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听起来很弱但实际上很厉害的称号或官职呢?

尨尨阿哥


唐朝中晚期时,有一个职位叫“神策中尉”,听起来好像十分之弱鸡,就跟个中级官员似的,但做个这个职位的人之中,不乏有废立皇帝的存在。

神策中尉全称为“神策军护军中尉”,是唐后期兵制发展史上出现的中央禁军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设军职。说起神策中尉这个职位,就不得不提及神策军这支部队的发展演变。

神策军本来是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防遏吐蕃而建立与甘肃临洮以西的一支边防军,然而安史之乱爆发后,这支部队由西北边陲进入陕州,屯防区域空间从边区战略大转换到了京畿重地,而当时京畿腹地是唐军与叛军军事斗争最为激烈的地区,由此神策军获得了在勤王讨叛中崭露头角,护驾陕州而获得“天子幸其营”的恩宠赏识。

在入陕州之后,这支部队的领导权发生了转移,由军将卫伯玉等人之手转移到时任观军容使及陕州监军的大宦官鱼朝恩手中。安史之乱结束后,这支部队被正式授予了“神策军”的番号,鱼朝恩凭借着自己显赫的权势把神策军带入京师,自此神策军完成了华丽蜕变,由一直地方部队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央禁军。

进入中晚唐后,因为藩镇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或不听中央号令,或动辄叛乱,神策军受到了唐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对这支部队进行了大力扩编,收编方镇军以扩充神策势力于地方,招募新兵,增扩神策军兵员,调整中央禁军系统,形成以神策为主干的北衙禁军部队。

神策军具有十多万人马的规模,分别屯驻于京师、京畿八镇及京西、京北诸镇区,成为了拱卫长安,保卫天子的最重要的武装力量。而这支部队的最高统帅,就是神策中尉。

这个一点都不威风的神策中尉是在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设置的,这一军职设置伊始便立下定制:任职者必须是宦官,非宦官不得选担任其职。

为什么唐廷要将如此重要的军职委之于宦官而不交付朝廷武臣呢?其实原因主要是到了唐德宗时期,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唐中央继安史之乱后再度陷入严重危机。由于中央皇权不断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系列军事变乱肇端都是藩帅武臣,最终,唐德宗对武臣统军失去了信任,为此,唐德宗专门设立一批宦官军职以统掌北军,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

可是,神策中尉的设置,却形成了一个以宦官头目组成的军事集团,自此之后到唐朝覆亡,宦官势力相当活跃,他们不仅掌握着朝廷最后的底牌神策军,还通过宦官监军控制军务。

神策中尉军职自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设置后,至昭宗天复三年(903)随宦官集团的整体覆灭而废除,在唐代历史上共计存在时间为108年。期间,先后有39名宦官出任神策中尉。自这一职位设置以来,唐王朝共历11个皇帝,除了唐顺宗由嫡长子即位,唐哀帝由藩帅朱全忠所立(这个时间神策中尉已经被废除了),其他的9个皇帝全部由神策中尉所拥立,其中宪宗、敬宗被神策中尉干掉,昭宗被中尉禁闭废掉。

所谓唐代宦官之祸,最主要的表现便是神策中尉操纵皇帝废立。可就是这么厉害的一个职位,居然名字如此普通......



青年折缘


抗日战争时期,军统头子戴笠逢年过节一定派员去给“军统三驾马车”之一的唐纵送礼金,起初是每年2 万元法币,后来增加到每年5 万元法币,而唐纵的月薪不过480元,堪称巨额“孝敬”,戴笠何以恭敬如此呢?因为唐纵除去军统局帮办和其它兼职外,还有个最重要的职务“委员长侍从室一处六组组长”。



(刘德华版俞济时)

戴笠好歹也是军统局副局长,却要费心巴结一个“组长”,听起来匪夷所思,其实不然,唐纵这个组长职务貌似不显山不露水,却是整个国民党军事情报机构的中枢。无论是戴笠的军统还是郑介民的军事委员会“二厅”(主管军事情报),所有上呈蒋介石的情报必经唐组长之手;同样,蒋介石关于情报方面的需求和意见也通过唐纵下达。

唐纵与戴笠一样出身黄埔军校第六期,“复兴社特务处”成立初期曾任处长戴笠的主任秘书(郑介民副处长),其实就是特务处的三把手,军统元老。从1938年起担任侍从室六组少将组长,论资历、职务和军衔并不高于戴笠,但为人老谋深算,行事工于心计,被称为“军统智多星”,是深得蒋介石信任的幕僚,而对唐纵的使用,也显示出蒋介石特别喜欢玩弄的权谋之术。



(侍六组组长唐纵)

无论是徐恩曾的中统还是戴笠的军统,蒋介石都有所提防,他担心最早成立的特务组织中统一家独大,因此一手扶植起来军统;同时也针对戴笠逐渐无限扩张的权力进行了针对性布置 ,以郑介民(军委会二厅厅长、军统局主任秘书)在内、陈立夫(侍从室三处主任、中统创始人)在外进行监视。

然而戴笠的能力远超所有人的想像,蒋介石很快发现郑介民已被架空、中统则远不是军统对手,于是专门成立了“侍从室六组”,利用唐纵对军统内部情况较为熟悉、同时在军统内部也具备一定力量的条件,对戴笠加以限制和控制。



(戴笠)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几乎就是蒋介石独裁的“军机处”,下辖三处一室,这里澄清一个知识点,所谓的“侍从室主任”并非统管整个侍从室,蒋介石不会容许任何一个人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它只是侍从室第一处的主任而已,准确称谓应为“侍一处主任”。

侍一处主管军事,战争期间当然最为重要,主任更换也比较频繁,钱大钧、张治中、贺耀祖、林蔚等分别出任过;侍二处主党政,主任是“文胆”陈布雷;侍三处主人事,1939年才成立,主任陈立夫,另外的一室是指“侍卫长室”,俞济时任期最长。



(郑介民)

唐纵的六组就隶属于侍一处,但是他有直接向蒋介石汇报的权力,这就非同小可了。同时唐纵与私生活靡烂的戴笠不同,此公作风严谨、工作认真、眼光老辣,不专权不招风,与林蔚一样,是蒋介石喜欢的贴身幕僚类型。

而这个六组也就成为戴笠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因为出身军统的唐纵,对其内部运作一概门清。



(侍卫长俞济时)

这也就难怪戴笠每年都要给曾经的下级送钱了,他深知蒋介石设立“侍从室六组”的用意,这就是给孙悟空戴上的紧箍咒。在军统的浙江、广东、湖南三派中,“湖南帮”人数最少,但有唐纵在后面撑着,仍然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唐纵是蒋介石成立用来监视戴笠的“秘密五人小组”成员,在抗战胜利后又参加了裁减军统局的“八人小组”,成为钳制戴笠的“秘密武器”。一直到戴笠机毁人亡,“侍从室六组”才宣告结束使命,唐纵出任“军统局代局长”,军统改组之后,又识趣地脱离保密局系统,转行成为警察总署署长,绝对的宦海高手。

(警察总署长唐纵)


度度狼gg


我来说一个,绝对没人能反驳。

组长

是的,组长。听起来平平无奇,实际上法力无边。我国最大的guan,那就是组长。从最基层到最上层,能当组长,绝对是最厉害的。

司隶校尉

听起来,好像只是一个普通的校尉,连将军都不是。如果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权势之大,远远胜过了明代的东西厂和锦衣卫。

蜀汉的张飞、诸葛亮先后担任司隶校尉。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於是即帝位,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这么重要的职位,刘备当然就给亲兄弟张飞来干了。比什么汉中太守,当然要牛得多得多。

还有一个,股长。

别看这个职务低得不能再低,一个职能部门的股长,如果故意为难,能把人卡到哭。真的。


上将嗳福斯



太子洗马这个官职想必各位都听说过吧?第一次听说时是不是认为这个官职就是给太子洗刷马匹的呢,其实不然这个官职看着很俗,甚至有时会被人调侃,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个官职却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

太子洗马的真正含义是辅佐太子,教导太子政事的官员,简言之是太子的侍从官,为东宫太子专属官职。

这个职位厉害在哪里呢?太子,帝国继承人,太子洗马,太子最亲近的人,平常可以以太子的名义行事,一旦太子登基,担任这个官职的人立马水涨船高。

其他的还有一些官职名,容易让人望文生义,比如行人,行走,郎中令,起居郎等,本意和字面意思相差很大的。

行人,你以为就是一行人么?其实在古代的解释是这样的:行人,掌宾客之官。

郎中令,你以为是为皇室看病的郎中所担任的医官?其实郎中令是秦汉时期三公九卿的九卿之一,权力超乎想象。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明朝有个官位其实很厉害,但是我找了半天也不知道这官位叫什么名字,或许根本就没有名字。

这个官位其实就是一种技术,掌握了这个技术就可以平步青云,位极人臣。

不过这门技术只适用于明朝的一个皇帝,嘉靖皇帝。

这门技术叫青词撰写员。

青词这东西发轫于唐朝,李肇在他的《翰林志》中写道: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


用朱砂写在绿纸,红字绿纸,所以又被称为绿章。

这种青词是写给老天的表章,要求很严格:

文用四六,音律相协,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修撰者务在实朴,言简意深,不可繁华多语。纸用一张,取阳数也,不用二幅,盖耦数也。纸高一尺二寸,密行书写,阔不容指,上空八分,下通走蚁,前留二寸,后空半张,以待太上判命。书法与书章并同,切在志诚,不可灭裂。戒之!慎之!”所谓“文用四六”。

纸高一尺二寸,要用一种特殊的文体来写,这种文体叫骈俪体,骈俪体流行于南北朝时期,骈俪体要求四六对仗,又称为四六体。写青词时一张纸只能写半张,剩下的半张是给太上老君做批示用的,老君大约要在剩下半张纸上写上已阅或者同意,这张青词才算是合格产品。

明朝嘉靖皇帝,晚年嗜好练道修仙,自己开炉炼丹,幻想着有一天白日飞升得道成仙。

但是,要想得道必须和老天沟通,获得准入资格,而青词就是和神仙们沟通的一种方法。

在明朝,会写青词的人往往得到嘉靖皇帝的重用。

写青词其实不太容易,不但要求字写得好,还得精通骈俪体文,这还不是重点,重点得得到嘉靖皇帝的青睐,青词太上老君喜欢不喜欢没大要紧,皇帝一定要喜欢才能过关。

嘉靖17年后,14个内阁辅臣,有9个是因为青词写的好被重用的。

只要青词写得好,立刻就会被嘉靖重用,或者这是一个考核官员的标准,很硬的一个标准。

自嘉靖中年,帝专事焚修,词臣率供奉青词。工者立超擢,卒至人阁。时谓李春芳、严讷、郭朴及炜为青词宰相。

除了李春芳因为青词写的好被重用的还有夏言,徐阶,和著名的严嵩。

据说严嵩的儿子严世蕃青词写的比他老爸还好,严嵩很多作品是严世蕃代笔写的。

青词创作在嘉靖朝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写青词这事儿根本不是个官职,没有正经的官职称号。但是,这又是一个无比重要的官职,关系着皇帝和天上神仙沟通是否顺畅,所以会写青词和不会写青词的待遇就天差地别了。

会写青词获得皇帝青睐,是晋升的一个快捷通道。

所以有时候会一门屠龙技未必没有市场,前提是你这们技术有没有老板懂得欣赏,如果有老板欣赏一门冷门技术,这门技术也许会变得热门起来,就像青词。

==================



薛白袍


我先给说个搞笑一点的,不过好像有点偏题,并不是历史上真有此事,而是历史上有这个职务的传说。

先说一个吧:

弼马温,这个称号听起来相当的弱,就是一个养马的官嘛,可是大家现在再去好好思考这个官职,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因为这个官职其实非常厉害。

在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上天当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弼马温,这个弼马温厉害在哪里呢?

厉害在超级有钱,比如孙悟空上任半个月时间,就把马一个个养的超级肥,如果没有充足的粮草供应,他怎么敢这样喂?

而且天马是干嘛的?

就是相当于骑兵的战马啊,相当于现代战争中的坦克大炮啊,而且整个天庭只有这么一个弼马温,就相当于全国就一个坦克司令。

所以,这个弼马温相当的厉害了,虽然取经路上也有妖怪嘲笑这个官职弱爆了,但是一旦真的跟弼马温打起来,没有不吃亏的!

再来个电视剧中的:

记得前年火爆的《人民的名义》不?

小官巨贪赵德汉,别看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处长,这个官职听起来也是弱爆了,可是他就贪了二个多亿哦,二个多亿?

是不是很厉害?

再来个现实社会中的:

一个山西蒲县的小小煤炭局总支书记,这个官职是不是很小很小,可是,牛的很,硬是贪了3个多亿哦,厉害吧?

再来个其他国家的:

冈比亚总统叶海亚·贾梅,这个职务听起来肯定没有美国总统大,可是他可比美国强硬多了,曾经扬言要派出1000个士兵灭掉中国。

厉害吧?

颤抖了吧?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超级牛叉的人:

这个人是梁汉帝侯景,在他还不是皇帝的时候,他就自封相国,后来又自封“宇宙大将军”!

颤抖吧,人们恶搞朝鲜人的宇宙大将军,说不定就是从梁汉帝来的。

最后来一个超级厉害的:

每个人的家长……

害怕了吧?颤抖了吧?听起来没什么,那得看从谁的嘴里说出来,如果是老师的话……


杨角风发作


中国越南朝鲜等国中央政治局的组成人员——常务委员、委员或候补委员,还有中央书记处的组成人员——书记或候补书记。

听机构名字很普通,好像一个单位是“局”级单位,一个是“处”级单位,但实质上这两个机构的组成人员都是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至少都是副国级以上。

以前,这两个机构都设有主席,毛主席曾担任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毛主席之后不再设主席职位。


靖远0204


前天回答过一个“历史上有哪些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很弱的官职”,这两个问题是不是同一个人问的?比较好奇…

话不多说,这里说几个吧:


粘杆侍卫

话说当年雍正皇帝还是四阿哥的时候,他成立了一个专事粘蝉捉蜻蜒、钓鱼的服务组织取名“粘杆处”,后来九子夺嫡事件进入白热化阶段,雍正便暗中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训练家丁队伍,并把他们归入粘杆处,于是这支队伍的任务就变成了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等,粘杆处也成为了一个特务组织。

雍正登基后,正式在内务府之下设立了“粘杆处”机关。“粘杆处”的头子叫“粘杆侍卫”,是由有功勋的大特务担任的,粘杆侍卫大多都是雍正藩邸旧人担任,他们时常陪驾在皇帝身边,负责每天早晨到内奏事处接收奏折,还有负责稽查官员,如发现奏事处有形迹可疑的人员,有权命令粘杆处的人缉拿,所以粘杆处侍卫权力很大,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

哦对了,粘杆处还有一个名字叫“血滴子”。


司礼监掌印太监

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用于管理宦官的机构—“十二监”之一,也是十二监里权力最大的,根据自身职能的不同又细分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其中掌印太监排名司礼监众太监之首,权力最大!

明朝中后期,由于皇帝怠政厌政等原因,司礼监掌印太监经常代替皇帝批红,也就是替皇帝处理来自内阁的票拟。也因此,司礼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成为朝廷一方势力,这就是明朝著名的阉党,他们参与对国家大事的决策,因而很多大臣都依附于司礼监的太监,这对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起到了很大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江宁织造局

明清时期,朝廷在江南设立了三大织造局,分别为: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与杭州织造,这三大制造局专门负责向皇宫采购丝织品,其中江宁织造局最为出名。


江宁织造局负责人的官职为江宁织造郎中,官阶为五品,虽然只有五品,甚至连一个知府都不如更不用说巡抚,总督这种封疆大吏了,但千万别小看这个江宁织造郎中了,这些地方官员见了江宁织造郎中都非常客气!首任江宁织造郎中叫曹玺,他妻子是康熙的奶妈,他的儿子曹寅和康熙是玩伴,所以曹家跟皇室关系很亲密,也因此康熙让曹玺出任江宁织造局这一肥差,出了负责皇宫丝织品的采购之外还负责收集江南地区的各种情报,直接向皇帝本人上奏,也就是皇帝派到江南的耳目。

曹玺死后,曹寅接替这一职位,康熙还让他担任两淮巡盐御史,巡视两淮盐政,这又是一大美差。所以曹氏家族的地位在当时是非常显赫的,也真的是富甲一方!

对了曹寅有个孙子叫曹雪芹。


咸鱼闲聊


清朝的江宁织造郎中,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担任过这一职务,官阶为五品,主要职责是为皇宫组织生产、采购各种丝织品,听起来并不那么显赫,可事实上,当地最高行政长官两江总督也惹不起他们。因为除了表面上的工作之外,他们还负责为皇帝收集江南地区的情报,可直接向皇帝一个人上奏,这也就意味着皇帝的高度信任,令各级官员艳羡不已。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贾府的描述,正是来源于幼年时对自己家的记忆,没有手眼通天的背景,哪来穷奢极欲的家境,不是每个官宦人家都有“白玉为堂金做马”的底气的!


新想事成231532919


古代的官职跟今天差异很大,很多官职都容易望文生义。有很多很厉害的官职听起来很弱,也有很多听起来很强的官职其实是个小官。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几个听起来弱鸡实际很厉害的官职:

郎中

提起“郎中”,大家想到的是什么?

是不是这个形象——


实际上,将“郎中”作为医生的说法,是宋朝以后的习惯。郎中在古代是真正的官名,秦汉时期,郎中是皇帝的侍从,后来慢慢转移到了外朝。而郎中的官职稳定下来时,是在明清时期。

我们都知道明清有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而郎中是六部中的下属官员。尚书等于部长,侍郎等于副部长,而郎中,等于各司的司长。

郎中的确不是什么高官,五品官而已,相当于正厅级。可是我们知道,官的级别高低不重要,位置才重要。如果位置选的好,小官也有大权力。


由于郎中位于中央,而且大多数有直属的业务,相当于管着某一方面全国的业务。很多重要的郎中,比地方的巡抚还牛!

比如“吏部文选司郎中”,管着全国官员的选拔,让谁升谁就升,而吏部考功司郎中,管着全国官员的政绩考核,让谁死谁就死,你说牛不牛?

还比如兵部武选司郎中,管着全国武将的人事选拔。兵部职方司郎中,相当于全国军队的总参谋长,你说权力大不大?

所以,在历史中看到“郎中”这个词,不要简单的以为人家是个医生哦。

中尉

中尉,现在是军衔的一级,我们现在想起中尉,一般都认为是基层军官,连排长一级的。

可是在古代,中尉绝不是基层军官,尤其在唐朝,中尉的前面一般还有三个字——神策军中尉。

而且担任这个官的人还不是军人,而是太监。

神策军中尉是神策军的最高领袖。安史之乱之后,唐朝政府认为没有自己的中央军,政权实在是太危险,于是将西北的边防军调入长安,编为神策军,作为中央的武力支柱使用。

而这支部队,就撑起了唐朝朝廷的面子,如果没有这支军队,唐朝皇帝的威严就会一扫而空。黄巢起义之后之所以天下会藩镇割据,就是因为唐朝的神策军被打垮了。

由于皇帝不信任大臣,神策军中尉基本都是由太监担任。唐朝的权宦们之所以权力远超汉明,就是因为军权掐在自己手里。没有了太监的支持,朝廷也就不成朝廷了。


祭酒

祭酒,听起来像是什么官?

管酒的??还是管上供的?


实际上,祭酒跟酒没有任何关系,祭酒这个词是为一个部门而生的——国子监。

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的最高领导,把这个词翻译过来,就是中央党校校长。

国子监在古代是专门培养官员的地方,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可以不用参加科举考试直接做官。而在宋朝以前,国子监还充当中央干部培训班的功效,给一群京官做培训。

历史上,韩愈、严嵩、徐阶等官员都曾经担任过国子监祭酒,因为国子监名义上的学生多,所以国子监祭酒就成为了这些学生名义上的老师,这是很重要得政治资源。要知道,蒋介石一辈子最喜欢听的称呼,还是黄埔学生叫他一声“校长”。

国子监祭酒是从四品,比正厅级略高,勉强算个副部级。由于地位特殊,政治资源丰富,所以很多人趋之若鹜。而且国子监是一个至雅的机构,很多官员认为担任了国子监祭酒就代表了家族的文化底蕴得到了国家的认可,《红楼梦》中李纨的父亲,就是国子监祭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