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又見《梅蘭芳》

時光荏苒,又見《梅蘭芳》

這部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從青年時代的畹華到後期大紅大紫的名角,一生悲喜全憑那青衣的身段,嬌滴嫵媚的唱腔,臺下座兒的叫好聲中詮釋。

電影的開場由一封畹華大伯的來信引入,而這封信也是貫穿整部電影的線索。

中國自古便有伶人,也稱“戲子”,自古戲子就是“下九流”。但是自古沒有君子不養藝人,從國外歸來的邱如白聽過一場梅蘭芳的戲,便辭去官職來捧一個“戲子”,一捧便是一生,成就了梅蘭芳也險些毀了梅蘭芳。而此人的原型是齊如山,和梅蘭芳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梅蘭芳也不是一個人就紅的。

電影分為了不同的階段,或者說梅人生的幾件大事來鋪展。首先是和“十三燕”的對臺戲造就了梅蘭芳,梅代表的是創新是新一派的戲曲表演,而“十三燕”舞臺榮耀一生,以全場的空座落幕了。謝幕後,梅和“十三燕”的對話,他說:“知道我會輸,可是,輸不可怕,怕才可怕。”

人生亦如此,多少次,不敢去邁一個坎,敗於自己的心,沒那勇氣。但往往邁過去,才會發現是多麼容易,回首之時,你能佩服自己哪怕九死一生的勇氣,那些艱難的日子,自己的堅持和堅信。哪怕支撐和相信自己只有你自己,也拿出樂觀和精力,去奮鬥,那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件,一件多麼心安理得的事情。但求心安,在這個紛亂複雜,世事變幻,每天不同的狀況出現,而你要做的,就是很簡單的拿出勇氣去應對。

電影的第二部分是梅蘭芳和孟小冬的愛情部分。一個是臺上的當紅花旦,一個是臺上的坤伶老生。 兩個人的一曲《游龍戲鳳》,看官都分不清檯上誰男誰女,只為她們的餘音繞樑而讚歎不已。只是臺下的他們,互相仰慕,互相憐惜,彷彿兩個相見恨晚的人要唇齒相依。但現實也是殘酷的,梅已有了妻子,而邱如白和梅的一段對話,深有感觸。邱說:“畹華,你的成就來自你的孤獨,你現實生活中的孤獨都深深的融入你的角色,而你要打破這份孤獨,就不在有梅蘭芳。”而梅的妻子也和孟說:“梅蘭芳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他是座兒的。”最終的最終,孟離開了他,帶著所有的不捨和遺憾。而梅蘭芳在舞臺上仍舊演繹著孤獨,甚至說更大的孤獨。只是從此再不唱《梅龍鎮》。

憶往昔,生活中的我們錯過了多少呢,面臨著多少抉擇呢,又在每天帶著多少的遺憾呢?遺憾總是充斥著生活,沒有的太多了。而何嘗不也是遺憾造就了我們,如果一開始,擁有所有,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也化作了烏有。追求伴隨著苦痛,獲取伴隨著艱辛,唯有渴望才能創造和成功。每一步荊棘過來都有另一番花園,生活總得欠著點。有追求才有未來。

電影的第三部分是梅蘭芳拒絕給日本人演戲的不屈,日本人說他是女人,而他說:“我臺上是女人,臺下是男人!”一箇中國人的血性和柔情都在這個人的生命中體現。他有多麼偉大的名伶,但又是多麼渴望做平凡人,他不想一輩子揹著大伯所說的“紙枷鎖”,只看千千萬萬看客的眼色,怕不滿座,生無自由,所有的是被安排,所有都是被封閉。但是他不能,他是座兒的。

從一個名角的無奈中,不免推斷,人都是不自由的,或者說不那麼自由的,制度和規範壓抑著你,市儈和等級牽絆著你。人,永遠不可能完全幸福,但是,你可以選擇順其自然,榮辱不驚,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寫到最後,還想說下看這部電影的原因,本是放過很久的片子,但是沒有在影片最紅的時候就馬上看的習慣,總喜歡大家都忘了這部片子時再去回放,品味。中國文化的含蓄美,意境美,多少年回顧,不溫不火,張弛有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