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美團的不對稱戰爭,美團王興可以再找找馬雲張勇了……

王興在2017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從戰鬥力來說,阿里非常強,但如果他們各方面做得更有底線一點,我會更尊敬他們”。這句話有兩個意思,一是王興諷刺阿里做事沒有底線,二是承認阿里的戰鬥力非常強。在中國的互聯網江湖,敢於公開諷刺阿里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京東的劉強東,另外一個就是美團點評的王興。王興正在為自己的意氣用事付出代價;美團點評2018年6月赴港提交了上市招股書前後,阿里加快了阻擊美團點評的步伐。從之前的餓了麼換帥、由阿里人王磊出任CEO,到近期投入鉅額補貼搶奪外賣市場份額;從整合哈羅單車和阿里各體系的合作,到推動餓了麼、盒馬與星巴克的戰略合作;從謀劃餓了麼和口碑的合併,到拉攏軟銀出錢入股;這些高調的動作,針對美團點評的意圖非常明顯。美團點評上市在即,要想獲得好的估值/市值,最好需要滿足三大條件:整體盈虧狀況好轉,營收和GMV快速增長,主營業務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這三個方面,相互依存,單純做好其中一個方面,在2018年下半年這樣的資本市場環境下,都難以獲得投資者的認可。整體盈虧狀況好轉,這是美團點評招股書裡暫時能體現的。不過,收購摩拜後和大規模推了一段時間的打車業務後,美團點評整體虧損是確定無疑的,關鍵是看虧損擴大還是縮小;美團點評2018年第二季度的財務報表有可能會呈現出和以往不同的趨勢。營收和GMV快速增長,這又可以分為營收和GMV同步快速增長,營收和GMV都增長,但增速有高有低。目前的情況是,美團點評肯定會加大做營收的力度,但GMV的增速可能不會太理想。此前公佈的年度數據是:2017年其營業收入為339億元,同比增長161%;2017年美團點評的GMV為3570億元,同比增長50.6%。GMV增速不足,成為一大隱患。主營業務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美團點評的主營業務目前是外賣,目前第三方數據顯示佔59%的市場份額。餓了麼CEO王磊對外採訪時談及目標是儘快回到50%的市場份額,這印證了餓了麼和美團外賣的差距。接下來,餓了麼以補貼的方式搶市場,不計投入的情況下,確實有可能重回50%的份額。市場上關於美團點評的估值/市值有較大分歧,從350到600億美元,區間非常大。考慮到美團點評9月下旬正式掛牌的時間點,屆時由阿里掀起的補貼戰、公關戰將如火如荼,輿論整體不利於美團點評的可能性較大。加上小米上市後股價的表現,最近重新跌落到在發行價附近徘徊;市場沒有回暖跡象,美團點評的估值/市值不會太理想。但是,美團點評在估值/市值上的不理想,不代表阿里會取得勝利。此前,餓了麼投入的資金大於美團外賣,但市場份額卻被反超並越拉越遠。背後原因是,美團外賣比餓了麼有更高的運營效率。客觀來說,餓了麼創始人、原CEO張旭豪的戰鬥力和意志力已經非常不錯;換帥後,王磊能否有更好的表現,業內看好和不看好的都有。從以往經驗看,大多數情況職業經理人比不上創始人。阿里和美團點評相比,阿里整體實力明顯強於美團點評,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務業務和美團點評相比,美團點評明顯更強。兩軍作戰,強的一方,可以分散力量;而弱的一方,要整合力量。餓了麼和口碑合併,是遲早會發生的大概率事件。更長遠的看,盒馬、哈羅單車和餓了麼、口碑等業務整合到一起,也是可以預期的,掛上類似“阿里新零售集團”或“阿里本地服務集團”的稱號,由阿里更高級別的人來直接管理。美團點評的夢想是星辰大海,但痛苦的是:美團點評可以打敗任何創業類競爭對手,包括任何巨頭的業務部門,但沒有希望打敗阿里整體。以阿里的戰鬥力,加上其在資金上的優勢,美團點評跨不過這座大山。而本地生活和新零售領域,因為市場太大、戰略意義太大,阿里不可能放過,無論花費多少代價。這個領域的尷尬競爭格局是:美團點評打得過餓了麼、口碑等,但跨不過阿里這座大山;阿里沒法逼美團點評就範、按自己的條件讓美團點評接受投資,只能不斷燒錢給餓了麼、口碑等。這是兩場不對稱的戰爭:美團點評打阿里,不對稱;餓了麼+口碑等打美團點評,不對稱。王興懟馬雲,馬雲不答,怕損了威嚴;王磊、範馳(口碑CEO)懟王興,王興不答,否則損了逼格。即便再打一年,今日的尷尬格局也不會有太大變化:美團點評會以相對低的估值/市值上市,但長期看不到盈利,市值不會有太大漲幅。阿里在餓了麼、口碑上每年燒10億美元,但始終無法打敗美團點評;如果想要維持相對穩定的競爭格局,阿里燒的錢可能還會越來越多。2015年10月美團和點評合併後,王興拜訪馬雲和張勇,談得不好;或許,合適的時候,王興和馬雲可以再談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