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包青天”,宋朝包拯是個怎樣的人?

包拯,字希仁,宋朝廬州合肥(今安徽省)人。年輕時,他中了進士,因他的父母年事年已高,便沒有出去做官,而是在家侍奉雙親。直到父母去世以後,他才外出做官。包拯曾任州、縣的基層官員,後逐漸升為天章閣待制、開封知府、御史中丞、樞密副使等高級官職。因包拯為龍圖閣大學士,後人稱其為“包龍圖”。

歷史上真實“包青天”,宋朝包拯是個怎樣的人?

開封府


包拯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對於朝廷內的權貴從不依附,更不巴結,他鐵面無私,在百姓中間享有“包青天”的稱譽。在知諫院期間,他多次彈劾權勢極高的外戚張堯佐,並七次彈劾江西轉運使王逵,震驚了朝野上下。在包拯任職的三十多年時間裡裡,因為他彈劾而降職罷官的官員有幾十人,其中甚至還有宰相級別的人物,這在古代官場實不多見,更屬難能可貴之舉。

歷史上真實“包青天”,宋朝包拯是個怎樣的人?

河南:開封府


包拯先後出任京東、山西、河北等路轉運使,在他當官的任上,處處為百姓考慮和著想,並想方設法減輕當地百姓的負擔,大力發展當地的生產。對皇帝他也敢秉公直諫,包拯將唐朝魏徵寫給唐太宗的三道奏章,重新抄寫下來,呈給皇帝作為座右銘。

歷史上真實“包青天”,宋朝包拯是個怎樣的人?

包拯像、廉泉井、玉帶橋、浮莊都是合肥包河公園著名的景點


當時的開封府是宋朝的國都,住著很多權勢熏天的高官,他們往往無視朝廷法度。自從包拯擔任開封府府尹之後,僅僅一年,他嚴明執法,將位高權重的人們與百姓一視同仁,對敢於以身試法者毫不留情,達官貴戚們對包拯畏懼三分,紛紛收斂了平時驕橫跋扈的行為。因此,當時的開封府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包青天是為民做主的好官!”

歷史上真實“包青天”,宋朝包拯是個怎樣的人?

組圖:河南開封包公祠(資料)


包拯去世以後,後人創作有很多的戲劇和小說,其中除了包公,還有展昭、張龍、趙虎,王朝和馬漢的英雄豪傑,他們武藝高強,身懷絕技,對包拯忠心耿耿,為民除害,收到了後世人們的喜愛。今天的河南省開封市還保存有古代的建築——包公祠,寄託著後人對他的懷念和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