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禅宗祖师大德都有过哪些开示(四)

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给二祖慧可大师,再传给三祖僧璨大师,而今天我们说到了四祖道信大师。书上记载道信大师14岁的时候去拜谒僧璨大师。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那时的道信禅师还是一名小沙弥。

下图中的三十一祖是以印度释迦牟尼佛为初祖,而我们说的四祖则是以达摩祖师为初祖。

历史上的禅宗祖师大德都有过哪些开示(四)

道信禅师

道信禅师问:“希望师父传给我解脱的法门。”

僧璨大师反问道:“谁在束缚你呢?”

道信禅师说:“没有人束缚我。”

三祖僧璨大师道:“既然没有人束缚你,那你还要求什么样的解脱呢?那不是多此一举吗?”

道信禅师闻言大悟。

历史上的禅宗祖师大德都有过哪些开示(四)

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也就是李世明,非常仰慕道信禅师,想接他进京。但是禅师以年迈多病再三推辞,如此反复拒绝到第四次的时候,皇帝火了,说道:“如果他再不来,就把拿他的人头来见朕。”结果,当这位使者来到山门宣读圣旨的时候,禅师居然真的准备砍下自己的头颅。使者非常诧异,回禀太宗皇帝。皇帝对这位禅师更加倾慕了,于是赐以珍贵的丝绸。

历史上的禅宗祖师大德都有过哪些开示(四)

道信禅师的主要著作为《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以下我摘录部分,分享一些我的想法。


《大品经》云:“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所以者何?识无形,佛无形,佛无相貌。若也知此道理,即是安心。

这段当然就是安心的一个解释。禅宗是非常透彻的。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禅宗以无念为宗。所有外在的修行,比如念佛,拜山,持咒,诵经都需要归入心的修行。因此,道信禅师在这个地方直接单刀直入,进入修行的关键部分,也就是心的修行。


守一不移者,以此空净眼,注意看一物,无问昼夜时,专精常不动。其心欲驰散,急手还摄来,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维摩经云:“摄心是道场,此是摄心法。”法华经云:“从无数劫来,除睡常摄心,以此诸功德,能生诸禅定。”遗教经云:“五根者,心为其主,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此是也。

而如何修心呢?这段说得很好,首先要摄心在一处。其实,这就是修止。我们常常在经文上读到奢摩他,这就是止的梵语发音。修止,是另一门学问。它并非是压住念头,或者压住烦恼,古代的藏地师父们说,用念头去制止念头,就像用水做的大坝去拦截水。一般来说,真正的修行,是要看住念头。道信禅师里面也说了,当心开始散乱的时候,我们要看着它,一旦你看着它了,心会自然的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