宗心裡的地位可以和他的布衣之交 大舅子長孫無忌相提並論 尉遲恭兩次救駕李世民 如果主席和許世友 他的部下可以死心塌地的為秦王賣命 貞觀23年病逝之後 大唐臣民和周邊國家上到君下到民無不如喪考妣 威望之高可以和當代的毛爺爺相提並論 他手裡的人才太多了

注:李世民是中國上下五千年來最優秀的皇帝!他的文治武功睥睨天下 笑傲中華 他身上具備了領袖的全部的素質 是中華五千年來難得一見 他胸襟開闊 殺伐果斷 知人善任 銳意創新 能屈能伸 民主包容 謙虛好學 慧眼識才 雄才大略 高瞻遠矚 本人綜合素質之高皇帝中恐怕難有人與之匹敵 他是中國最偉大的政治家 軍事家之一 同時又是書法大家 在書法繼晉之後的第二次高潮唐書法大家中佔有一席之地 並開行書入碑之先河 把王羲之捧上書聖的寶座 他自己能力強就夠了 但還要把大唐內外所有人的智慧都集中起來打造他的貞觀之治 換做任何一位君王在同等歷史條件下 都不可能達到李世民貞觀之治的高度 所以說貞觀之治自古罕論 他一手建立大唐帝國 又嘔心瀝血的將大唐推向盛世的巔峰!大唐盛世的輝煌無可複製 連和他並稱於世的大漢盛世都要稍遜幾分!大漢朝國力波動幅度和落差與大唐是天壤之別 大漢盛世時間比大唐長很多 所以很多人喜歡大漢多於大唐 實際上大唐的巔峰比大漢厲害太多了 安史之亂就是大唐的一道坎 是中華民族走向的分水嶺!可以說李世民的成就無人可以匹敵 他的帝王成就絕對在秦皇漢武之上 但歷史地位比兩位稍微低一點點兒!


鞋拖大師小智祖師爺


縱觀中國歷史,一則則血的歷史故事告訴我們,在政治謀略上,但凡對敵人有一絲婦人之仁的,最後都會死得很慘。

吳越相爭,吳王夫差在伍子胥的幫助下攻破越國,並且生擒了越王勾踐和一批越國大臣。伍子胥曾多次建議夫差殺了勾踐,以免養虎為患,但夫差不聽。勾踐經過臥薪嚐膽,最終帶兵攻入吳國,夫差兵敗自殺而亡。

楚漢之爭的項羽,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聽從謀士范增的話殺了劉邦,天下就沒有對手了。自己不但可以稱王稱霸,更不會自刎烏江的悲情結局。

瓦崗寨的首領翟讓武功高強有膽略,就因為就因為心存婦人之心退位讓賢,結果被他的接班人李密殺死。

李建成之所以輸給李世民也是因為心存婦人之仁。李建成以大哥和太子的身份自居,絲毫感覺不到李世民會對他形成的巨大威脅。他甚至認定有李淵在,李世民不敢造反,於是一次又一次心存僥倖。

他不知道他的這個二弟李世民對皇位窺覦已久。李世民是一個殺伐果斷之人,南征北戰所積累下來的謀略絕不在李建成之下。當初勸李淵造反的也是李世民,在李世民的眼裡,太子之位理所當然是自己的。只是李建成是嫡長子,只要沒有太大的過錯,李淵是不會廢掉李建成的,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大唐第二位皇帝非李建成莫屬。於是李世民開始招賢納士,讓天下英才歸自己所用。秦王府可以說是人才濟濟,李世民無時不刻為自己謀反做準備。

而李建成在唐朝建立之前也南征北戰為唐朝立下赫赫戰功,只是在唐朝建立以後,李建成便退居二線,穩穩當當當起了太子。而此時的李世民依然在外打仗,秦王的威名越來越響,聲望遠超太子李建成。

魏徵感覺李世民很可能會威脅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建議李建成提前動手殺了李世民。說實話,如果李建成聽從魏徵的話提前動手殺了李世民,大唐王朝壓根就沒有李世民什麼事了。可是李建成卻存有婦人之仁,認為自己是大哥,怎麼可以殺同父同母的兄弟呢。於是李建成把魏徵訓斥了一頓。

當秦王勢利越來越大,魏徵第二次建議李建成殺了李世民。這個時候李建成終於意識到李世民給自己帶來的威脅,但他沒有想著殺掉李世民,而是想辦法把他身邊的武將和謀士調離京城,想孤立李世民。

但李建成最終還是太小看李世民了,經過精心的佈局和準備,李世民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終死於刀下。

所以對敵人心存婦人之仁,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殘忍。政治並非兒戲,而是充滿血腥和殺戮,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稍作遲疑就會有殺身之禍。









笑談趣史五千年


李建成輸給李世民,我總結了一句話:建功立業不成名,英雄自古多悲情。

玄武門事變,李世民勝利以後,將李建成貶的是一無是處。其實就是而論李建成的才能一點兒也不在李世民之下。在建立唐朝的戰爭中,李建成平定西河,攻佔霍邑,兵進長安。唐朝建立以後,李建成成為太子,慢慢的退居二線。但他並不是享受著貴族的浮華生活,又是厲兵秣馬,為唐朝招攬賢才,最著名的有馬三寶,魏徵等。

然而隨著李世民戰功越來越大,能臣良將越來越多。李建成慢慢的就處於弱勢。很早很早以前,李建成的謀臣魏徵就建議李建成發動政變,除掉秦王。然而李建成顧念兄弟之情,認為自己身為大哥已經是太子了,為何還要發動政變除掉自己的親弟弟?所以李建成不但沒有采納魏徵的建議,還將魏徵狠狠的訓斥。

直到武德後期,秦王府的勢力越來越大,能臣良將滿滿一堂,將如程咬金,尉遲敬德秦瓊。文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魏徵再次建議,李建成一定要防患於未然。李建成說大家都是親手足,親兄弟,怎能短兵相見你死我活呢?魏徵說,我們可以先訓練一支力量,如果秦王安分守己,我們便不拿他怎麼樣,如果他有異心,篡奪太子之位,到時就不是太直,你不講手足之情了。最後李建成採納了魏徵的建議,訓練了一支2000多人的軍隊。

到了武德9年,秦王府的異動越來越大,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這時的李建成已經意識到秦王不可不防,一定要先下手為強。然而他並沒有想著把自己的兄弟往死路上逼,他說採取的辦法只是將秦王府的文臣武將調離京城,削弱秦王李世民的臂膀而已。他還是想留李世民一條命的,畢竟他是建成一奶同胞,真正的親兄弟。

可是他這個既能保護自己太子之位,又不傷害自己兄弟姓名的折中之法。卻直接引起了秦王府諸多將軍的不滿。所以,最後到市裡新市民首先發動了玄武門政變,先下了手。

如果不是李建成顧念親情,念自已與李世民是一奶同胞,親爹親孃所生。他早早地採取魏徵的建議,直接將秦王翦除。便不會失敗。但是他卻失敗了,他失敗的原因就是不夠心狠手辣。而他的弟弟李世民卻明白,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的道理,不做是不做,一做就要做到徹底一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在之前,沒有任何徵兆,要置自己的兄弟於死地,不出手是不出手,一出手便讓敵人命沒有。這是李世民勝利的原因。


舊事舊人歷史說


三點

一:李世民的軍事才能高於李建成。在整個大唐王朝的建立之初,重要的大仗都是李世民領導下打的。其手下聚集了一大批能臣武將,質量遠遠高於李建成的手下。

二:李世民做事幹淨利落,不拖泥帶水,所以能一仗而定乾坤。不像李建成優柔寡斷。

三:李世民善於聽臣下的意見,這從其在當皇帝期間可以看出。


奔波的金錢豬


“成王敗寇”這是個眾所周知的道理,顯而易見,本來李建成在李淵建朝登基時,就已是順理成章的嫡長子也是正式冊立為太子的順位繼承人;也正是此時的嫡次子李世民卻屢屢立下赫赫戰功,也讓李淵側目封賞有所倚重,在當朝地位更是手握兵權並實際掌握了軍權,而籠絡人心這方面李世民也更勝李建成一籌。當然,李建成本身也不是沒有提防著功高震主的李世民,此時的李建成雖有佈防也使了些手段,但還是在其寬厚仁宅的性格使然下,在殘酷的宮廷政治鬥爭中犯了許多致命錯誤,包括許多文工大臣的進諫,應該對虎視眈眈謀求上位的先下手為強,但都未被李建成採納,致使自己在關鍵時刻錯過最佳時機也造成了曾經支持李建成的大臣們人心惶惶轉而觀望甚至自己的親信已被李世民所收買而不自知,很多密謀剷除李世民及其黨羽的消息都被李世民所掌握,並化險為夷當斷則斷,在危難之際手段更加決絕且全力以赴,實施了著名的歷史事件”玄武門之變“一舉奪取了主導權也順勢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及其弟李元吉,取得最終勝利,最終其父李淵見大勢所趨隨即讓位與李世民,也成就了歷史上“大唐盛世”之美譽讓唐太宗李世民流芳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