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說:麥茶德是個好名字,麥甲茶就是個賣假茶的?

逛街在路上時,總是被別人比較逗的品牌名稱吸引住。

比如“泰芒”(太忙)、“麥茶德”(賣茶的)等等

今天又被一個比較逗的品牌名稱吸引住,不過這似乎是個悲劇


慧說:麥茶德是個好名字,麥甲茶就是個賣假茶的?


“麥甲茶”=“賣假茶”?

這是一個略帶悲傷的故事,一個諧音判死一個商標。因為“麥甲茶”與“賣假茶”諧音相同,容易誤導消費者, 所以駁回。

聽來多少覺得有些可笑。

先略微揣測一下申請人的心理。

應該沒有哪個賣家想告訴消費者:“我是賣假貨的,快來買啊?”

為什麼用麥甲?可能是這個賣家和這兩個字有淵源,也可能是很單純的出發點,因為麥衝、西甲、東甲村的茶葉很有名,自己也是做茶葉的,結合幾個名村的名字進行註冊,這個是再常見不過的邏輯了。

然鵝,卻被諧音耽誤了。

好奇的慧美通過商標網查詢了“麥甲”相關商標的註冊情況,發現賣假的還挺多:

有賣假農藥的(第5類“麥甲”);

賣假預包裝食品的(第29類“麥甲魚”);

賣假餐飲的(第43類“麥甲魚”)。。。

其他幾個賣假的(麥甲的)都沒有被駁回,順利核准通過。只有上述商標被解讀為“賣假”的諧音,容易誤導消費者。

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幸福的生活千篇一律,不幸總是各有不同”吧?

遇到這種事,申請人最先發出的疑問總是:別人怎麼通過了?為什麼駁回我的?

是啊,為什麼呢?真是因為你的“麥甲”太像“賣假”嗎?

本美給不了太官方的解釋,但是業內公認的解釋可以說一說。

都知道近兩三年國家的商標申請量劇增。現在已經日均2萬多。

在申請量劇增的同時,國家為了響應群眾的需求,一直在不斷的加快審查進度,儘量做到最快審查。

申請量增加、審查進度又加快,怎麼做到的?

不斷招審查員。

一個資深的審查員自然是熟知各種審查標準,尺度拿捏也很到位。新審查員呢???

結果就是上面看到的樣子。

申請人一邊在感嘆名字不好起了、一邊又要感嘆好不容易起個好名字又被雜七雜八的原因被駁回。傷一次心,又扎一刀,涼涼。

吐槽終究不解決事情。

再次建議各位想註冊品牌的申請人

命名多下功夫,但註冊畢竟是個週期長、風險高的事

如果怕受傷害,可以考慮花錢買安心,購買別人已經註冊好的品牌。當然,如昨天文章所說,如果你不是專業的業內人士,買賣商標建議通過代理公司

——慧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