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報·兩會特刊】兩會彰顯經濟高質量發展決心

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科學合理設定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審議外商投資法草案……今年的全國兩會,彰顯了我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代表委員認為,減稅降費的背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更是落實發展為民的實招;今年經濟增速保持在6%~6.5%區間,體現了對經濟運行態勢的科學研判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是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制定和實施外商投資法,將為推動新一輪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國內市場會越來越強大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甜味很濃。”有網友如是評價。

品嚐甜甜的味道,必須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砥礪奮進。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判斷。2018年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指出了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時代命題。今年3月5日下午,他再次來到內蒙古團,話題仍和高質量發展有關,提出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內蒙古有得天獨厚的大草原、大森林、大溼地、大湖泊、大沙漠、大民俗的旅遊資源。應當統籌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以產業扶貧支撐,進一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才能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扎蘭屯市副市長杜明燕表示。

“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是國家發改委今年和去年兩會期間記者會的主題,凸顯高質量發展指向。去年,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記者會上說,“我們正在深入研究推動高質量發展問題”。一年後,談起中國經濟新變化,他說,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非常快,傳統產業特別是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潛力巨大,新型城鎮化正在加快發展,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消費能力、消費意識不斷增強。相信通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落實好“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不斷提供更多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國內市場將會越來越強大。

中國經濟增長6.6%,經濟總量首超90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30%;市場主體超過1億戶,日均新登記企業1.84萬戶……去年交出了一份提氣的高質量發展成績單。但與此同時,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此外,在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養老、居住、環境等方面,群眾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全國政協委員、天津慶達集團董事長孫太利認為,這些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恰恰是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攻克的難題。

在全國政協委員、福州市副市長嚴可仕看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前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一是如何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求,引導產業從靠規模擴張轉型為產業價值鏈和產品附加值的提升。二是如何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環境,倒逼企業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三是如何扭轉金融和實體經濟的結構性失衡,引導資金投入實體經濟。

降成本補短板發力空間巨大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產業鏈水平,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築牢高質量發展根基。

“展望今後,最重要的仍然是做好我們自己的工作。”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說,保持定力,抓住主要矛盾,找準改革突破口,就能解決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當前,供給側結構性問題仍然是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去產能、去庫存和去槓桿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今後兩年,降成本和補短板的發力空間巨大。

“把有利於長期經濟增長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在首位,這條主線不能變,將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建議,要圍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嚴可仕對此十分認同,他說,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適應數字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特點,引導實體經濟強化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元素的應用。

“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標準引領是關鍵。”孫太利認為,要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加快建立由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和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共同構成的新型標準體系。

——新動能聚合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

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加快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智能經濟蓬勃興旺……許多代表委員認為,中國經濟在下行壓力下能夠保持穩中有進,正是因為有新動能的接續發力。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必須遵從新發展理念。”全國人大代表、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認為,新發展理念集中回答了在新時代條件下,按照什麼思路、什麼方向、以什麼為著力點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我們將繼續下大力氣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重點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持續發力。”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曹慧泉表示。

——區域協調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

許多委員認為,破解難題,實現各區域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既是當下區域協調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所在。

北雄安、南大灣,這是新時代建設高質量發展典範的新探索。在今年兩會期間的首場“代表通道”上,來自粵港澳的三位代表表達了“共擔重任、攜手追夢”的美好願景。

——民生改善助推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是人民。更多的民生實惠,更大的民生改善力度,助推高質量發展。

“深化市場化改革可以激發近14億人的積極性、1億市場主體的活力,這是我國最大的潛在生產力、創造力。”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楊偉民表示,只要善於用市場化辦法激發需求、優化供給,潛在的增長就會轉化成現實的增長。

在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看來,激活農村市場、促進農村品質消費升級,必將有效擴大內需,全面拉動消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李宏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