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亲切的称呼——警嫂

默默的付出 无悔的选择

警嫂,一个亲切的称呼,一个不屈的名词,当一个女人选择成为一名警嫂的时候,就选择了奉献与牺牲,她们注定没有同龄人那样月下牵手的浪漫和花前团圆的温情,她们用娇柔的肩膀托起丈夫那片蔚蓝的天空,默默地支持着警察事业。

一个亲切的称呼——警嫂

陆斌在上课

陆斌是罗甸县第一小学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是罗甸县公安局民警杨再杰的妻子。这些年来,她与丈夫相知相爱,相互体贴,一心甘做生活的“贤内助”,事业的“好帮手”,丈夫的“坚强后盾”,与丈夫并肩携手走过了二十三年的风雨岁月。

在丈夫眼里,她是贤惠的好妻子,在女儿眼里,她是慈爱的母亲,在公婆亲戚眼里,她是温婉孝顺的好儿媳,在学生的眼里,她是一位认真、严格而有爱心的老师,在丈夫的同事眼里,她是勤俭持家的好嫂子。

因为有“后盾” 他毫无顾虑

杨再杰,1991年入警,先后在派出所、刑侦、情报中心、人口管理大队等部门履过职,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县局和上级公安机关嘉奖,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由于工作认真细致、群众工作基础扎实,2017年9月,被罗甸县公安局选派到茂井镇布苏村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与此同时被县委组织部选任驻村第一书记。

一个亲切的称呼——警嫂

杨再杰在派出所工作时为群众办理证件

一个亲切的称呼——警嫂

杨再杰驻村向群众宣传扶贫政策

布苏村是深度贫困村,是国家纳入十三五规划的易地扶贫搬迁地区之一,按照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全村312户就有275户需要搬迁,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杨再杰深知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好,想要说服祖祖辈辈生活都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他就下定决定,“一定要在三年之内把这里的困难群众都带出去,让他们都赶上国家的好政策,实现同步小康。”他把自己的微信名都改成了“布苏村三年”。为了尽快掌握中央、省、县各级政府的各项政策,理清工作思路,搞好调研,摸清村情,他常常起早贪黑,田间地头仔细倾听、耐心宣传,吃住在村里,有时候一个月都难回家一次。

舍小家顾大家 用真心支持公安工作

从事神圣的公安工作,当一名公安民警就意味着牺牲和奉献,作为公安民警的妻子,相携二十余载一路走来,陆斌从没有一句怨言,只是将自己的万般柔情化为了对警察事业的支持,一直在背后默默的付出,辛勤操持家务,精心哺育女儿,尽心孝敬老人,用自己的身躯承担着来自生活和家庭的重任。

一个亲切的称呼——警嫂

陆斌在给学生批改作业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陆斌在学校,爱岗敬业,孜孜不倦,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在家庭中,陆斌争做模范妻子、好母亲和孝顺媳妇。每天早上6点过就要起床,打理好家里的一切之后和年近90高龄的公公打声招呼就得走去学校,中午下了课之后还得赶回来为老人做饭,有时候知道晚上要开会回来晚,就提前给老人备好晚上的饭菜,周末的时候就会为老人打扫房间、清洗换洗衣物等等,因为无微不至的关心,老人虽然高龄,但身体尚好,很少生病。

“无论他在局机关还是下乡驻村,对我们的家庭来说都没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警察,无论哪个岗位都没有闲的,这么多年来,我们早都已经习惯了”对于杨再杰从事公安工作和脱贫攻坚驻村工作无暇照顾家里的大事小事,陆斌依旧微笑的说道。

陆斌深知丈夫值班频繁、加班多、难顾家,这是警察的职业特点。一直以来,她凭着对丈夫浓浓的情、深深的爱,从来都是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全身心照顾好家庭。为了能让丈夫一心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默默地承担了照顾家庭、照顾孩子的重担,使得丈夫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的琐事而影响到工作。不仅如此,她还将女儿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空姐。在这种毫无后顾之忧的家庭环境下,保证了丈夫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陆斌的心里,只要丈夫和女儿工作顺利、平安健康,就心满意足了,再苦再累也值得。

牵挂丈夫 用爱心诠释爱的真谛

白天工作繁忙而劳累,夜晚又经常与寂寞相伴,就连有时候想微信视频看一下、说上几句,因为杨再杰所在的布苏村手机信号不好,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她深知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重大,她总是默默地守候家庭这块神圣的阵营,依然怀着当初对警察的无比敬重之情,默默地支持一个警察的家庭。二十多年来,她在干好自己的工作之余,还在家庭中努力充当着三种不同的角色——妻子、儿媳和母亲,且每种角色都被她发挥得游刃有余。

一个亲切的称呼——警嫂

幸福的一家三口

为维护社会稳定,守护平安家园,民警们坚守岗位、夜以继日、舍小家默默奉献……为打赢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民警们驻村一线、远离家人、为乡亲用心用情……为做好坚强后盾,支持丈夫工作,警嫂们勇挑重担、甘心付出、爱家庭操持辛劳……

陆斌只是罗甸公安大家庭里默默付出的警嫂中的一员,还有很多很多和她一样可爱的人,她们用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热情、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当代警嫂的优秀品格和动人的风采。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平安罗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