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如若细看,乌兹别克斯坦的地图就像一只头朝西尾向西的恐龙,在“恐龙”的大腿根部,有一座大的城市,它就是撒马尔罕。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大约在公元前650年,生息活动于今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珊河流域的粟特人,在现在的撒马尔罕这个地方定都,并将其命名为“马拉坎达”。粟特民族,是中国古书中记载的西域古国之一。

除“马拉坎达”外,撒马尔罕在历史上曾经被冠以多个名称——“悉万斤”、“康国”、“萨秣建”、“邪米思干”、“薛迷思加”、“寻思干”……至中国明朝后才一律称作“撒马儿罕”。

“撒马尔罕”,在乌兹别克语中为“Samarqand”或“Самарқанд”,“Самар”意为“肥沃”,“қанд”的意思是“土地”,即“肥沃的土地”。蒙古时期的政治家耶律楚材曾说:“寻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饶故名之。”在这里,元耶律楚材将当时的撒马尔罕称作“寻思干”。

在古丝绸之路上,撒马尔罕连接着波斯、印度和中国这三大帝国,堪称是一个“文明十字路口”。智慧的粟特人依托这种区位优势,长期充当中西方贸易的中间商,东至中国,南至印度,西至波斯﹑拜占廷,东北至蒙古,凡利所在,无不至。经年累月,一部分大富的粟特商人开始组建起几十人或上百人的商队,常年商贸于丝绸之路上。至中国的唐朝时期,粟特商队已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专业商队,规模大的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文化水平高,长相也很漂亮)

当时,中国丝绸作为粟特商队贩易的大宗商品,被成匹地销向西欧大陆。粟特人也将中国大唐帝国所产的各种彩色瓷器器皿、精制漆器器具、名贵茶叶、地道中药材等珍奇物品从唐王朝的京都长安经河西走廊、新疆输送到亚欧其它国家,极大地弘扬和发展了古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积累了巨大财富的粟特人把撒马尔罕建造成一座美妙绝伦的都城。公元前3世纪,在欧洲折腾够了的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到东方历险。在他的军队攻占这座城池的时候,亚历山大,这位建立了人类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大帝国的君主,站在城外望着金光闪闪的撒马尔罕城不禁赞叹道:“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1219年,撒马尔罕成为花剌子模帝国的新都和文化中心。1231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攻陷后,遭受了灭顶之灾。

随着帖木儿帝国的兴起,他的大军横扫波斯、印度、高加索、阿塞拜疆和蒙古。他发誓要让撒马尔罕成为亚洲之都,把从亚洲各地劫掠来的珍宝堆积在撒马尔罕,把每个城市的最精巧的工匠带到撒马尔罕,在城里修建最辉煌的宫殿和清真寺。现在城内的大多数建筑,如雷吉斯坦、帖木儿陵寢、比比哈蓝清真寺、沙赫今达古墓群、兀鲁伯天文台遗址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帖木尔曾经说过:“如果你不相信我们的力量,就请看看我们的建筑。”

这些建筑物的构造的确精巧考究,四周镶嵌玛瑙方砖,地面铺以名贵石材,内饰为镶金壁画,所有的门窗和栏杆上都有精雕细刻的图案以及阿拉伯书法,这些精致巧妙的细节,印证了昔日撒马尔罕的文明和繁华。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位于撒马尔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意为"沙地")广场气势雄弘,它曾是整个中亚的中心,也是当时伊斯兰的学术中心。整组建筑群落由三座神学院组成:正面为季里雅-卡利(意为镶金的)神学院,建于1646-1660年;西边的是兀鲁伯神学院,建于1417-1420年;东侧的为希尔-多尔神学院(意为藏狮的)神学院,建于1619-1636年。这些神学院是中世纪培养穆斯林神职人员的学府。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兀鲁伯是乌兹别克斯坦中世纪的学者、天文学家、诗人和哲学家,兀鲁伯神学院是其中最古老的,也是15世纪世界上最好的穆斯林学府之一,帖木儿的孙子兀鲁伯曾亲自在此授课,这里是他统治期间世俗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中心。一百年后,帖木儿的曾孙巴布尔也曾站在神学院的屋顶上,指挥他的军队驱逐进犯的乌兹别克部落。巴布尔最终兵败,被迫流亡印度,而乌兹别克人成了雷吉斯坦的新主人。他们推倒了兀鲁伯神学院对面的大旅店和托钵僧宿舍,仿照兀鲁伯神学院的样子,建起另外两座经学院。后来,苏联人重建了雷吉斯坦广场,给一座经学院加上了一个蓝色圆顶。乌兹别克独立后,乌兹别克人民抛弃了列宁,选择帖木尔作为自己的民族英雄,想方设法恢复撒马尔罕的荣光。不得不说,三座神学院虽建于不同时代,但风格组合得相当成功。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我们站在撒马尔罕神学院前,仰视着这三座时间跨度长达三个世纪的伟大建筑。左侧的神学院略显倾斜,却任然不失庄严。繁复的花饰上釉瓷砖,天蓝色的马赛克以及巨大而均匀的空间,使它成为中亚最杰出的建筑景观之一。

雷吉斯坦广场的东北方,矗立着比比哈努姆清真寺——这是唯一保存下来的由帖木尔亲自督建的建筑。比比哈姆清真寺建于2399年至1404年,是帖木尔出征印度并征服德里后建成的,在帖木尔时代被公认为东方最雄伟的建筑物,也是当时中亚地区最大的清真寺。1404年10月,西班牙使节克拉维霍来到这里,惊叹于这座清真寺的恢弘。然而,帖木尔却认为它的拱门太低,难以匹配他的战功。他于是下令将整座清真寺毁掉重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他都会呆在这里,像工头一样,监督工程进度……身临其境,我诧异与它的高大宏伟,那无比奢华的装饰和耀眼的真金壁画,向人们展示着撒马尔罕曾经的繁华和其作为圣地的深厚的资历。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古尔-艾米尔陵墓位于撒马尔罕市区内,是帖木儿及其后嗣的陵墓,建于15世纪。陵墓造型壮观,色彩鲜艳,有球锥形大圆顶,具有浓厚的东方建筑特色,是世界著名的中亚建筑瑰宝。陵墓始建于1403年,最初作为猝死的帖木儿的孙子穆罕默德·苏尔丹之墓,后成为帖木儿家族墓。陵墓的灵堂中放有9个象征性的石棺椁,真正盛放遗体的棺椁则被深深地埋于地下。陵墓中分别安葬着帖木儿、帖木儿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其中一个是兀鲁伯)、兀鲁伯的两个儿子、兀鲁伯的宗教老师以及一个未查明姓氏者。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最引人注目的是帖木儿的孙子兀鲁伯为帖木儿造的墨绿色玉石棺。在棺木里刻着这样的一行文字——“谁掘我的墓,谁就遭殃。”据说在1941年的6月8日,苏联考古队挖掘帖木儿的坟墓,考古人员看到这句话时报以不以为然的一笑;然而就在开启棺木的第二天,希特勒偷袭苏联,苏军被打得溃不成军。随后,莫斯科将帖木儿墓里的这句咒语和这场战争联系了起来,下令马上把帖木儿骨骸归复原位。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平息了“帖木儿的诅咒”后,这场战争的指挥官自此得心应手,战局开始扭转。不过,这一次对墓葬的发掘证实了关于帖木儿是跛脚,确实是死于肺炎,还有他的面部特征的历史记载,证实了兀鲁伯死于暴力杀害的传说,以及所葬其它帖木儿家族成员身份的真实性。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我站在这座陵寝前,不禁暗自喟叹:作为中亚最伟大的帝王,帖木儿的陵寝却如此简单!

兀鲁伯天文台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重要古迹之一,坐落在撒马尔罕的东北郊。它由帖木儿帝国的创建人帖木儿之孙、乌著名天文学家、学者、诗人和哲学家、撒马尔罕的统治者兀鲁伯于1428-1429年建造,是中世纪时期具有世界影响的天文台之一。天文台是一个三层圆形建筑物,有独特的40米大理石六分仪和水平度盘。兀鲁伯在此测出的一年时间的长短与现代科学计算的结果相差极微。今天,兀鲁伯天文台只留下一座巨大的、由大理石制成的六分仪。六分仪安装在离地面11米深、2米宽的斜坑道里,部分伸出地面,坑道上面是兀鲁伯天文台博物馆。当年兀鲁伯天文台编制的《新天文表》,概述了当时的天文学基础理论和1018颗星辰的方位,这是继古希腊天文学家希巴尔赫之后,测定星辰位置的最准确的纪律。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我想,兀鲁伯作为一个杰出的天文学家,大概比他作为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更要著名一些。

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曾经还是大天朝的领域。汉代时候,撒马尔罕叫康国,东南是大宛,东面是匈奴。唐朝时期,唐高宗曾在康国置康居都督府。当时的撒马尔罕,属于大唐帝国的行政区域。唐玄宗天宝九年的怛罗斯之战,唐军惨败,这个地方便成为大食领土。安史之乱后,撒马尔罕上空再也没有飘扬过汉家王朝的大旗。

下午,我们拜访了撒马尔罕郊外的一家地毯厂,地毯厂的老板对中国人十分热情。很多国家元首在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时,曾经拜访过这家地毯厂。这家地毯厂继承了中国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出来的地毯非常精美——在丝绸之路上,中国作出的贡献确实是巨大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傍晚,我们来到撒马尔罕郊外一个叫“麦罗思”的小村子里,这里有一个叫“科尼·吉尔”的纯手工造纸小作坊,至今还保留有传统的桑皮纸制造技艺。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作坊里,桑皮纸的制造,包括剥皮、浸泡、锅煮、捶打、晾晒、磨压等多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通常需要多人通力合作,色泽光润的桑皮纸才能生产出来。这样做造出的桑皮纸柔软、防虫、拉力强,特别受欢迎。展品屋里各式各样精美的纸制品精致得很,而且特别具有当地特色。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桑皮纸在中国古代又被称为“汉皮纸”,据说起源于东汉末年,有1800多年历史,因此被称为“造纸业的活化石”。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都是耳熟能详的。然而,来到撒马尔罕后,觉得四大发明这个地位并不像之前认为的那么坚若磐石;因为有撒马尔罕人认为,撒马尔罕(而不是中国),是世界造纸术的发源地,世界第一个造纸厂是757年在撒马尔罕建立的,当时的纸张还有一个专有名词——撒马尔罕纸。

然而绝大部分中国人依然认为,造纸术源于中国,是一场战争将中国的造纸术带到了西边。在安史之乱前夕的公元751年,大唐帝国和新崛起的大食帝国曾在中亚有过一次交锋——即历史学家所津津乐道的“怛罗斯之战”。这场战争以后,掌握了造纸技艺的唐朝工匠流散到中亚、西亚,不期然促成了造纸术的西传……

走出科尼·吉尔,见夕阳正恣意地用它那金黄色的余晖将麦罗思裹拢起来。八月底,正是夏末秋初之时,麦罗思树林葳蕤,花草繁茂,小桥流水人家……这不就是中国的江南水乡么?思乡之情,不禁悠然而生!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郊外的小朋友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乐器店

“恐龙”腿下的“文明十字路口”——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的父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