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遠去的天衢

——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過去的一年,每天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雙休日,不是在六環外,就是在十八環以外。直到今天,才騰出半天工夫,把這個已經住了一年的南城天衢,靠"量天尺",稍微仔細地端詳一遍。

邦國永定

正午時分。天氣預報說是陰轉多雲,我看到的,則是南邊陰霾北邊藍。難怪官人們都不喜歡更平坦開闊,更有縱深的南邊,寧願不辭勞苦,到東邊的燕郊西、大廠西去上班。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民國北平,基本侷限在今天的二環路以內

明代嘉靖年間,為了擴大城市空間,加強對韃靼的防禦,嘉靖皇帝打算在原有內城(即北京44路公交車或地鐵2號線的沿線)之外,再修一圈外城。可是,財力有限,只修了南段,就停工了。於是,老北京的外城,又被稱為南城。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老北京的內外城輪廓是清晰的。山川壇就是先農壇。

永定門城樓,是老北京最南端的城門,也是當年外城的正門。取"永遠安定"的寓意。1553年建成,1957年拆除。

說到拆除老城樓,許多人很惋惜,懷念梁思成。我倒是覺得,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城樓已是危樓,修大概是修不起的。城樓孤零零地矗立在兩條馬路之間,造成擁堵和駕駛盲區,危及行人生命安全。城外建新區和大規模搬遷市民,根本做不到。再加上當時特有的政治環境和對古建築的認識水平,拆是遲早的事。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曾經的永定門城樓+箭樓組成的甕城,還是很有層次感的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繪畫作品中的永定門城樓,城外滿是大車店

今天看到的城樓,是2004年復建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不真不假,亦真亦假。

明清時期的永定門外,護城河邊,一般是駱駝隊集散地。駱駝祥子們多了,也就有了為他們提供歇腳場所的大車店。這些客棧雖然簡陋,但很實用。大通鋪雖然沒有私密性,但足夠讓腳伕們過夜休息了。

今日的永定門城樓,南北廣場超級空曠,倒是放風箏的好地方。客棧和駝隊早已不復存在,高高低低的大廈和川流不息的車流取代了它們。城樓上刻著"永定門"仨字的石匾,據說是2003年出土的永定門始建時的石匾的仿製品。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復建的永定門城樓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看起來很巍峨,但又孤零零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近看永定門,越看越孤獨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有點山寨的感覺

也就是說,這裡的一切都是仿的。有些不倫不類。

復建的只是一座城樓,原有的甕城(箭樓)並沒有重生。這樣一來,永定門城樓就顯得缺乏層次感,缺乏立體感,缺乏彈性和活力,太寂寞,太孤獨。

或許,這就是時代變遷給這座古城帶來的一些遺憾吧。

天衢麗地

永定門往北,是一條通衢大道。

明清時代,它被稱為"御道",是皇帝走的道路。

這條道路的用途,就是皇帝從紫禁城出來,途經大明門(大清門)、正陽門,一路向南,幹三件事:天壇祭天、先農壇藉田、南苑打獵避痘。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御道的政治意義不容低估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北京的中軸線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北京中軸線上的部分景點

由於從永定門向北,穿過紫禁城,直至今天北二環內的鼓樓、鐘樓,形成一條長約8公里的南北中軸線,號稱全球最長和最偉大。它穿越全城,塑造了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前後起伏、左右對稱的城市佈局,就是以這條中軸線來進行資源分配的。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龍湖大興天街,位於地鐵4號線生物醫藥基地站

中軸線由於是天子走的街道,也有人將其稱之為"天街"。不光明清北京城有,隋唐長安城也有。"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描繪的就是唐長安南北中軸線朱雀大街的勝景。正是由於"天街"的特殊影響力,一些開發商也把它"拿來",作為購物中心的別稱。比如龍湖開發的重慶龍湖時代天街,以及北京龍湖長楹天街、龍湖大興天街、龍湖房山天街。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朱雀大街將唐長安切分成對稱的兩部分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唐長安的棋盤形佈局,跟中軸線有很大關係

首都的中軸線,具有南北延伸、一貫到底的規模和氣魄,彰顯了皇帝的權威,彰顯了城市的文脈,彰顯了人居的骨架,彰顯了這座城市所蘊含的政治意義。時至今日,在北京的新總規中,特別強調了這條中軸線,不僅圍繞它佈局新城,而且要將推薦申遺。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沿著御道,遠眺正陽門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復建的御道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藍天下的御道

如今,這條中軸線又向南北延伸,北邊一直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邊一直到南苑、新機場、雄安新區。只不過,老北京人心目中的中軸線,還是永定門到鼓樓、鐘樓的這段。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南北中軸線對北京城市總規劃的意義非同小可

只說永定門到天橋的這段中軸線,已經開闢成了街心公園。行人可以穿行,車輛卻進不來,只能走公園柵欄外的大街。路磚早已更新,不復當年的斑駁。冬日的午間,空空蕩蕩,倒是鍛鍊身體和遛彎消食的好去處。

人傑物華

我的戶口底冊,就放在天橋派出所。可是,天橋在哪?哪裡有橋?

讀博士期間,為了研究清末民國北京的房地產,我曾經走訪過這裡,做了一些功課。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這是我研究清末民國北京房地產問題的專著成果之一

"天橋"曾經是一座橋。它是皇帝一路向南的必經之地。原本只是一座普通的橋而已。由於就在御道之上,要專門為皇帝服務,"天橋"之名得於此。

橋下有河,從虎坊橋向東,穿越南城。到了清末民國,河兩岸住了不少窮人,私搭亂建,隨意傾倒垃圾,久而久之,就把綠草茵茵、微波盪漾,變成了臭氣熏天、行人掩鼻。最有名的一段,當屬"龍鬚溝"。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龍鬚溝附近的棚戶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電影《龍鬚溝》劇照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龍鬚溝在垃圾包圍下逐漸淤塞,臭氣難聞

垃圾多了,河臭了,也淤塞了。於是,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加上清末以後,皇帝不再造訪,"天橋"徒有其名。1934年,民國政府將天橋填平,成了大馬路的一部分。近年來考古發現,橋基還在,只是大多數百姓不知道而已。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新中國成立後,對龍鬚溝的初步整治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21世紀初,龍鬚溝舊貌換新顏,變成了金魚池小區

民國政府整治過河道,但由於財力不足,也只是填埋了部分河段而已。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對以龍鬚溝為代表的臭河溝進行了徹底清淤填埋,拆除棚戶,新建金魚池小區等樓房,改善了這個區域的人居環境。

晚清以來,由於永定門內是外地人進京的必經路,天橋就成了很多"北漂"的棲身之所。久而久之,這裡的市井文化就發展了起來。比如"天橋八大怪",比如各種南城小吃,其實都是窮人的娛樂項目。某種意義上講,天橋的"人傑物華",其實只是一百多年前的"北漂"的歷史記憶而已。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天橋八大怪之賽活驢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天橋八大怪之拉洋片

北洋政府成立後,很想把老北京做一番改造,使它更摩登,更有洋味。然而,財力有限,大拆大建很難做得到,北洋政府索性選了虎坊橋東南的一塊空地,興建所謂"香廠新市區"。今天看來,香廠新市區算得上近代北京的第一個城市副中心(或者城市新區)。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香廠新市區主要商業網點分佈圖

香廠新市區大概位於今天的兩廣大街、南緯路、虎坊路、天橋南大街環繞的區域裡。大概有五個突破傳統的特色:

第一,路名。老北京的路名,大多以某某大街、某某衚衕命名。大街的命名跟城門、牌樓有關,比如東四大街、東單大街、阜成門內大街、宣武門外大街。香廠新市區的街道,則是以儒、佛、道教的術語命名,比如華仁路、仁民路、華嚴路、萬明路等等。

第二,住宅。老北京的住宅以四合院、三合院為主。香廠新市區引入了海派文化元素,建了一批石庫門住宅。我家附近的泰安裡就是一例,雖然早已破舊沒法住人,但屹立百年不倒。國民政府在天壇西牆外建設的平民住宅,成了民國北平租賃型保障房的典範。巋然屹立70年,直至前幾年才完全拆掉。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泰安裡-石庫門式住宅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正在維修的泰安裡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2009年拍攝的天橋平民住宅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2009年拍攝的天橋平民住宅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2009年拍攝的天橋平民住宅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2009年拍攝的天橋平民住宅

第三,醫院。對於老北京來說,醫院是近代概念,從西方引入。南城長期沒有醫院。直至香廠新市區建成,才配套了南城第一家醫院——仁民醫院。這所醫院今天仍然存在,只是名字換成了"宣武中醫院"。離我家也就50米遠。新中國成立後在南城新建的口腔醫院、友誼醫院,以及前不久剛搬走的天壇醫院,雖然名氣更大、醫術更好,但歷史都沒它悠久。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第四,飯店。大酒店的原貌早已蕩然無存,但萬明路上的東方飯店,至少還保留了一點民國印記。這裡是北伐軍佔領北京後,白崇禧對媒體發表講話的地方;這裡有個咖啡館叫"老房子1918",似乎還在訴說著屬於老北京的那段黃昏美景。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有些老舊的東方飯店

第五,商場。1917年,近代北京最早的現代化購物中心——香廠新世界在天橋地區落成,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香廠路小學附近。它是複製了上海大世界的樣式,有電影院、棋牌室、升降機、茶館、戲園子等等,定位中產階級消費。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陳獨秀專門跑到這裡撒傳單,說明當時這裡客流量不少。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1917年的香廠新世界

只不過,民國時期北京的富人大多不住南城。由於有城牆阻隔,從內城坐車到南城,也不太方便。因此,香廠新世界只火爆了幾年,便衰落了,到1935年竟成了丐幫大本營。

顯然,高端大氣上檔次,似乎並不是當時南城人的最愛。主要是太昂貴,用不起。

如今,只剩一座複製的四面鐘,作為那個時代效仿洋式生活的見證,矗立在德雲社附近,天橋藝術中心旁邊。只不過,複製的樣式和矗立的位置,都跟民國時代有不同了。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四面鐘的舊影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復建的四面鐘

相比於香廠新世界的不溫不火,城南遊藝園就興旺多了。這裡是窮人的樂園,更像是群眾自發的自由市場。打把勢賣藝、吃飯小攤、搞怪的小販雲集於此,經營門檻低,價錢便宜,吃喝玩樂樣樣齊全,很接地氣。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城南遊藝園

看樣子,不管幹什麼買賣,選址很重要,得跟當地的消費能力、品牌認知和文化氛圍有機融合,才能把買賣做大做強。

槐市陸海

"槐市",說的是漢代讀書人聚會和貿易的場所,因其地槐樹多而得名。

把天橋地區稱為"槐市陸海",大概是說這裡的地域包容性強。無論是"天橋八大怪",還是天橋地區的所謂北京小吃,大多並非北京土生土長的,而是來自外地,以河北、山東為主。他們來到北京,來到天橋,雖然命運多舛,卻能紮根生存,留下印跡,充分說明北京城的包容性。

如今,作為橋的天橋沒了,但作為地名的天橋,仍然活力四射。

天橋是交通樞紐。民國時代的電車始發站,今天擴大為公交總站,可以通向全市所有地方,乃至房山十渡和河北涿州。快速公交和地鐵8號線的通車,更是方便了市民出行。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活在許多人記憶中的天橋商場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天橋商場的外觀顯得有些亂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天橋商場南側的廣告牌都撤了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天橋商場內部:好似服裝市場

天橋是獨立商圈。新中國成立後,這裡興建的天橋商場,堪比西單商場。當年只要是西單上市的商品,這裡幾乎都能找到。有了天橋商場,南城老百姓再也不用大老遠跑到西單王府井趕時髦了。幾乎所有的南城老北京,都有在天橋商場購物的經歷和記憶。即便時至今日,天橋商場早已落伍,但它仍是每個人心中的文化座標。

天橋是文娛天堂。北京自然博物館,收藏的標本全國最全。天橋藝術中心,每天都有好看的中外演出。德雲社的相聲享譽全國。京天紅的炸糕、烤肉劉的炙子烤肉,福長街的紅蓮烤鴨,還有說不上名的涮羊肉、滷煮火燒,等等,承載著許多老主顧的口腹記憶。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南城百姓不管怎樣吐槽,還是對南城文化念茲在茲

天橋是北漂驛站。這裡的外地商戶很多,賣菜的、做煎餅的、開飯館的,有時很煩,比如他們總佔著路側泊位,讓我下了班沒地方停車,比如像是活在城中村,一切亂糟糟。有時又覺得好方便,出門就能買菜,五金百貨應有盡有,犯懶就能到處下館子,一年不重樣。或許這才是一個正常的城市該有的不同面容。

穿行於天橋的大街小巷,市容變了,不變的是屬於普通人的老北京記憶;實體的橋沒了,但包容每個人的心中之橋,似乎越來越結實。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碑刻上的文字,彰顯天橋的歷史方位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古典與現代的融合

永定門廣場上有18根方形立式燈具,上面都書寫著相同的碑刻文字:"天衢麗地,槐市陸海;人傑物華,邦國永定。"其中有些詞彙,出自清代乾隆御製《皇都篇》。字面上講的,就是以天橋地區為代表的老北京。既有歷史記憶,也有對未來的憧憬和期許。

青雲計劃:遠去的天衢——北京天橋半日遊記

我的這本新書裡,對逝去的天橋和老北京多有關注和敘述

誠然,天衢已經遠去,但天衢從未遠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